第774章這是慈善公益事業!
下午的會不長,也就一個鐘頭,主要就是確認一下遞交的議題。
除了城市青年少的生理發育統計數據之外,張老板用自己舉了個例子。
很有說服力,當然也很搞笑。
“……在青少年問題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而且要考慮到社會上的影響,國際上的影響……”
“考慮什麼國際影響?”
張老板一臉嫌棄,“馬教授,彆人阿美利加有些州還允許童婚呢,怎麼這幫孫子不考慮國際影響?再說了,劃分到十二歲不合理嗎?不說彆人,我十二歲的時候,不是我吹牛逼,在場的所有人,我能一次全部殺光。輕輕鬆鬆的,根本不需要什麼難度。”
“……”
“……”
“……”
篤篤。
主持會議的人一臉惡心,敲了敲桌子,“你注意點言辭行不行?每次開會都這樣,你還有沒有學生代表的覺悟?”
“沒有。看我不順眼就隨時走流程剝奪我的代表身份。”
“……”
都是老相識了,閉門會議對噴也經常有,隻不過在京城比較少,在兩江省更多一點。
主持會議的是從兩江省調過來的,也是為了配合張浩南的一些公益活動。
其中就包括了“張爸爸希望小學”係列工程……
所以實際上私交都挺好的,但公對公的時候,該噴就是噴,而且來了京城,也隻是對噴,沒有全武行。
“再說了,我去年就講過了,"工讀學校"還有"少管所",完全可以搞現代化管理嘛。"童工"我們不用,但讓少年犯進行勞動改造,怎麼不合理了?而且就算哪家小孩兒確實一天班房也不蹲,完全可以去開個單間嘛。不能因為怕哪家小孩兒受苦,就影響我賺錢吧?我一年幾千億上萬億的來去,你們考慮清楚點,到底哪個更重要。”
“張總,青少年的身心……”
“彆勾八什麼青少年的身心,我不是青少年也沒幾天。你一把年紀的跟我扯這個?再說了,還要我說幾遍?我是為了賺錢,懂嗎?賺錢!五十個大中城市做試點,我哪個地方沒生意?"紫金科技"幫你把"工讀學校"建成貴族學校都沒問題。這一波議題必須過,他媽的我難得要打個廣告,做個宣傳,你們給我推三阻四的?”
“……”
“我管你是教育部還是什麼部,這點麵子都不給,擺明了就是背後有人想要惡心我張浩南嘛。”
“你腦子是不是有問題?這話能隨便亂講的?我警告伱注意場合!”
“我講了,怎樣?我又不當官,我怕個屁?”
說著,張浩南身體前傾,手指戳了戳會議桌,“還有,彆忘了,當初是誰喊的教育產業化?你媽的,"工讀學校"產業化怎麼了?老子樂意響應政策,老子愛國的!再說了,鬆江、建康、新鄭、廬州、齊州、餘杭這些地方城市都願意合作,怎麼個意思?你們屁股坐在京城的,就非要抬抬杠,顯擺顯擺自己大老爺的派頭?”
嘭!
“你講話真是越來越沒頭腦!你當是在建康啊!”
“裝啥逼呢,又沒錄像,就這點兒速記員,回頭撕了重新寫。”
張浩南還是有恃無恐的模樣,他的確可以這麼做,因為他很少在中央糾纏不清。
對於政策偏向,也從未真正爭取過。
所以欠他人情的,不一定是欠錢,還有欠理論建設賬的。
今天來參加會議的專家中,拿過張浩南錢的有好幾個,不過都是講座費用,企業刷逼格的必要開銷。
但在立法問題上,作為技術谘詢,倒是沒有受過影響。
可以說,即便是最酸臭的“大儒”,也沒覺得在張浩南這裡受過什麼委屈,人格尊嚴啥的,都有保障。
奈何現在張浩南呲牙咧嘴,確實要認認真真琢磨。
社會道德上有環保,有治安等等因素為招牌;技術問詢上有中科院,有地方理工科院校,有院士準院士來背書;法律審議上……這是最沒有含金量的一個環節,可以忽略不計。
“禁摩令”從發起到全國大中城市鋪開,幾年的事情罷了。
隻不過原本應該是中科院投資的項目撿便宜,結果橫空出世一個“紫金科技”,技術更新快也就罷了,鋪貨能力,營銷能力,公關能力都遙遙領先,直接“摘果子”了。
當然最終結果還是好的,畢竟中科院投資的電動自行車生產基地,超額完成了產能目標。
隻不過“領頭羊”從他們變成了“紫金科技”。
如今“青少年犯罪”問題,圈定在“教育會議”而不是“法律建設會議”,那是有說道的。
因為這涉及到了地方經濟問題,一般人感受不深,出現青少年犯罪案件,關注的是敏感問題碰撞。
但資本家,尤其是張浩南這種產業資本中的“戰列艦”,那考慮的就要多了。
仍舊以“紫金科技”為例,對吸收一線崗位的產業工人,起步年齡是十六周歲,如果就近原則當地投資,地方上的青少年價值觀受風氣影響,那麼必然導致一線管理嚴重受挫。
不是不服管的問題,而是生產效率和質量會大幅度降低,再有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影響會反過來滲透。
同時一旦企業用工方跟青少年群體產生了社會、法律上的糾紛,那就是觸及紅線,停工停產整頓是有“尚方寶劍”的。
麻煩得很。
所以如果“紫金科技”要全麵擴張,肯定會不可避免要跟一線“精神小夥兒”“精神小妹兒”打交道,畢竟開工爬產能呢,結果村裡的表弟就在廠外等表哥一起出去騎摩托車,那怎麼能行?
更彆說隔壁縣的表妹村裡如果要搶水啥的,喊一聲“表鍋,出來砍人了哦~”,這更加不可以了。
再說了,最近張老板在甘蔗這件事情上一直埋伏著,按照嶺西省頂流地頭蛇的做派,哄騙未成年當“炮灰”的比比皆是。
張老板可不想大哥張浩東跑雷州做亡命女婿。
所以這事兒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就算沒戲,地方上的,必須得有。
哪怕京城這邊先不試點,那也無所謂,影響不到張老板。
“五十個大中城市,你照建康的標準來嗎?”
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兩江省的代表或者高級官僚,未必聽得懂在說什麼。
實際上張浩南在兩江省已經搞過合作,在原建康工讀學校和姑蘇工讀學校的基礎上,合辦了兩江省半工半讀特殊教育學校。
它是公益慈善性質的學校,但是,也有學校的自營自收產業。
這個產業是“一加一”模式,即一個農場加一個廠區。
因為建康核心區的地皮都在待價而沽,所以也不可能給張浩南太好的地皮,就放在了江北最邊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