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郭侃,林誌鵬聚在營帳,喝著茶水談聊。
林誌鵬道:“吐蕃人會出城種地嗎?”
盧明說道:“會出來的,我估計德格先派出少量,一千人左右,試探一下,”
林誌鵬道:“我們現在和西海的吐蕃人互市,我估計那些吐蕃人慢慢就沒了戒心,到時候派兵突然襲擊他們,”
盧明道:“不能襲擊他們,這河湟穀地還能適合耕種,過了日月山,土地隻能長草,把吐蕃人趕走,我們占了也無用處,”
和西海吐蕃人互市,是朝廷允許的,胡湘還指示盧明,價格要定低些。
現在已經向西海吐蕃供應了兩千口鐵鍋,五千搪瓷碗盆,兩萬斤茶葉,還有大量的刀具斧頭。
換回了一萬匹馬。
胡湘想,通過互市,讓西海的吐蕃部落歸附中原,這西海的吐蕃離中原比較近,他們離吐蕃國核心地帶也是相當遙遠的,就是語言也有所不同。
盧明道:“讓吐蕃人出來種地,也並非是為了糧食,我們要向普通吐蕃士兵傳達,我大武軍不會濫殺無辜,等到我們行動時,吐蕃兵就不會反抗了,”
郭侃說道:“他們出來種地,我們又得派兵監護,用馬耕地,他們要是騎馬跑了,也不好追,”
盧明說道:“不用多少兵看護,用腳鐵鐐,把馬的前後腿連起來,隻能耕地不能奔跑,”
“哦!哈哈…”
…
德格派出了一千吐蕃兵出城,這些吐蕃兵都是德格挑選出來的老弱兵,損失了也影響不了戰力。
吐蕃兵在家大部分都是種地的,或者農牧結合,純牧民的不多,因為純放牧,供養不了多少人口。
西海一帶吐蕃人都是純遊牧,遊牧麵積麵積比兩個山東都大,人口也就十多萬。
後世的海西,海北,海南那幾個高原草原自治州,麵積比日本都大,四十萬平方公裡,到了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人口也就百萬多點,但一半人口都是因為有礦產資源聚集來的城鎮人口。)
一千名吐蕃兵來到了湟水岸邊,這裡不是荒地,很多土地都已經是成熟的耕地。
盧明讓他們先挖溝渠,現在還沒有到土地翻耕季節,以前這裡的田地裡麵沒有溝渠,因為以前這裡的百姓不會建水車,沒法把水往高處引,因此也不建溝渠,莊稼都是靠老天爺賞飯吃。
不過現在也不會去製作那種古老的大水車,而是建管鏈式水車,這裡還沒有發現煤,也用不了蒸汽動力,就用牲畜。
這種管鏈式水車抽水效率很高,不亞於壓水管抽水。
在中原地區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種水車能廣泛應用,全在於鐵水管,齒輪,鐵鏈能大量生產。
這種水車工作原理,請讀者搜索一下管鏈式水車,可以通過視頻直觀地看到它的工作原理,)
這些吐蕃兵在城外乾活,一乾就是一整天,午飯就在地頭支口大鍋。
大武軍給他們提供一些小米,還有每人一斤的高粱窩頭。
盧明帶著郭侃,林誌鵬查看了吐蕃人吃飯現場,每個人都跟餓死鬼似的,狼吞虎咽。
他們在城內待著,吃少點沒有事,這一乾活那飯量激增。
吐蕃兵高粱窩頭吃完,還都眼巴巴盯著筐子,看來都沒有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