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河圖!
“軍主,軍主,捷報,捷報啊。”
正當周敦頤他們在北上行軍的時候,一位原先跟著乾清陽一同前來的九品修士一臉欣喜的跑到了周敦頤的麵前,對著周敦頤如此的大聲說著。
“捷報?發生了什麼事情?”
周敦頤心生好奇,現在這個時間點能出現什麼捷報呢?這倒是讓他好奇了不少。
隻見這九品修士咽了咽口水,而後放慢了自己的腳步跟在周敦頤的身後,他頗為自豪的朗聲對周敦頤說道
“回軍主,東巽,東巽大軍出事了啊,原先囤積在九江郡的十萬東巽大軍與前些日子的時候軍中產生暴亂,那位新任的東巽軍主在亂軍當中慘遭刺殺,當場身亡,這場暴亂持續了整整兩日的時間,原先的東巽十萬大軍,現如今已經是死的死傷的傷,九江郡荒野外據說到處都是屍橫遍野啊。”
這位九品修士因為乃是出身執金司的老牌統領,所以在劉守有被送回金陵之後,周敦頤他們這支大軍的情報來源就全部交到了他的身上,而他也是不負眾望的,在眾人的麵前展現出來數次他們執金司的能耐,也是讓乾清陽這個錦衣衛指揮使都有些認可這個執金司老牌統領的能耐了。
“東巽大軍暴亂?此言當真?可得到過確切消息。”
周敦頤和一旁的乾清陽,周瑜三人在聽到了這話之後臉色都是突然大變,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啊。
“回軍主,這件事乃是我動用了我執金司設立在九江郡的暗網得知的,我可以用執金司的名譽擔保,這件事,絕對假不了。”
這名執金司的老牌統領一臉歡喜的神情,在他最初的時候得知這件事的時候他的反應可謂是壓根就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
東巽的十萬大軍啊,竟然在九江郡發生了軍中暴亂,這一場時間持續長達整整兩日的暴亂,竟是將東巽大軍的軍主和數位高級將領都慘死在了其中,並且因為這些高級將領的離奇死亡,也導致了這支東巽大軍有些分崩離析的架勢,不過好在,因為這十萬東巽大軍的大部分組成還是由東巽禁軍組成的,所以傷亡也不至於太大,但也仍然釀就了上萬人的死傷,尤其是,那死傷的上萬人,還是東巽邊軍的士卒。
東巽帝國邊軍可不是什麼好招惹的勢力,即便你是禁軍又能如何?
所以來說就是因為這上萬邊軍慘死在暴亂當中,這位執金司的老牌統領就不難想象而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麵,東巽帝國國內到底會發生怎麼樣的動蕩。
“好事,好事啊。”
周敦頤挑了挑眉,雖然至於暴亂的原因是因為什麼他不知曉,但是既然東巽那剩餘的十萬大軍如今搞出來了這麼一攬子的事情,那就代表此番諸國聯軍共討南離帝國的一大助力,東巽帝國已經因此而徹底的退出了此番的舞台。
“東巽,還真是個奇怪的國家。”
周瑜都不由得有些感慨似的說出了這句話。
他雖然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並且政治手腕和心智當屬翹楚,但是如今東巽帝國竟然會冒出來如此讓人為之震撼的事情,他周瑜,也是不由得為之感慨。
“十萬大軍,現如今,不過是一介笑話罷了,東巽,也無法對我南離造成任何的威脅了。”
乾清陽先是歎了一口氣,而後搖了搖頭,有些憐憫的樣子說出了這番話。
當然了,周敦頤是知道乾清陽為何是會在得知了這則消息之後是這副神情的,這也不怪他,因為啊,乾清陽雖然在南離帝國呆了幾十年的時間了,但是歸根結底,乾清陽在許久之前,可還是東巽帝國道家的雙子星,而東巽帝國,也是乾清陽的母國。
本身在南離與東巽開戰的時候,乾清陽就因為自身身份的原因而需要避嫌,這也就使得他在隻有對付天柱山老鬼的時候才從金陵來到這裡,並且來到這裡的之後周敦頤為了想要繼續將乾清陽和他帶來的那些班底的這些力量收歸己用,是乾脆的放棄了對於東巽帝國的下一步戰略安排,周敦頤當初所做的這一切,也都隻不過是為了照顧乾清陽他的想法罷了。
原先在周敦頤做出來這個舉動的時候已經是引起了軍中不少人的不滿,畢竟那時候雖然商州守備軍加上周王衛也不過四萬人的數量,而東巽大軍仍然有十萬可戰之兵,但是一方氣勢正盛,一方士氣低迷,誰勝誰負,顯而易見,況且對於南離的一眾將領來說,那十萬東巽大軍,何嘗不是他們升官發財的敲門磚呢?
結果周敦頤卻因為乾清陽的原因而放棄了對東巽大軍的下一步戰略安排,而改道北上,若非是周敦頤這般本就積威已久的南離名帥坐鎮的話,倘若是換做白起來做出這個打算,那麼結局可能就不一樣了。
隻不過在周敦頤當初做出這番打算的同時,周敦頤也是需要顧慮一些東西的,畢竟他們這支原先負責防守商州邊境的大軍突然北上,若是駐紮在九江郡的東巽大軍再次席卷而來的話,到時候沒有了商州守備軍駐紮的南離商州,那可真的就是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攔的住那東巽的十萬大軍。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周敦頤才請求金陵方麵從商州附近的州部調來共計萬餘人的守備軍先行協防駐守商州,並且將黃蓋和程普二人也都留在了商州,畢竟九江郡那裡,無論東巽大軍如何,他們依然是有著十萬之數的大軍駐紮在那裡的,總歸是要小心提防一些的。
但是現在可就好了,東巽大軍軍中暴亂,雖然作為精銳的東巽禁軍損失不大,但是這也算是徹底讓東巽帝國提前退出了這一次的諸國大舞台當中,而商州方麵的守備,也就可以稍微的放下一些心思了。
好消息,這確確實實就是一件這陣子以來最為破天荒的好消息。
“耿秉,關於東巽大軍暴亂的源頭,你們可有所了解?”
周敦頤沉思了一會兒,雖然說這是一件好事不假,但是按理來說那支駐紮在九江郡的東巽大軍應該沒什麼理由會暴亂的才對,除非是,發生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才有可能。
而那位執金司的老牌統領,便是喚作耿秉,隻見他思索了一會兒,而後有些不確定的口吻開庫回答道
“回王爺,有關於東巽大軍暴亂的源頭,我也不是很確定,因為據說好像是因為東巽帝國國內的政壇像是發生了什麼巨大的分歧,而後才會導致軍中暴亂,並且聽說好像還不止是九江郡駐紮的那十萬東巽大軍,這陣子,好像東巽帝國上上下下許多駐地的軍隊都疑似發生了暴亂,除了,邊軍以外。”
耿秉一臉愁容的說著這話,說實在的,如果說九江郡的東巽大軍暴亂他這是可以堵上執金司的信譽來作為擔保的,因為他相信他們在九江郡的暗網,但是有關於後續暗網所彙報上來的情報,就算是九江郡負責執金司暗網的那位負責人都是再三的與耿秉說了,後續所彙報的那些事,他們也並不確定。
若隻是九江郡一處暴亂也就算了,但是偌大的東巽帝國,竟然會有不少地方都發生了暴亂?這就有點讓人感覺匪夷所思了。
隻不過,好像在聽到自己說完了這些不可思議的話之後,周敦頤卻像是想到了什麼,露出了一副果不其然的神色。
“王爺,您好像,察覺到了什麼?”
乾清陽有些好奇,他就站在周敦頤身旁,自然是觀察到了周敦頤剛剛神色的變化,所以他才會如此發問。
而周敦頤卻是微微的搖了搖頭,皺著眉頭說道
“如果孤猜測的不錯,那些有關於東巽帝國各地暴亂的消息,應該與真相差不了多少,即便不是事實,也有了七八分。”
周敦頤皺著眉頭,對於東巽帝國這個較為特殊的帝國級彆國家,他原本就有著這樣的一個法子可以讓東巽帝國還未開戰便自亂陣腳,隻不過因為那個法子實在是太過於陰損,所以周敦頤才沒有選擇在此番采用。
不過既然現在東巽帝國發生了這麼一件事,雖然隻是傳聞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但是周敦頤卻是相信,如果他猜測的不錯,東巽帝國現如今的國內,應該是亂成了一鍋粥。
自己曾經想到過的那個陰損法子,如若不錯的話,應該是有人對東巽帝國使用了出來,嘖,原本周敦頤以為隻有在向自己這般掌握了不少有關於東巽帝國的情報之後根據重重的分析才能得出的這個陰損法子。
想不到,這個世上竟然還有第二個人實施了出來,雖然說現在不敢妄下結論,但是顯然的,現在在周敦頤的心中,有關於東巽帝國四處暴亂的消息,應該就是如他所說,傳聞與真相差不了太多了。
隻是,這一切的背後,又是何方神聖在操縱著這一切呢?
“王爺,看來,您心中已經是對此有了一些打算啊。”
乾清陽吐出了一口氣,如此看來的話,周敦頤應該是知道了一些事情,隻不過,還無法實打實的確定就是了。
“無論這件事情的背後發生了什麼我們都不知道的事情,王爺,總歸的,這件事情是好事,對嗎?”
聽著乾清陽說的這話,周敦頤點了點頭。
東巽帝國暴亂的事情,無論幕後是否有著一些人在暗中操控著這些事情,起碼現階段對於他們南離來說,這無疑都將會是一件好事。
“公瑾,稍後你吩咐一聲子義,讓他派遣幾個腿腳快的軍中士卒,將這件事傳給公覆他們,並讓公覆他們即刻北上,順帶將孤在城中囤積的一些火油一並帶來。”
周敦頤沉思了一陣子,他對周瑜說完了這話之後,便是又開始了一番思考當中。
雖然說這件事對於他們南離來說現階段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沒錯,隻是,這自然是出於他南離軍主的立場思考得出的結論。
倘若是他將視角切為一位南離王爵的話,有關於東巽帝國暴亂的事情,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東巽帝國在此戰之前,與南離帝國的關係一直都算得上是不錯,起碼兩國之間偶爾還會有一些貿易往來,而對於皇權的正統合法性,東巽帝國的那位太昊伏羲氏,當年也是由先代離帝所承認的。
說到皇權的正統合法性,這就是大陸諸國當中都逃避不了的一點了,皇族和公族,從千百年前開始到現在都是相生相伴的兩個階級。
皇族擁有著天然的合法統治權,而公族,則是擁有著崇高的地位和那些自以為是的高貴血脈流淌其中。
但是千百年過去了,皇族也會沒落,而公族也會越發的不想屈居與皇族之下,所以兩者之間也是會經曆了長時間的矛盾積壓之後,最終爆發矛盾,引發暴亂,進而的點燃硝煙開啟戰爭,這些都是在過往曆史歲月當中都發生過的事情。
中原大陸的中晉王朝當年就是皇族的沒落,而公族的崛起,導致了三家分晉,最終中晉王朝被肢解,形成了趙魏韓三國。
公族也是一個很奇葩的族群,因為他們不同於普通的世家,公族的先祖來曆,往往也與皇族會牽扯上莫大的關聯,可以這麼說,既是皇族掌握著正統的合法性,也是由皇族,衍生出來了公族。
無論是被層層遞減而削爵的異姓王爺,還是那些曾經的開國功臣,都可以歸屬在公族這一個行列當中,久而久之的,隨著國家的歲月度過,公族這個階級的力量也是慢慢的發展壯大,最終難免的,因為自身勢力階級壯大的原因,就會使得公族與皇族最終被迫的發生起來了直麵的衝突。
諸國對於這種衝突的發生,意見都隻會是統一的,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皇族在眼睜睜的看著敵國又或者說是鄰國國內發生了公族妄想顛覆皇權取代皇族的時候,諸國的皇族都將在這一刹那放下與對方的隔閡,儘力的幫助著那個國家的皇族。
有關於當初中晉王朝被幾大公族肢解,偌大的一個王朝淪為了三個國家,這件事情本身也是要被諸國皇族所譴責和製止的事情,隻是碰巧的卻是。
那個時代,北艮還隻是個沒有邁入帝國的國家,還在忙著在北國之地與北地諸國廝殺,而南離帝國在那個時代,則是經曆了最為黑暗且渾噩的十幾年。
至於其他的國家,在那個時代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中晉王朝倒下,他們能夠發揮的作用,是完全不足以去摻和進去當初的幾大公族與中晉皇族相鬥爭的地步。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也就使得了趙魏韓三國,成了千百年來公族與皇族相鬥唯一的勝出者,不過,即便是勝出了,趙魏韓三國也是被諸國所阻攔,導致了他們無法及時的消化掉中晉王朝倒下而遺留的遺產,最終使得這三個國家哪怕是經過了近千年的時間,現如今也隻能呆在中原大地,麵對著中原上百個諸國,卻無力再現當年中晉王朝的榮光。
雖然作為公族,趙魏韓三國成功扭轉了自己的身份,將自己從公族搖身一變,成為了他們所渴望的皇族,但是他們這些年以來,卻始終無法再向前邁入任何一步,麵對著層出不窮在每個時代都會崛起的中原諸國,趙魏韓三國卻始終還要時不時的陷入內鬥之中。
但若是放在正常的情況下,諸國的皇族對於公族的看法,從始至終都是褒貶參半的,不得不否認的是,公族的存在也確實是幫助皇族有效的統禦著麾下的國家,但是同樣的,公族的存在也是從側麵威脅著皇族的統治。
南離帝國這些年來一直將中央集權貫徹到底的原因,也就是為了防止皇權旁落,導致公族崛起從而威脅皇族統治才形成的鐵製,所以即便是幾千年過去了,南離帝國興衰榮辱都曾經曆過,幾十代的帝君先後統治,也曾出現過不少昏庸無能的帝君,但是南離帝國皇族的統治卻仍然穩如泰山一般,這其中的原因,中央集權就算得上是起到了一半的作用。
然而東巽帝國可就不一樣了。
東巽帝國建國到現在也不過百年光陰,而且從建國到現在,都是由太昊伏羲氏一人覆蓋了東巽帝國的皇族史,東巽帝國也是罕見的,沒有進行中央集權製度國家,卻仍然能夠在一定的範圍內達到皇族統治可以輻射全國的一個國家。
這一切的原因,可以將其全部歸到太昊伏羲氏一人的身上,太昊伏羲氏的軍略水平可能一般,但是他的威望以及政治手腕,都是經曆了上百年時間的磨練,說他是當世諸國君主政治手腕之魁首,是毋庸置疑的,並且太昊伏羲氏他的治國手段,也是依靠著自己早年打下的威望,來形成的無為而治。
作為大陸道家發展最為鼎盛的國家,東巽帝國即便是連太昊伏羲氏本人,都是一位在道門學習過多年道法的道家門徒。
而道門提倡的無為而治,也是在這位帝君的手上拿捏的分外正好,將偌大的東巽帝國,依托著自身打下來的威望而推行無為而治,使得東巽帝國在這個治理狀態下,國力反而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無為而治這個治理政策,道門提倡了不知道多少年,隻不過縱觀千年以來大陸諸國的曆史,也就隻有現如今的東巽帝國因為太昊伏羲氏的原因而將無為而治發揮到了極致。
本身因為太昊伏羲氏自身的強大威望在那裡擺著,可以說無論東巽帝國發生了什麼事情,隻要太昊伏羲氏還活著,那麼東巽帝國就始終亂不起來,即便是遭遇亡國之災了,隻要太昊伏羲氏還活著,那麼想複國,也就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