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的三國夢!
黃承彥這一醉,狂性作,指點著身邊的建築,哈哈大笑,高聲而歌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天籟小說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明昭有周,式敘在位。載戢乾戈,載藳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
黃承彥唱的是《詩經》上的《周頌時邁》,歌詞的意思是蒼天佑助周武王征服四方,武王巡行諸侯各邦,祭祀蒼天和山川諸神。老頭子一醉,借用此歌來表達對劉澤的喜愛,希望劉澤也能像周武王一樣,江山一統,基業永固。
黃承彥唱完,又喝了一口酒,身體搖搖晃晃,嚇得值守的士兵急忙跑了過來,扶住老頭子,送往家中。
士燮出生在交州的廣信縣,字威彥。王莽之亂,其祖先從山東汶陽,移居交州。曆經六世,士家成為交州大族。士燮少年時跟隨穎川人劉陶學習經學。其為人性格寬厚,謙虛下士。黃巾亂後,中原的士人前往依附士燮的有數百人。士燮先是做了一個小小縣令,後任交趾太守。交州刺史朱符向治下百姓征收重稅,引騷亂,朱符被殺。這時的朝廷經過黃巾之亂,對交州控製力大為減弱。士燮看準時機,把自己的家人都安排在要職上。交州七郡,士家掌控四郡。交州實際上已經落入士燮的囊中。
曆史上的士燮治理交州功勞甚巨,頗受士民愛戴,威望極高。孫權得到荊州後,歸降孫權,仍被任命為交州刺史,衛將軍,龍編侯。士燮與孫權搞得關係極好,九十歲的時候去世。其子士徽卻叛吳,欲圖自立,被孫權遣人攻滅。
周瑜來到番禺,士燮得到消息,在碼頭迎接。此時士燮已經六十多歲,身材高瘦,保養得極好,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見到周瑜下船,急忙迎了上來,拱手說道“聞聽公瑾被皇上任命為南海郡守,老夫不勝欣喜。今後你我共事,周郎大才,對老夫必定助力良多。”
周瑜滿麵春風,“士老夫子經營交州多年,士民歸心,威望素著。周瑜奉皇命前來,意在向前輩多多學習。”
士燮咧著嘴笑道“老夫老矣,天下將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說著指著一個年輕人說道“犬子士徽,薄有才名,久慕江東周郎大名。老夫欲讓其在公瑾麾下曆練,不知可否成全犬子心願呐?”
周瑜說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隻是這天下乃是皇上的天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咱們做臣子的,對皇上可要畢恭畢敬,一個言語不當,被有心人聽去,一旦傳到皇上的耳中,對你我前程可是十分不利。你說是不是?士公。”
士燮心中尷尬,麵上卻不帶出來,笑著說道“公瑾說笑了,此天下非彼天下也。交州在大漢版圖,你我做臣子的,自當對皇上忠心耿耿,以儘臣節,死而後已。”
“士公對皇上之心,天日可表。瑜此次赴任,皇上尚有要務交我處置。初來乍到,還望士公鼎力相助。”周瑜趁機說道。
“不知皇上給公瑾什麼要務?”
“皇上言道番禺海灣,真乃天然良港也。公瑾此去,大力展水軍,除治理好南海外,要妥善經略夷洲、朱崖洲。待到水軍足夠強大,則揚帆出海,至呂宋島建設水軍軍港,方便我大漢水軍往來。”
士燮倒吸一口冷氣,周瑜這話到底什麼意思?老子在交州稱王快二十年了,朱崖洲還未曾派兵上去過,這周郎竟然還要經略呂宋島,海上風浪不定,遠隔數千裡,你這是轉移老夫的視線,還是想要作死?“嗬嗬。皇上有吞吐四海之心,包藏宇宙之誌也。不知公瑾如何應對?”
周瑜眼神銳利,士燮雖然是個老狐狸,臉上的細微變化,還是察覺到了,當下朗聲說道“皇上所言,皆是宏圖大誌。你我做臣子的,能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榮耀之至也。瑜聽皇上說完,當即說道士燮忠心國事,國之乾城,瑜到任後,必然傾力支持,以完皇上宏圖大業。皇上見我說的有理,當即說道公瑾說的極是。士燮經營交州多年,士林之師,必能公忠體國,相助公瑾。士公,你來看,皇上對你,那可是真沒說的。”
士燮麵皮抽了抽,這小子一來到,高帽子唰唰的甩起來沒完沒了,這是給我下套嗎?人言你江東周郎足智多謀,不過交州是我的地盤,恐怕你打錯算盤了。“公瑾千裡奔波,定然勞累,海邊風大,來來來,咱們先到府城,為公瑾等接風洗塵。”
周瑜一拳打在棉花上,暗道士燮不愧是老狐狸,當下笑著說道“戰船之上,尚有一萬士卒矣。煩請士公妥善安置。蔣欽、張郃隨我前去赴宴,丁奉、徐晃配合安置士卒,務必使士卒人人飽暖。”
四將抱拳朗聲說道“謹遵郡守吩咐。”
士燮豈能不知周瑜這是故意做給他看的,也不言語,帶著一大幫人陪著周瑜幾人來到番禺城內,在一名叫望海樓的酒樓上,早就訂好了宴席。
酒宴進行到中途,士燮說道“老夫在交州略通詩書,犬子在我座下受教多年,不知公瑾置之何位?”
周瑜說道“士公注解《春秋》,士林之中,誰人不知?公子受公熏陶,定然才學過人。功曹位高權重,不知士公意下如何?”
士燮笑道“犬子薄名,不當功曹重位,為一主薄足矣。”
功曹相當於太守的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主薄負責太守的要函、文書,代表太守迎送貴客,相當於貼身秘書。其中的利害,一看就明白。士燮這是在周瑜身邊楔個釘子,方便掌握周瑜的秘密。周瑜嗬嗬一笑說道“士公何乃太謙也。隻是主薄一職,瑜早有人選。”
“嗬嗬,是我草率了。不知公瑾屬意何人?”
周瑜指著身旁一人說道“步騭步子山,淮陰人也。”
步騭站起來,行了一個羅圈禮,“淮陰步子山,見過南海英傑。”
士燮吃了一驚,張口說道“莫非與琅琊諸葛瑾、彭城嚴畯齊名的步子山乎?”
周瑜說道“然也。子山與諸葛瑾、嚴畯人稱江東三傑。其步氏族人步叔,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也。”
士燮道“傳聞步子山無書不讀,學問淹博。盛名之下無虛士也,能得公瑾招攬,真乃人生幸事。”
步騭道“士公過獎。在下粗通詩書而已。”
士燮見不能在周瑜身邊安插人,有點悻悻。功曹位置雖高,郡守不用你,你也沒辦法。話說出去了,收回也難,隻能等待機會了。想到這點,士燮殷勤勸酒,聊了些經學。
周瑜知道太守府的一班子人馬,肯定都與士燮關係匪淺,隻要不怠工誤事,周瑜也不會太為己過,不過威還是要立的。
等到各曹主事到齊了,周瑜朗聲說道“我奉皇命,就任南海郡守,自當恪儘職守,為皇上治理好南海一郡。不過瑜帶兵日久,向來以兵法部勒群下。望各位各安本分,勿使政務有誤。否,休怪我軍法從事。”
周瑜這一招,弄得各曹主事心裡慌亂了好幾天。江東周郎的名頭可不是一般的響亮,可以說,若沒有周瑜,孫策根本不會這麼順利取得江東基業。再說了,揚州地盤和人口,交州怎麼跟揚州比?曾經統兵二十萬的大都督,不怒自威啊。
黃承彥醒了酒,和夏侯蘭一道,聯名上了奏疏,就說薊縣擴建已經完工,何時遷都,請皇上定奪。
劉澤接到奏疏大喜,隔日朝會上,抑製不住喜悅說道“昨日黃承彥先生上書說道,薊縣擴建完工。我思大漢版圖漸大,洛陽雖是天下之中,難荷國都重任。薊縣北有燕山之固,東臨大海,形勢險要,可進退自如。我大漢疆域萬裡,為防異族卷土重來,天子當自守邊,以安天下民心。6上土地廣大,憑借馬力可到,然大海無邊,需靠戰船。薊縣占兩便,6海兼顧。眾卿思之。”
遷都北京,是原來的老班子定下的事,這些年新加入的大臣眾多,必須意見統一,才好執行,一個不小心,可能留下後患。
曹操先開言“大漢6海並重,洛陽王氣已儘,實不宜再為國都。遷都之舉,臣讚成。”
張昭作為江東舊臣,也表態說道“長安、洛陽,數為都城,然國運難以長久。燕山龍盤虎踞,王者之氣正盛;薊縣周邊群水環繞,狀若九龍。皇上遷都,飛龍在天,大漢必然國運萬萬年也。”
劉澤幾乎想笑出來,這張昭真會扯,不過看老頭子說的鄭重其事,嚴肅的點了點頭。
馬騰說道“洛陽雖有八關之險,然周圍儘是四戰之地,一關破,則洛陽不守。臣也讚成遷都。”
孔融道“江山在治不在險,皇上遷都薊縣,天子守邊,仁智之舉也。薊縣為都,塞外草原必然大治,拒敵於萬裡之外也。我水軍戰船縱橫四海,占據海島,為我大漢築海中屏障,真乃萬世不拔之基。臣讚成遷都。“
看看,當代大儒,見識不凡,話也說得高明。幾個重臣都讚成了,官職卑微的,自覺的選擇了順大流。劉澤見一見統一,笑嗬嗬說道“既然眾卿都讚成遷都,那麼欽天監定下日期,擇日遷都!”
劉澤話音剛落,一個聲音說道“皇上,臣不讚成!!”
劉澤抬眼一看,見是這個刺頭,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