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田妻腹黑相公來種田!
慕容雲嵐咬著銀牙,緊緊抓著太子妃娘娘的手,“早知如此,娘娘你不生下他楚文軒,也是好的。”
“不!太傅!是我錯了,是本宮和太子錯了,是我們夫妻二人愧對了這個孩子!如今,軒兒怎麼樣對待我們都沒有關係。真的沒有關係!隻要讓我看著他平平安安的!說我怎樣都沒有關係。”
熱淚縱橫的東方玉瑤她的心真的真的裂開,當初她和太子夫君為了維護太子府的聲譽必須要那麼做,可當初若不是希冀母子二人可以有重逢的那一天,她東方玉瑤也不會將火焰釵在火爐上燙得熱熱的,然後熨在文軒胸口上以作標記,還有那金鎖片更是將來相認的憑證。
隻是,東方玉瑤覺得自己太過天真,她以為什麼事情都可以嚴嚴實實得攥在她自己的手中控製者,誰知道,所謂的選擇,仍然逃不過現實的衝擊,東方玉瑤她還是萬萬想不到文軒的性子太過執拗,不肯認她這個當母妃的。
“軒兒!你好好考慮一下,跟我回去!這樣的話,你就再也不用在這裡生活了,京城那,母妃會親自為了打造一座皇大孫殿下府邸,這件事,你的皇爺爺也是首肯的,再說你若回去,見到你的皇爺爺,你皇爺爺一定會很開心的,到時候,等你皇爺爺百年歸老,等你太子爹爹…你便是下一任西越皇朝的儲新帝君了…難道軒兒你一點兒也不喜歡嗎?”
太子妃目前隻想各種威威誘自己的親生兒子軒兒回西越京城,隻有這樣,才能夠解除朝廷危局。
“等等…”
這下子卻輪到殷殷好奇了。
殷殷認真得看著東方玉瑤的眼睛,“太子妃娘娘,民女想要知道,你家軒兒剛剛出生的時候,腿就已經出現了殘疾?”
既然文軒相公,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太子妃娘娘之子,殷殷也不會讓文軒不開心的,所以稱呼軒兒,而不是所謂的文軒相公。
“這件事,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軒兒出生後的第三天的晚上,本宮和太子本想從乳母那抱回軒兒看一看,因為我們已經約定成俗,在兩個孩子們睡覺之前,我們都會看一看他們的,誰知道,就出現問題了,軒兒的腿有問題,估計大大以後再也不能夠像其他那些孩子一樣健健康康的大大,這,太子殿下無法接受,遂…當然其中本宮也是求太子殿下彆將軒兒放往山林,可是為了保住太子府上上下下不被取笑,隻能選擇犧牲軒兒…”
再殘忍的話語她身為母親的終究沒有講出口,還記得當時太子說他們已經有一個完全健全的孩子楚燁,所以不需要一個腿有頑疾的人呆在太子府,成為整個京城的笑柄。
劉秀身為太子殿下,位份尊貴,更是將來繼承西越寶座的皇者,他也不會也不允許自己的身邊出現了那麼一個備受爭議的兒子,與其備受爭議,不如對外宣稱另外一個兒子楚軒不幸夭折!
太子妃娘娘心腸是最軟的,當初太子殿下作出這樣的決定,她懊悔,她痛苦,不吃不喝足足三天三夜,若不是一歲後要參加新生兒楚燁的皇家滿歲宴,東方玉瑤她也絕不會重新上妝穿新服,勉強笑對眾人。
“娘子,你問她做什麼!快將她趕出去,才是正經。”
楚文軒揮揮衣袖,他真的是越聽越聽不下去,如今涼薄的太子爹爹,他楚文軒要來做什麼?還不如楚家漁村這個父親,楚文軒永遠自認為自己的親生父親隻有一個,那便是文秀大姐的親生的爹。
相公這般,殷殷也不好繼續問下去,隻是如此一來,更是勾起東方玉瑤的好奇,“殷殷,你是軒兒的妻子。雖然軒兒暫時不認為我這個當母親的,可你畢竟是軒兒的原配。這也罷,你可以喚我母妃。殷殷,本宮的好兒媳婦,你這麼說,是想要知道些什麼?你是不是想要問是否軒兒出生之後,有人謀害他,是不是?”
“……”沒有說話的殷殷,用自己的沉默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
好在太子妃娘娘也是個極聰慧人,很快便知道殷殷的意思,“想不到你竟智慧到如斯地步,我家軒兒娶到你,真是榮幸三生!榮幸三生!不錯,當初母妃也是如此認為的,後來你太子公爹覺得此事再怎麼蹊蹺,一定要將軒兒往鄉間送去!母妃也沒有辦法,雖然母妃已經想儘一切辦法去阻止,終究是不可能的了。”
說道最後,太子妃娘娘又開始一個人顧影自憐辦得垂起眼淚來,弄得殷殷都挺不好意思,殷殷都感覺是否是自己傷害了他,所以太子妃娘娘才會如此。
當然,太子妃娘娘到底是文軒相公的生母,若她真的是對文軒半點感情都沒有,怎麼可能會千裡迢迢來到這裡,雖然說朝廷那方麵需要文軒是一個不容掩蓋的事實,可同樣事實真相是,太子妃真的很在乎文軒。
因為一個人的眼神騙不了人,殷殷堅信此間的太子妃娘娘對文軒有著舐犢的深情,至少殷殷可以從太子妃娘娘的眼神裡知道她到底有多麼在乎文軒,有多麼緊張文軒,而文軒說出他不願意認太子妃,太子妃娘娘是何其之痛心。
然而殷殷也明白文軒相公此刻的心情,許多年前,他被放逐被拋棄,如今又要他認祖歸宗,告訴他這裡並不是他的家,他的大姐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對於文軒來說,無疑是一個重磅打擊。
殷殷很是明白,所以她便覺得自己夾在文軒和太子妃娘娘之間,她的處境相當艱難,因為殷殷相信,倘若時機成熟,文軒一定會認她的生身母親,畢竟文軒的骨髓深處流著的血液是天家之血,饒是再富貴的天家,也始終逃脫不了血緣關係的牽絆不是嗎?
這樣的關係,是用刀永遠也斬不斷的,切不開的,斬斷骨頭還連著筋的,莫過於此般親情。
殷殷堅持相信以往的種種誤會一定會撥開雲霧見歲明。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