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相當於南京軍總部的軍委會北平行營內,南京軍的高級將領們緊急聚在一起商討最新戰況,製定接下來的戰爭計劃。戰局是非常清楚的蘇軍和日軍大戰一場,接下來要停戰了,起碼還保持著七成主力的蘇軍肯定調過頭反撲南京軍,雖然南京軍希望日軍能夠多撐一段時間、能夠多消滅一些蘇軍,最好就是跟蘇軍打個同歸於儘,但日本人肯定不會那麼傻,因此,日蘇停戰已是定局,南京軍必須要迎戰蘇聯遠東方麵軍的主力。
“我們避無可避。”會議上,蔣緯國發言道,“我們的‘趁火打劫’已經徹底得罪了、激怒了斯大林,除非我們把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歸還’蘇聯,再客客氣氣地道歉、補償、割地、賠款,斯大林轉怒為喜,自然不打我們了。但是,我們能這麼做嗎?當然不能!說到底,我們現在也無需妄自菲薄,我們雖然沒有能力跟蘇聯展開全麵大戰,但打一場大型局部戰爭還是做得到的,德國會全力支持我們、援助我們,我們不能退,因為我們無處可退!”
將領們都神色肅然地點頭。
楊傑發言道“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日蘇就要不打了,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地拖延日蘇戰爭,借日本人手,給我們多爭取一點時間、幫我們多消滅一些蘇軍,同時,借蘇聯人手,多打擊日本陸軍和日本國的元氣;第二,接下來我們和蘇軍的開戰,基本可以判定日本人是不會協助我們作戰的,我們要獨力作戰,如何打?我們不畏懼蘇軍,但也不能低估蘇軍。根據日蘇作戰的情報以及我們自身的作戰經驗,可以判定,蘇軍因為蘇聯工業化水平較強,所以整體機械化水平、重武器數量都較高,比日軍還要高出一大截,特彆是火炮,炮火十分猛烈,但蘇軍指揮係統僵硬呆板,戰術運用較差,中高級軍官指揮能力不強,指揮不力、協調不靈,空軍落後,基層官兵雖然衝鋒勇猛,但一旦陷入苦戰、混亂、不利時就會喪失秩序,並且戰鬥意誌不強,不像日軍那樣拚死抵抗到底,投降率是日軍的一百倍都不止。我們都擁有跟日軍交戰的豐富經驗,殲滅一萬日軍,能抓到三百個日軍俘虜就不錯了,並且基本上還是其在受傷後、昏迷後無法動彈而被動被俘的,主動投降的日軍恐怕都不到五十個,蘇軍不同,一個擁有一萬兵力的蘇軍步兵師被打散後,投降的蘇軍不少於三千個。這是蘇軍的優點和缺點,至於我軍,我軍的優點是無需多言的,我軍的缺點就是我國國力實在太薄弱,無法調動百萬大軍跟蘇軍開戰,如果調動百萬大軍,後勤補充根本就維持不了,另外,我軍機械化水平和重武器數量也都遜於蘇軍,除了幾個主力師能跟蘇軍旗鼓相當,大部分部隊(南京軍)都跟日軍一個水平甚至還不如日軍。”
第二軍區參謀長郭寄嶠中將說道“看來,我們此次作戰,隻能動用精兵而非大軍了。因為動用大軍的話,後勤補給根本吃不消。給一百萬軍人充足的軍械物資等補給的難度是給十萬軍人的十倍,完全超出了我國的國力承受,並且還有運輸,蒙疆地區交通落後,我軍也沒有那麼多汽車和馱畜,集結一百萬軍人的難度起碼是集結十萬軍人的二十倍以上。”
第五軍區參謀長蕭振瀛中將點頭“是啊,我們最大的困擾就是,我們有一百萬軍人,但卻沒有武裝一百萬軍人並讓他們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力。這就好像中日戰爭初期,日軍完全可以組建百萬大軍,但卻沒有,因為百萬大軍建得起卻養不起。說白了,我們雖然有的是人,但我們的子彈數量卻就是那麼多,十萬人均一百發子彈的軍隊、一百萬人均十發子彈的軍隊,很顯然前者更有戰力,多出的九十萬人,消耗的糧食、調動的運輸力,都是極其巨大的負擔。除非,我們使用人海戰術,但是,人海戰術是現代化戰爭裡已經沒什麼用了,增加不了多少勝算,反而是對部隊官兵生命的不負責。”
蔣緯國在心裡歎息一聲,南京軍的正規軍總兵力現在有差不多100萬,但是,100萬人無法全部投入戰爭,因為國力承擔不起。說得通俗易懂一點,100萬南京軍在和平時期消耗子彈不多,因為隻需要打靶訓練,但把100萬南京軍都投入戰爭,消耗的子彈就是天文數字,問題關鍵就是蔣緯國的彈藥庫裡沒那麼多子彈,他隻有可以讓比如20萬南京軍投入戰爭的子彈,子彈總數就這麼點,這是中國的疲弱國力決定的,如果把子彈“勻一勻”,強行地把100萬南京軍都投入戰爭,很顯然,100萬人比20萬人要多得多,每個南京軍士兵都有子彈,但子彈會嚴重不足,沒有充足子彈的軍人在戰場上雖然靠人數優勢可以獲得一點戰果,但死傷數量會急劇增加。說到底,發展軍力不隻是招募士兵,還要讓士兵們能有足夠的軍械。中國人口眾多,蔣緯國招募到500萬軍人也不是問題,但他根本就沒有武裝500萬人的軍械。
“我們跟蘇聯的戰爭,雖然沒有互相宣戰,實際上也差不多了。”蔣緯國開口道,“特彆是我們對阿爾泰的攻擊,直接就攻擊蘇聯本土了。既然如此,我們也不需要有什麼顧慮了,一不做,二不休,以跟蘇聯宣戰的態度、決心、手段來展開接下來的戰爭。”他看了看楊傑。
楊傑心領神會,他沉聲道“蘇軍從日蘇戰爭中抽出手後,肯定全麵反撲我們,至於反撲方向,東北完全可以排除,無非就是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綜合判斷,新疆可以排除,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為什麼呢?蘇聯千方百計地分裂我們的國土,就是為了製造中蘇還有日蘇之間的緩衝區,讓他們至關重要的西伯利亞鐵路線距離我們還有日本人更遠一點,三個地方裡,新疆距鐵路線最遠,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最近,幾乎緊貼著,蘇軍肯定反撲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他掃視了一下現場將領們,“此戰的關鍵,就是這條鐵路線!西伯利亞鐵路乾線,是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頸椎骨,一旦被打斷,蘇聯就半身不遂,同時,它也是遠東蘇軍的臍帶,沒有它,遠東蘇軍在遠東本地基本上得不到軍械、物資補充,它斷了,遠東蘇軍就得不到來自東歐工業區的補充,後勤斷絕,再怎麼強大的軍隊都會變成烏合之眾。因此,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截斷西伯利亞鐵路線!動用我們的轟炸機,反複轟炸這條鐵路線,動用我們最精銳的部隊,攻占並死守這條鐵路線上的交通樞紐!隻要完成這一步,遠東蘇軍即便有一百萬兵力、五千架飛機、五千輛坦克、五千門大炮,也不足為懼!因為有士兵無子彈,有飛機坦克無燃油,有大炮無炮彈。我們必勝無疑!至於蘇軍在其東歐核心地區的大部隊,有可能趕來參戰,但德國會在歐洲竭力地牽製住,德國自然是可信任的,雖然不能說百分之一百成功,但是,諸位,這就是戰爭!哪有沒有風險、穩贏不輸的戰爭呢?”
將領們都點點頭。
張發奎發言道“日蘇大戰從8月8日計算,已經持續兩個多月,戰事核心齊齊哈爾會戰則持續了二十多天,根據可靠的統計,蘇軍已死傷超過11萬,日軍也死傷了6萬多人。日本人說他們打不下去了,倒也是理由充分,但是,雙方主力仍然存在,保守估計,蘇軍的可戰之兵仍然有45萬左右,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壓力。如果日本人能再堅持一陣子”
傅作義搖頭道“日本人在待價而沽,他們看出了我們的意圖,所以趁機對我們進行勒索,根據他們的要求,我們要出動轟炸機轟炸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乾線,這還是很合理的,但是,他們卻又要求我們和德國他們1億美元的軍費,還要我們出動400輛以上的坦克、300輛以上的坦克、200門以上的重炮、50萬顆手榴彈、5000萬發子彈、1000挺機槍等等。這些要求,根本就是獅子大開口!並且會肉包子打狗!我們豈能答應!”
“我已經聯係希特勒元首了。”蔣緯國悶悶地道,“我們拒絕了,日軍的軍費,我們和德國在戰前已經支付了,現在還要,真當我們是傻子?一億美元,哼,我要真有這麼多錢,乾嘛給日本人?為什麼不給我自家南京軍?”
“我倒有個辦法,逼著日本人不得不繼續賣力。”蕭爻開口道,他起身,走到牆上的遠東地圖前,“諸位長官請看,遠東蘇軍侵入黑龍江省,走的路線共有兩條,一是經外蒙古,如今,外蒙古已被我軍收複,蘇軍這條路斷絕,二是從赤塔(位於貝加爾湖以東約300公裡,與東北、外蒙古接壤,西伯利亞鐵路貫穿全境,是西伯利亞鐵路乾線的重要樞紐)經滿洲裡。眼下,蘇軍主力和日軍還在齊齊哈爾纏鬥膠著,如果我軍以重兵突襲並占領滿洲裡,斷絕掉蘇軍主力後路,蘇軍主力就會陷入我軍和日軍的前後夾擊中,被我軍堵在黑龍江省境內無法離開。”他眯起眼睛,“日軍不想跟蘇軍打了,蘇軍也不想跟日軍打了,雙方可謂心有默契,到時候,蘇軍安然撤離,日軍裝模作樣地進行追擊,但追而不擊,故意把蘇軍送到我們麵前,我們不得不與蘇軍硬抗。可是,我們要是這麼做了,把蘇軍堵在黑龍江省境內、堵在日軍的地盤裡,會怎麼樣?”
衛立煌一拍手“好主意!”他目光炯炯,“第一,這是我們重創蘇軍主力的好機會!第二,日本人日本人無話可說啊,蘇軍還在他們的地盤裡,他們豈能不打?到時候,他們不想出力都不行了!第三,如此,我們在整體上也化被動為主動了,不會乾等著蘇軍打過來,而是主動出擊!”
傅作義也連連點頭“日本人很狡猾,想要消極怠工,我們偏不,把蘇軍堵在他們的地盤裡,他們想隔岸觀火也不行了!蘇軍就在他們鼻子跟前,豈能隻是我們與蘇軍浴血奮戰,他們卻在戰場邊緣袖手旁觀?道理上根本說不通了!消滅遠東蘇軍主力,德國是非常願意的,肯定會給日本人進一步施壓,或威逼,或利誘,總會壓迫日本人跟我們一起前後夾擊蘇軍的!”
“還有第三個好處。”蕭爻笑了笑,“滿洲裡是什麼地方?是黑龍江省最西端的城市,是東北境內!我們打著打擊蘇軍的旗號,進入黑龍江省,到時候我們走不走,就不是日本人說了算的了,我們就可以把手伸進黑龍江省了!”
“妙!”楊傑同樣喝彩。
馮治安憂慮道“一下子堵住幾十萬蘇軍,戰鬥的難度、強度、烈度恐怕就”
“這是我們唯一能在這場遠東戰爭中大獲全勝的機會。”蕭爻道,“我們必須這樣做。是的,戰鬥難度非常大,但是,我們必須咬牙克服,這一仗打贏了,遠東蘇軍主力就毀滅了!到時候,彆說鞏固我們已經獲得的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戰果,搞得好,還有彆的收獲,比如,外東北,比如,海參崴”他語氣裡既有一種期待,也有更多的沉重。
蔣緯國聽得怦然心動,是啊,如果這樣,真的就太好了、太妙了。蘇聯當然並不好打,蘇聯軍隊當然不可掉以輕心,但是,蘇軍真正的強大,是在二戰的中後期,二戰初期的蘇軍表現得比抗戰初期的國軍還要糟糕,光是一個基輔戰役,參戰蘇軍約100萬,傷亡約20萬,被俘人數高達65萬多,絕大部分都是主動投降的。平心而論,戰爭初期的國軍有戰爭初期的蘇軍這麼差嗎?國軍何時出現過被俘人數是傷亡人數三倍的恥辱性敗仗?無論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還是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國軍幾乎沒出現在大戰期間上萬人一次性投降的醜事(國軍當然也有投降的部隊,但基本上都是零零散散幾百人、幾千人,上萬人規模的確實非常少)。也許有人會說,德軍比蘇軍強大得多,更比日軍強大得多。這是不對的,應該進行橫向對比,中國軍隊對戰日軍,蘇軍對戰德軍,那麼,蘇軍和德軍的軍力差距真的大過中國軍隊和日軍的差距?蘇聯和德國的國力差距真的大過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德蘇戰爭爆發的1941年,德國當年鋼鐵產量約2100萬噸,蘇聯則是約1500萬噸,日本在這一年是約700萬噸,中國呢?可憐的5萬噸(不包括東北和台灣);德國當年坦克產量是約3300輛(該數據不包括同樣使用坦克底盤的突擊炮、坦克殲擊車、自行火炮,如果都算入,要翻一倍多,約為7000輛),蘇聯當年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總產量是約6600輛,並且蘇聯當時已有約10000輛坦克在服役,日本是1200輛,中國呢?0輛,中國連汽車都造不出來,更彆說坦克了。所以,客觀上講,二戰中後期的蘇軍確實非常強大,但這種“強大”是在戰爭中殺出來的,用無數人命堆成的,二戰初期的蘇軍其實外強中乾,就以二戰初期的蘇芬戰爭舉例,芬蘭的領土和人口基本都是蘇聯的零頭,並且芬蘭在戰爭期間基本沒有得到過大規模的外援,參戰的芬蘭人約20萬(大部分都是臨時參戰的芬蘭平民,因為戰前的芬蘭正規軍隻有區區32萬),參戰的蘇軍超過100萬人,結果,芬蘭戰死約26萬人、受傷約7萬人,蘇軍則死傷病“70萬至100萬人(具體數字不詳,因為蘇俄政府一直藏著掖著,但可以肯定是五十萬以上)”,這種戰績,何其狼狽,何其丟人,都能跟意大利軍隊媲美了。蘇聯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已經基本上完成工業化,並且國土極大、人口遼闊、資源豐富,如果沒有一舉將其擊潰掉,隻要讓它緩過氣,它就會爆發出極強的戰爭潛力。如果打個後世網絡遊戲的比喻二戰前期的蘇聯,攻擊力和防禦力都不高,但血超厚。
打一場滅亡蘇聯的戰爭,整個中國此時都沒有這個實力,但打一場局部戰爭,南京軍未嘗沒有這個實力,並且此戰的天然條件對南京軍十分有利南京軍是在家門口打仗,蘇軍則是在萬裡迢迢之外。遠東雖然是蘇聯的領土,但蘇聯的國家核心卻在一萬多公裡外的東歐。
“不想打都沒辦法!”楊傑神色堅毅地道,“蘇聯人會跟我們善罷甘休嗎?即便我們想跟他們和談,他們起碼也要我們吐出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甚至還要我們割地賠款!我們沒有選擇!隻能打!既然隻能打,那就下定決心,打到底!不要三心二意!要全力以赴!”
“對!”將領們無不目光如炬、鬥誌昂揚。
會議足足持續了四天,最後,新的作戰計劃被製定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