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南京軍原先被認為擁有37個師,不過,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其中的第1至第10師並非真正的南京軍,蔣緯國裁撤“華北政務委員會”並且削弱軍委會北平行營的軍事權限後,蔣介石對他存在的那種若有若無的猜忌一下子煙消雲散,因為蔣緯國此舉向他證明,蔣緯國並無割據自立當軍閥的企圖,他的北方地盤跟南方、跟整個中國都是一體的,他的軍隊也是的一部分,他手下的那些文職官員也是國府的一部分,“寧係”雖然在客觀上是存在的,但並不獨立,“寧係”在本質上跟陳誠的土木係、何應欽的元老係是一樣而不是跟桂係一樣,因此,南京軍在編製上又恢複到之前的27個師,包括26個野戰師和1個生化師。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經過這種潛移默化的“身份轉變”以及根據國際形勢而做出的調整,在1941年秋時,南京軍的分布情況是這樣的
第74、第、第123師在雲南境內受訓,準備南下作戰;
榮譽第1旅駐紮在日占庫頁島;
第100師(生化師)返回陪都武漢,駐紮在武漢郊區某地;
第師與幾十萬非南京軍的一起駐紮在北方各地;
第37、第38、第39、第40、第師駐紮在中蘇邊境處(第旅駐紮在以色列境內);
第150師駐紮在伊朗境內;
第77、第88、第99師駐紮在中亞四國境內。
南京軍不隻有5個師在雲南進行“熱帶山地叢林作戰訓練”,駐紮在中亞和伊朗境內的5個師也在進行著“沙漠機械化作戰訓練”,這是因為蔣緯國知道聯盟國對英法以及美國開戰後,中隊的戰場主要在東南亞和中東,東南亞是熱帶山林,中東是沙漠,自然需要把部隊提前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比起東南亞,蔣緯國更在乎中東,因為中東有全世界六成的石油,必須要拿下那裡並且牢牢地掌控住那裡,到時候,南京軍很有可能要和德軍聯手攻打那裡,提前進行沙漠作戰訓練就是必然之舉,所以,第77、第88、第99師都被派到了中亞,至於跟美軍打太平洋戰爭,肯定是日本人頂在前麵,中隊隻是第二梯隊,倒不是很著急。
蘇聯戰爭結束後,中國對外主要乾了三件事一是強硬地收複了包括香港在內的英法在華租界(殖民地),二是通過迂回辦法擠掉了“競爭對手”日本,獲得了對泰國的控製權,三是強化黃俄、扶植白俄,準備通過“殺人不見血,殺人不用刀”的辦法徹底地鏟除掉紅俄、滅亡掉蘇聯、摧毀掉俄族。總體而言,這三件事在國際上引起的反響並不很大,並未強烈地刺激到英法美等國的神經,首先,中國收複香港等地是合情合理的,英法也自知理虧,中國不算“太過分”,所以英法最終“委曲求全、妥協退讓”,心有不甘地默認事實;其次,中國控製泰國是通過間接下手的辦法,自始至終,中國政府和中隊都沒有出麵乾涉泰國內戰和泰國內政,不過,英法美高層裡肯定有人懷疑或判定“這是中國搞的鬼”,加上泰國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再加上中國暗中控製泰國和日本公然控製東帝汶形成了遙相呼應之勢,不得不讓英法美部分高層深感狐疑、警覺、擔憂、震驚、惱怒,因為中日兩國已經聯盟,中日同時、分彆對東南亞的泰國和東帝汶下手,怎麼看都是十分可疑的,強烈地透露出“中日即將合夥對東南亞下手”的跡象,同時,中日隻是聯盟國的“老二”“老三”,那麼,中日磨刀霍霍了,聯盟國“老大”德國難道毫不知情或者置身事外?顯然不可能。把種種跡象和線索結合起來,一個讓英法美部分有遠見目光的高層深感不安的真相就浮出水麵了聯盟國即將對美英法開戰!並且戰爭手段跟先前聯盟國對蘇聯開戰幾乎一樣德國頂炮火(無論是蘇聯的東歐核心地帶還是英法的本土,都在德國家門口,注定由德國去打),中日則在背後下手捅刀子(打蘇聯的重要性大不如東歐領土的亞洲領土,打美英法的重要性大不如本土的遠東殖民地)。看破這一點的英法美高層儘皆悚然,使得英法美高層越來越覺得本國難以“繼續置身事外了”,但是,更多的高層還是安於現狀、安逸怠惰,聲稱“聯盟國即將對英法美開戰的言論隻是庸人自擾、杞人憂天”,使得英法美高層內部展開不斷的扯皮;好在,中國控製泰國這件事乾得不顯山不露水,所以即便英法美部分高層看出了中國的用意,也沒辦法理直氣壯地指責中國,隻能提出有氣無力的抗議和譴責。英國首相張伯倫由此召見了顧維鈞,希望知道中國在“泰國問題”上到底是什麼立場和態度,顧維鈞振振有詞地聲稱“泰國問題”完全跟中國沒有關係,“泰國是泰國人的國家,中國絕不乾涉泰國的內戰和內政,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中國乾涉了泰國的內戰和內政”“雖然泰國新政府主要成員大部分是泰國華人,但泰國華人也是泰國人,跟中國毫無瓜葛”。
向來主張對聯盟國、對德、對華強硬的外交大臣羅伯特·安東尼·艾登憤怒地說道“顧先生,任憑你巧舌如簧說得天花亂墜,也改變不了事實!我們的眼睛是雪亮的!泰國的政變完全就是武裝叛亂,至於所謂的‘泰國華人起義軍’,裝備之精良、火力之強勁,分明就是正規軍!至於是誰創造出、扶植起、控製著這支軍隊,我們心知肚明!閣下何必說這種自欺欺人的鬼話!現在的泰國政府裡、泰隊裡,滿耳朵都是漢語說話聲,滿眼都是中文漢字!貴國卻狡辯這跟貴國毫無關係,簡直是豈有此理!”
顧維鈞也怒了“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泰國,也是一個主權國家,並且中泰兩國和英國都是相距萬裡,我真不知道,萬裡之外的兩個主權國家發生什麼事,跟英國有什麼關係?簡直是莫名其妙!貴國有何資格和底氣對跟貴國井水不犯河水的、萬裡之外的兩個主權國家指手畫腳?真是令人費解!難道英國是世界領袖不成?英國政府也是世界政府不成?”
艾登大怒,他索性把話挑明了“顧先生,你們染指泰國以及控製泰國的行為,嚴重地損害到了英國的利益!更對英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我們實在難以對此視而不見!”
顧維鈞冷笑起來“染指?控製?大臣閣下何出此言?另外,我剛才已經說了,無論是中國還是泰國,都跟英國相距萬裡,萬裡之外的兩個國家會對英國造成什麼利益損害和安全威脅呢?按照閣下的邏輯,豈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對英國造成利益損害和安全威脅了?畢竟,地球就這麼大,赤道全長也就四萬公裡,地球上任意兩個點的距離都不會超過兩萬公裡。”
艾登氣急敗壞“顧先生,您在故意睜著眼睛說瞎話嗎?我國的緬甸領地、馬來亞領地、新加坡領地、文萊領地都與泰國接壤或十分靠近,貴國把手伸進泰國,這不是裸地損害我國利益、威脅我國安全嗎?”
顧維鈞從冷笑變成譏笑“貴國的那些領地不隻是與泰國接壤或十分靠近,跟我國本土也接壤或十分靠近,難不成為了貴國的利益和安全,我國還要把把國土挖空搬離現在的位置,從而讓貴國放心?再說了,就因為靠在一起,所以我國就對貴國產生威脅了?那麼反過來說,因為靠在一起,我國威脅貴國,貴國自然也威脅了我國!我國都沒有提出抗議,貴國急什麼?”他愈發地嘲笑道,“英國是一個島國,除了愛爾蘭,也沒有彆的國家跟英國接壤了,但我國跟英國可不同啊,我國是陸地國家,鄰國那麼多,我國豈不是還要在我國國界線上挖一條溝從而讓鄰國放心?”
艾登徹底地怒了,他不想跟顧維鈞進行口舌之爭,他直接單刀直入“顧先生,我把話說明了吧,你們此舉是對英國裸的挑釁,希望你們三思,英國可不是什麼二三流的國家。”
顧維鈞眯起眼睛,他輕蔑地笑了笑“英國,在歐洲西部,中國,在亞洲東部,相隔著整個亞歐大陸,為什麼中英兩國今日卻會發生如此嚴重的矛盾和衝突呢?因為兩國現在靠在一起了,為什麼原本相隔萬裡的中英兩國現在會靠在一起?因為,中國沒有向西方進行擴張,英國卻一直向東方進行著擴張,一路擴張到中國的家門口。大臣閣下,是你們把大炮架在了我們的家門口,卻還反過來怪我們妨礙到了你們,世界上有這樣的道理嗎?你們的那些領地,應該說是殖民地,原本是你們的嗎?不,都是我們的!東南亞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勢力範圍,法國人搶走了印度支那三國,你們搶走了緬甸、馬來亞、新加坡、文萊,剩下一個泰國還是因為你們和法國人為了不導致分贓不均而特地留下來的緩衝區,現在被泰國的傳統主人我們給拿下了,難道不是理所當然?論法理,泰國屬於我們,論實力,泰國也屬於我們,不是嗎?英國可以對外擴張,中國為何不可以?更何況,你們吃了那麼多,我們就吃一點,又怎麼了?並且,你們吃的和我們吃的都是我們的,我們吃我們自己的東西是天經地義,你們吃我們的東西本就不義。你們搶走了我們飯碗裡絕大部分的食物,留下一點殘羹剩飯被我們自己吃了,你們到頭來還怪我們搶了你們的食物?這才是真正的豈有此理!”
麵對顧維鈞這番裸的言論,艾登雖然惱羞成怒,但卻啞口無言。
儘管中國奪取泰國的行為已經讓英法荷美感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但此事還沒突破英法荷美的承受底線。至於強化黃俄、扶植白俄的事情,中國也乾得很隱秘,並且還未正式動手,所以美英法荷暫時也未產生什麼波瀾。
比如中國“惹上的麻煩”,日本的麻煩顯然更大,日本人也更煩惱,因為日本向葡萄牙租借東帝汶的舉動要比中國在暗中控製泰國顯得露骨得多,自然激起了更大的波瀾和外交壓力,荷蘭人是最感到不安的,因為東帝汶就在荷屬印尼殖民地的“內部”,日本海軍若在此修建軍事基地,無異於把鋼刀頂在荷蘭的肚皮上,並且眾所周知,中國沒有強大海軍,日本卻擁有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如今,日本已經按捺不住地露出了滿嘴獠牙,自然讓荷蘭等國大為驚悚,隻不過,荷蘭雖然強烈地“抵製”日本,但荷蘭實力弱小,因此荷蘭政府的抗議在日本政府聽起來“跟放屁沒區彆”,並且荷蘭此時跟美國一樣是中立國,並未跟英法締結軍事同盟,既實力弱小,又孤立無援,日本當然毫不懼怕荷蘭,另外,日本人也算是“理直氣壯”,因為日本和葡萄牙締結什麼條約協定,確實跟第三國沒有關係,但是,產生害怕和警覺心態的不隻是荷蘭,澳大利亞人也大為震驚不安,因為東帝汶緊靠著澳大利亞,而澳大利亞的主子是英國,並且日本海軍在東帝汶建立海軍基地也威脅到英國殖民地的安全,所以,英、荷、澳三國以及向來跟英國一個鼻孔出氣的法國一起對日本提出了強烈抗議和嚴正譴責,美國態度曖昧,美國自然不希望日本在東帝汶建立海軍基地,但美國也拿不出足夠理由反對。
因為東帝汶事件,所以泰國事件的影響被掩蓋了不少,英法荷忙著抗議日本,轉移了不少中國的壓力。
激烈的國際爭吵中,日本對英、法、荷、澳的抗議聲充耳不聞,大搖大擺地向東帝汶派去滿載著建築材料、機器設備、武器裝備、技術人員、軍人的船隊,並且用軍艦進行護航。日本人完全不怕被攔截,一方麵是因為“諒那些色厲內荏、裝腔作勢的西方人沒有這個膽子”,另一方麵是因為日本人正愁沒借口挑起戰爭,如果英軍、法軍、荷軍、澳軍真攔截日本船隊,日本人求之不得,正好開戰並且間接地逼迫德中兩大盟友一起開戰。
在看似劍拔弩張的氣氛中,英法荷最終還是軟弱了,眼睜睜地看著日本的軍艦和民船往來於日本本土和東帝汶之間,雖然出現幾次擦槍走火的危險,但確實沒有進行真正的攔截,日本海軍十分順利地在東帝汶熱火朝天地建設軍事基地,準備把東帝汶首府帝力建設成一個可供航空母艦和戰列艦使用的大型軍港,同時在東帝汶境內修建多個大型航空兵基地,駐紮最少兩個海軍陸戰旅團的兵力,停駐起碼800架陸基飛機。一時間,日本人在東帝汶“埋頭實乾”,英法荷澳隻是打口水戰。
對於這個結果,蔣緯國並不感到太意外。在原先曆史上,德國閃擊西歐,打垮了法國,但沒有打垮英國,日本隨即迫不及待地發動了“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戰役,侵占了越南北部,一是截斷中國的中越運輸線,二是試探英美。英美最終並沒有采取實質性的阻攔措施。
十月中旬,山本五十六再度來華,會見蔣緯國,遞上一份厚厚的文件。
“這是兩天前已經正式通過參謀本部、軍令部、內閣的我國最新國策綱要,也得到了天皇陛下的審批。”山本介紹道,“日華已是盟友,我們自然要對中國開誠布公,這是綱要的副本,還有一份副本已經被送去柏林了。這樣,三大國互相通氣,自然能在戰爭中團結一心、緊密配合,不會各自為戰、分散實力。”
蔣緯國翻了翻這份標題為《帝國為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最新國策和時局處理綱要》的文件,他沒興趣認真看,因為真正的核心東西肯定已經在日本人送來前被日本人“和諧掉了”。點起一根香煙後,蔣緯國看著山本“山本將軍,你還是跟我說說主要內容吧!”
山本點點頭“首先,對英法開戰存在一個重大分歧,那就是美國。英法已是軍事聯盟,除此之外,荷蘭、比利時也極有可能在戰爭爆發後投靠英法,不過,這兩國實力弱小,不足為慮,英法雖然實力強大,但也不是聯盟國的對手,我們真正的大敵,還是美國。美國眼下還處於中立狀態,我們在開戰初期不攻擊美國,美國十有會在戰爭初期置身事外,但是,美國參戰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就像上次世界大戰,美國在交戰雙方拚得筋疲力儘時找個借口參戰,最終成為最大贏家。那麼,我們的大問題就來了。開戰,怎麼開戰?”他看著蔣緯國,表情嚴肅,“是先打英法,等美國後期參戰再一起打;還是一開始就把美國連同英法一起打?”
蔣緯國噴口煙“確實是大問題。”
山本說道“是啊,日本海軍高層為之產生了激烈爭吵。一派認為先打英法,美國後期參戰時再對美開戰,一派認為把美國連同英法在開戰初就一起打。第一派認為,要趁著美國沒有參戰、沒有援助英法、英法比較虛弱的時間差,一鼓作氣地拿下英法,這樣,英法最為好打,英法的地盤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被我們迅速拿下,到時候,我們地盤大增、實力大漲,美國哪怕實力再強,也不得不忌憚我們,產生消極避戰的心態,說不定我們再進行外交斡旋和政治調解,美國直接就打消了參戰的心,坐視英法滅亡而不敢參戰,跟我們保持和平相處,一起主導戰後的新世界;第二派認為,隻要我們對英法開戰,美國幾乎一定會參戰的,既然美國早晚參戰,那我們為何不對美國先下手為強?用先發製人的手段搶占戰爭主動權?如果我們一邊打英法一邊瞻前顧後地等著美國參戰,那我們豈不是陷入被動了?另外,雖然英法不是聯盟國的對手,但萬一英法能拖很長時間,讓我們遲遲不解決掉它們,美國又突然參戰,戰爭豈不是重蹈上次世界大戰的覆轍?同時,我們跟英法拚得你死我活,美國卻坐山觀虎鬥,一來,我們打草驚蛇了,美國必然不再安於現狀,產生高度的警惕心,時時刻刻準備也參戰,做好了戰備的心理,那我們還怎麼對美國突然下手?二來,在我們跟英法拚殺的時候,美國得到了寶貴的時間,開足馬力生產武器裝備,等美國參戰的時候,它那時候的實力肯定要比戰爭剛爆發時更強了,我們還有多少勝算?”
蔣緯國感同身受地點頭“主動打美國,雖然取得了主動權,但美國必然會參加戰爭了;等著美國來打,雖然有希望避免美國參戰,但卻失去了主動權。山本將軍,確實十分兩難啊!你個人支持哪一種方案呢?”
山本說道“我本來是傾向於對美國先發製人,但是,聯盟國內部條約規定,若能避免美國參戰,就要竭儘全力避免,因此,對美國先發製人的手段跟聯盟國對美宗旨是相違背的,所以,我傾向於對美按兵不動,先隻打英法,如果美國不參戰,我們跟美國和平相處,如果美國參戰,我們被迫無奈,隻能奮勇迎戰。”他顯得有點苦惱,“日本軍界裡很多中高層特彆那些中層的少壯派軍官,強烈反對這個方案,認為我們這麼做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他們認為美國根本就沒有那麼可怕,他們完全不了解美國的實力以及比美國的實力更可怕的美國的潛力和爆發力。我告訴他們,美國去年(1940年)生產了300萬輛汽車,日本隻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如果兩國一起全力生產,日本隻能從30萬輛變成50萬輛,美國卻能輕而易舉地從300萬輛變成500萬輛。這就是差彆啊,不隻是明麵上的實力,還有潛力和爆發力。”
蔣緯國陷入思索。
原先曆史上,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時,麵對英、法、荷這三個已經是敵人的對手以及美國這個暫時還不是敵人、但很有可能會成為敵人的潛在對手,采取了先發製人以及“首輪攻擊就打敵人裡最強的”對策,偷襲了珍珠港,癱瘓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半年時間,在半年內拿下了東南亞,然後迎來美軍的大舉反攻。現在,山本卻不打算這麼做,日本海軍不打算在開戰一開始就先打美國這個最強敵人,原因有二,一是聯盟國內部條約已經規定“能不招惹美國就不招惹美國”,日本沒膽主動去招惹美國,它要是這麼乾,德中很有可能把它開除出聯盟國,不跟它一起對付美國,它就死定了;二是原先曆史上,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前帶頭製裁日本,讓日本陷入資源短缺中,日美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日本若對英法開戰,美國幾乎必定會對日開戰,擁有賭徒心態的日本人自然在開戰初就把美國列為敵人和攻擊目標,但現在,局勢不同了,日本和美國已經沒有多大矛盾,至於資源,美國不給日本,還有中國給、德國給,雖然讓日本吃不飽,但也餓不死,使得日美之間存在較大的回旋餘地。
世界大局再度因為蔣緯國的“蝴蝶效應”而發生了重大變化。
蔣緯國十分矛盾,從中國的角度出發,中美當然最好彆開戰,日美肯定要開戰,可是,中日現在又是一體的,所以,問題就複雜了。聯盟國對英法美開戰,大致上有以下幾條路線
一,開戰後隻打英法,如果美國不主動參戰,聯盟國也就不主動招惹美國,不讓美國乾擾聯盟國乾掉英法、吞並英法地盤的好事,如果美國中途參戰,正好,把日本推到“抗美”第一線,讓日本去死人、流血、燒錢,中國則在暗中跟美國達成不損害德國利益的秘密協議,最後,中美合夥收拾日本,那時,日本的國力軍力應該也已經被美國消耗得差不多了,中國對日本進行秋後算賬也必然輕鬆得多,並且美國還會成為中國對日本進行秋後算賬的盟友幫手;但是,如果英法迅速失敗,德中日實力大增,並且德中日都不想主動招惹美國,而美國看到德中日如此強盛,說不定也心裡發虛,加上德中日都沒有招惹美國,美國索性不參戰了,跟德中日一起和平相處,到時候,中國想收拾日本,可就難了!中國那時候很強,日本同樣很強,即便中國打敗日本,中國必然損失重大,更何況,日本海軍因為沒有爆發太平洋戰爭而安然無恙,中隊又怎麼能打到日本本土去?
二,開戰後把美國連同英法一起打,到時候,美國必然參戰,跟英法一起對戰德中日,太平洋戰爭肯定爆發,日本人肯定要去“抗美”,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但美國那麼早參戰,很有可能乾擾到中國吞並英法殖民地的好事,繼而節外生枝,產生很多變故,事情就棘手了。
蔣緯國反複地思考著,心裡愈發拿捏不住“這該怎麼弄呢?很矛盾啊!如何兩全其美呢?教唆山本去偷襲珍珠港?貌似說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