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節 德國再戰 1_二戰之我是蔣緯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96節 德國再戰 1(1 / 1)

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聯盟國對英法開戰的最大顧慮並非英法本身,而是英法背後的美國。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聯盟國如果真的對美開戰,海上第一抗美主力當仁不讓是日本(哪怕日本不情願,也會被德中硬生生地推到最前線),實際上,日本在贏得日清戰爭和日俄戰爭後就開始把美國列為第一海上假想敵了,並且多次製定對美作戰策略,自1907年決定《帝國國防方針》後,先後進行了三次大修改,但核心思想未變,即“階梯式地截擊橫渡太平洋來犯的美國海軍艦隊”,說白了,日本海軍打算在西太平洋一帶、日本列島附近海域內利用本土作戰優勢節節抵抗美軍艦隊,分段消耗美軍艦隊實力,最終跟美軍艦隊來一場類似於黃海大戰或對馬海戰的“海上大決戰”,一舉全殲掉美軍艦隊,保衛日本本土的安全。不難看出,這種作戰思想是一種被動防禦性的戰略,也是日本海軍數十年來根深蒂固的“巨艦大炮”思想的產品,但是,隨著飛機和航空母艦的崛起,戰列艦的海戰主力地位被航母逐漸取代,日本海軍原先的那套“節節抵抗、最終決戰”思想受到的動搖,出現了一種“先發製人”思想,山本五十六就是“先發製人”思想的擁躉,他認為日本的國力和軍力都遠不如美國,如果被動挨打、與美軍堂堂正正地打、比拚消耗,日本幾乎必輸無疑,唯一的取勝之道就是在開戰初期便通過奇襲(偷襲)手段對美軍要害處給予毀滅性打擊,迫使美軍在整場戰爭中都處於被動守勢,最終再在對日本有利的情況下與美國進行和談停戰。所以,原先曆史上的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一開始就去打最難打的美國。

不過,眼下的局勢已經跟原先曆史上大不相同了,使得山本已經不傾向於“先發製人”,但還是有些遲疑不決、搖擺不定。

蔣緯國想得比山本更長遠、更複雜,所以他更加舉棋不定。

蔣緯國一直在強力地影響著世界、乾涉著曆史,但他畢竟不是上帝,不具備操控能力,所以他在這場浩浩蕩蕩的大勢中也是身不由己的,雖然他還存在著諸多的疑慮、擔憂、不安,不過,眼下的世界和曆史都已經發展得一發不可收了。

山本跟蔣緯國會談了很長時間,山本對蔣緯國推心置腹、坦誠相待,最起碼在表麵上看起來是這樣的,蔣緯國則是“暗懷鬼胎、包藏禍心”,最後,山本提到了一個敏感的問題。

“小蔣先生,美國人的地盤除了其本土外,最大的就是菲律賓群島了。”山本問道,“按照聯盟國內部條約和中日協議,赤道以北屬於中國,赤道以南屬於日本,菲律賓可是在赤道以北,在原則上,它以後會是中國的海外省或殖民地,那麼,開戰後,中國是否進攻菲律賓?”

“這…”蔣緯國心頭一動,意識到山本此話不懷好意,菲律賓是美國的地盤,讓中隊去打菲律賓,不是逼著中美撕破臉麼?打美國,頂在前麵的應該是日本,怎麼能是中國?蔣緯國立刻找到了借口“山本將軍,在原則上,菲律賓肯定是中隊去打的,但是…唉,您也是知道的,菲律賓是群島,打菲律賓肯定需要強大的海軍啊,可是,中國海軍實力弱小,我們有心無力啊…”

“菲律賓是美國人的地盤,我們也不想主動招惹美國人,按道理,我們可以跳過那裡,隻是,菲律賓的地理位置非常要害。”山本認真地說道,“菲律賓扼守著日本本土和東南亞的海上通道,更是在中國東南海域內頂著中國本土的一把尖刀,如果美軍加強對菲律賓的武裝,那麼,中日兩國本土都會受到重大威脅,因此,菲律賓必須要拿下。中國海軍確實十分弱小,但中日現在是盟友,到時候我們日本海軍可以出動艦隊運載你們的陸軍部隊登陸菲律賓的。”

蔣緯國忍不住在心裡暗暗罵山本真是一條老狐狸,他拿出一推二拖三研究的辦法“這件事,我看還是好好地研究一下吧!”

“儘快解決吧!我們的時間可不多了。”山本顯得意味深長。

打蘇聯,是北上,打英法,是南下。對於“南下”,日本國內各界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軍隊自然不用多說,日本軍隊裡的好戰分子、狂熱分子、激進分子一直都是多如牛毛,民間同樣渴望,日本的財閥商團都翹首以待“帝國大軍開疆拓土”,從而抓住戰爭裡的巨大商機,牟取滾滾的利潤,日本的平民也差不多,除了幾十年軍國主義思想的洗腦外,現實原因也是日本平民渴望日本早日對外開戰的主要因素,他們渴望“皇軍”能夠從外國境內、異族身上掠奪到大量財富,改善他們此時並不富足的生活。自從中日議和停戰以及德中日締結聯盟後,日本高層隨即再度修改了日本的國策,放棄西進(侵華),改為北上(占領蘇聯的北亞領土)和南下(搶奪美英法荷的殖民地),其中,北上不需要日本操心,中隊會替日本去奪取,南下則需要日本軍隊親力親為,所以日本從那時起就已經開始做著戰爭準備了。兩年多以來,日本情報機構派遣了大批特工人員潛入東南亞各地,展開實地調查,搜集各方麵的情報資料,從中南半島到菲律賓群島,從印尼群島到澳洲大陸,成千上萬的日本情報人員和數量更多的當地日僑猶如水銀瀉地般無孔不入,裝扮成商人、遊客、移民、勞工甚至妓女(不是裝扮成妓女,而是就是妓女,同時兼任著“帝國的情報人員”),千方百計地搜集情報和資料;日本海軍的陸戰旅團反複地訓練著兩棲登陸戰,日本陸軍的幾個準備南下參戰的師團也前往台灣境內進行“山地叢林作戰”訓練,大量軍械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運到台灣,使得台灣成為日軍進行南下的跳板,日本海軍更是進行著全力的擴充,征用了總噸位超過150萬噸的大批民船。

日本全國上下可謂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急不可耐的日本政府都已經製定好了“以後向帝國的南方州(日本人給他們以後在赤道以南獲得的新領土取的名字)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開拓、開發、經營、建設等事務”的計劃,還已經給“南方州”確定好了新的行政區域劃分,給那些此時還在英國人、荷蘭人手裡的地方取好了“充滿日本風格的新名字”,就連被派去進行治理的官員名單都已經擬定好了,甚至的甚至,近衛文麿已經向裕仁天皇遞交了建議書,建議“帝國在取得澳大利亞後,將帝國本土臣民全部遷移到澳洲大陸上,把澳洲大陸變成‘新日本’,再在‘新日本’境內挑選一處風水寶地,新建一座大都市,取名為‘新東京’”等等。

中日都在做著戰爭準備時,聯盟國的“老大哥”德國自然也沒閒著。趁著“二弟三弟”在東方不停“挑事”吸引美英法注意力時,德國不動聲色地把在蘇聯戰爭結束後根本就沒有停下的戰爭機器進一步地開足了馬力。蘇聯戰爭爆發前,德國陸軍約有300萬兵力,其中的250萬兵力被投入了蘇聯戰場,還有50萬兵力在德國本土防禦英法,蘇聯戰爭期間,雖然德軍損失了130多萬兵力(死亡者40多萬,其餘都是受傷生病),但同時又源源不斷地征兵,使得蘇聯戰爭結束時,德國陸軍總兵力比戰前更多了,達到400多萬,由於德軍打贏了戰爭,所以德軍不但數量多了,質量也更高了,擁有二三百萬參加過實戰的老兵,新式武器的數量也大大增長,裝甲師、裝甲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的數量比開戰前翻了一倍多,戰鬥力日新月異,更何況德軍還有總計超過兩百萬的仆從國的軍隊進行協助作戰,可謂聲勢滔天。為了麻痹英法美等國,希特勒在蘇聯戰爭結束後裝模作樣地公開宣布德軍進行“大幅度的裁軍”,其實是光打雷不下雨,此時,400多萬德國陸軍是這樣分布的約150萬駐紮在德國的東方新領土和德蘇國界邊境(大部分是以新兵為主的二線部隊),約50萬駐紮在各仆從國境內(大部分是以新兵為主的二線部隊),剩下200多萬陸續返回德國境內(大部分是在蘇聯戰場上經過磨練的一線部隊),對外宣稱“把他們調回國內是要對其進行裁軍”,實際上“準備西進”。

十月底,德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庫爾特·蔡茨勒再次來華,與中日代表在青島再度召開三國接觸性會議。蔡茨勒十分興奮地告訴中日代表中日在東方采取的一係列試探性的舉動,比如,收複英法在華殖民地、拿下泰國、在東帝汶修建軍事基地等,英法荷都隻是口頭抗議,美國也幾乎一聲不吭,由此可見,英法荷美都是色厲內荏、外強中乾,因此德國打算在歐洲那邊也對英法美進行“試探”。

“該來的還是來了啊!”蔣緯國感慨不已,他知道希特勒的“試探”是什麼,就是不斷打擦邊球,一邊循序漸進地獲得真正開戰後的有利條件,一邊觸碰英法的底線,進行變相的挑釁,如果英法進行實質性的回擊,德國立刻與之開戰、宣戰,戰爭徹底爆發。“來就來吧!”蔣緯國並不畏懼,“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更何況,下麵這場戰爭對中國而言也沒理由就是禍事。即便確實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又如何呢?富貴險中求,人想發達,必須拚搏一把,國家想要崛起,也必須拚搏一把,雖然接下來的戰爭過程肯定會充滿變數,但是,事在人為!要對自己有信心!”

堅定信念後的蔣緯國以莊嚴的心態等待著從歐洲傳來的戰爭號角。

德國肯定要跟英法再度一決雌雄,以報上次世界大戰的一箭之仇和失敗恥辱。解決了蘇聯,一讓德國獲得了遼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國力大增,戰爭資本大增,二讓德國一勞永逸地杜絕了再度陷入兩線作戰的危機,從而可以全心全意地對付英法等西方敵人。在蘇聯戰爭結束後,希特勒立刻就考慮對英法開戰了,他知道蘇聯還存在著,但他不以為然,一是堅定地認為蘇聯完全不足為慮,二是蔣緯國跟他打過包票,可以徹底解決蘇聯,不會讓蘇聯死灰複燃,所以他對德國的大後方是完全放心的。對戰英法以及英法背後的美國,德軍高層製定的戰爭計劃是這樣的

一、先在陸地上打敗英法聯軍,占領法國、控製法國;

二、在海上打敗英國並登陸英國;

三、儘量速戰速決,德國最好在美國回過神來之前就已經解決掉英法,獨霸歐洲;

四、穩固歐洲後,再與美國一決雌雄,如果美國“識時務”不與德國為敵,德國可以不跟美國開戰,結束掉戰爭,如果美國“不識時務不識抬舉”與德國為敵,德國就與之開戰。

顯然,這是一個最理想的的戰爭過程,幾個步驟裡都充滿了未知,比如

一、如果德國在陸地上無法速戰速決地打敗英法聯軍、解決法國,反而又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陷入漫長的持久戰和消耗戰,怎麼辦?

二、如果德國無法迅速地占領、控製法國,那麼,德國就沒有足夠的海岸線和出海口,德國海軍會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被英國海軍封鎖在本土港口,自然,德國就難以打敗英國(雖然德國的潛艇可以潛渡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線繼而進入公海,但光靠潛艇就想打敗英國確實顯得不保險);

三、德國無法速戰速決地打敗法國和英國,戰爭就全麵陷入持久,美國參戰的可能性就非常高,這樣,西歐戰爭的模式就會重蹈上次世界大戰的覆轍,這恰恰是德國最想避免的。

綜上所述,德國不能把全部的勝利希望寄希望在“速戰速決地打敗、占領、控製法國”這個理想前提上,畢竟德國在上次世界大戰中花了四年時間都沒能突破英法聯軍的防線(雖然後世的人都知道德國在二戰中隻用了不到兩個月就攻占了巴黎,但此時的德國統帥部自然沒有把握),所以,德國想要擺脫上次世界大戰的不利處境,必須要在跟英法開戰前就獲得足夠的出海口。德國現在擁有中歐和東歐,這兩個地方都沒有優良出海口,而西歐是英國和法國的地盤,南歐則通往地中海,自然而然,德國唯一能獲得出海口的地方,就剩下北歐了。雖然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經是德國的仆從國,但這兩國畢竟跟德國本土不接壤,中間在陸上隔著法國,在海上隔著英國,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不能解決德國缺乏出海口的問題。

先拿下北歐,然後跟英法決戰於西歐,完全控製西歐後再掃蕩南歐,徹底地獨霸歐洲大陸,最後進軍北非和西亞,這就是德國的戰爭策略。

北歐四國分彆是芬蘭、丹麥、瑞典、挪威(冰島此時是丹麥的附屬國),芬蘭早已是德國的仆從國,丹麥是一個可以輕而易舉占領的彈丸小國,瑞典雖然是中立國,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非常親德(古斯塔夫五世在一戰二戰期間都非常親德,他的妻子就是德國女子,他曾經主張北歐聯合起來與德國結盟,德國進攻蘇聯後,古斯塔夫五世更是對德國讚不絕口,聲稱希特勒“在做有利於全人類的好事”,古斯塔夫五世唯一反對希特勒的地方就是猶太人問題,但現在,希特勒沒殺猶太人,所以古斯塔夫五世對希特勒尊崇得五體投地),都不成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挪威。挪威恰恰是德國“北歐行動”裡的最大目標,因為挪威海岸線曲折漫長,擁有北歐十分之八的出海口,得到挪威,德國海軍艦艇就能暢通無阻地進入公海,並且挪威每年開采出的2000萬噸鐵礦砂也對德國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蘇聯戰爭前的德國每年需要1500萬噸鐵礦砂,其中1100萬噸來自挪威)。九月下旬時,希特勒派裡賓特洛甫到挪威首都奧斯陸,向挪威國王哈康七世提出“邀請挪威加入聯盟國陣營並成為德國保護國”的要求,哈康七世對此給予了嚴詞拒絕;幾乎就在這同時,英國方麵也派出特使前往奧斯陸,希望挪威加入英法陣營,聯合英法對付德國,要求挪威方麵允許英國海軍進入挪威領海內並在挪威領海內布設水雷以封鎖德國海軍,哈康七世還是斷然拒絕。隨後,哈康七世發表公開聲明,強調挪威是永久中立國,不參加大國之間的爭鬥,也希望各大國尊重挪威的中立地位。

都碰了一鼻子灰的德英兩國自然沒有對挪威死心,雖然挪威既不願意加入聯盟國陣營也不願意加入英法陣營,但誰知道對方會不會在自己前麵下手?德國擔心英國會突然間武裝占領挪威,因此,希特勒決定在挪威倒向英法或英法武裝占領挪威之前,對挪威先下手為強。

挪威問題是德英之間關係正麵惡化的一個誘因,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愛爾蘭。

愛爾蘭跟英國的曆史淵源無需多言。愛爾蘭雖然跟英國靠在一起,但愛爾蘭並非英國固有領土,而是大英帝國向全世界展開擴張後的第一塊殖民地。英愛兩國關係素來十分惡劣,愛爾蘭雖然已經恢複獨立,但北愛爾蘭卻還繼續被英國霸占著,這也是英愛勢如水火的原因。原先曆史上希特勒自殺後,愛爾蘭是全世界唯一向德國納粹政府發去唁電的國家。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德國既然要對付英國,自然全力拉攏愛爾蘭,如果愛爾蘭成為德國的仆從國,德國就獲得了能直接攻擊英國本土的前沿基地,英吉利海峽對英國本土的保護作用將會急劇降低。蘇聯戰爭之後,德國便開始秘密援助愛爾蘭、利誘愛爾蘭,通過潛艇、偽裝商船等手段給愛爾蘭政府送去大批軍火,雖然愛爾蘭暫時還沒有正式答應跟德國聯手對付英國,但德國也樂得給英國埋下臥榻禍患,反正德軍在蘇聯戰場上繳獲到不計其數的蘇軍武器,此時正好廢物利用。自然而然,這種勾當乾的次數多了,英國政府察覺到了不少的蛛絲馬跡。

“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相信德國人、中國人、日本人不會跟我們爆發戰爭,那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白癡!”英國外交大臣羅伯特·安東尼·艾登又怒不可遏又心急如焚地公開說道。

挪威問題和愛爾蘭問題讓德英關係降至冰點,戰爭已經如箭在弦。

10月31日晚上,希特勒正式批準了德國針對北歐三國的“威塞爾演習”軍事行動計劃。當希特勒簽字時,商震也在場,十分鐘後,蔣緯國知道了這件事。

北歐四國裡,芬蘭已是德國的仆從國,德國需要解決的是挪威、丹麥、瑞典,三國裡,挪威態度最強硬,需要“打”,丹麥雖然不願意被德國占領、受德國控製,但十分懼怕德國,需要“嚇”,瑞典本來就是很親德的國家,需要“哄”。由於這三國都是國小民寡的蕞爾小邦,德國則是實力雄厚,為了抓緊時間,在英法回過神來之前就把生米煮成熟飯,希特勒決定“三線出擊”,同時攻擊挪威、丹麥、瑞典。

11月1日淩晨,德軍正式進擊北歐。

德軍雖然是三線出擊,但出動的軍隊其實是兩路,一路在德國北部的德丹邊境,一路在芬蘭境內。淩晨兩點時,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被丹麥首相多爾瓦爾德·施道寧、外交部長愛德·門契從床上叫醒,告訴他一個十分不幸的消息德國剛剛給丹麥下達了最後通牒,德國要求丹麥成為德國的保護國,從此在德國的保護下免遭第三國的侵略。如果丹麥不願意,德國“隻好被迫無奈地”強行“保護丹麥”。

克裡斯蒂安十世國王已經七十一歲,性格慈祥,愛民如子,略有些軟弱。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老國王差點兒氣昏過去,他覺得希特勒也太霸道了,雖然他很不滿希特勒如此蠻橫,但卻沒有一絲一毫想要抵抗的念頭,因為他清楚,丹麥和德國是無法較量的。蘇聯戰爭前的德國就已經令人畏懼三分了,蘇聯戰爭後的德國更是一個雄踞在歐洲中部、令人望而生畏的龐然大物。丹麥三軍總司令普呂奧爾將軍強烈要求抵抗,但老國王和首相、外交部長等政府高層都完全不想抵抗,他們知道,丹麥雖然富裕,但十分弱小,再加上丹麥完全是一片半島平原,又跟德國接壤,門戶大開、無險可守,真抵抗的話,能不能撐住一天都是一個大問題,還不如直接投降,避免平民死傷和財產損失。

普呂奧爾將軍請求老國王離開丹麥,在海外組建流亡政府,但老國王拒絕了,他不想離開自己的故土,更不想在危難時拋棄自己的臣民,他想跟自己的臣民呆在一起,有難同當。

因為丹麥的不戰而降,德國不費一槍一彈,不費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把軍隊開進了丹麥,開進了首都哥本哈根,隻花了兩個小時,沒有死一個人,順利和輕鬆得令人難以置信。丹麥的“識時務”讓希特勒十分欣悅,他特地命令進駐丹麥的德軍要嚴格軍紀,除非被攻擊,否則不得傷害丹麥人,另外,丹麥軍隊雖然要被解散,但作為給丹麥老國王的回報,丹麥的國王衛隊可以被保留。

與此同時,德軍在芬蘭境內的三個山地步兵師也出動了,一路前往芬蘭和瑞典的邊界。德國駐瑞典大使毫不掩飾地對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和瑞典高層說道“德軍正從芬蘭出發,如果瑞典接受德國的條件,那些德軍就會通過瑞典境內去打挪威,如果瑞典拒絕德國的條件,那些德軍就會直接打瑞典”。

麵對德國“連哄帶嚇”的手段,身為瑞典國王的古斯塔夫五世直接跟德國人是一條心,要求本國政府立刻答應德國的條件。瑞典高層們雖然覺得德國太無禮,不大情願跟德國同坐一條船,但事已至此也沒有彆的選擇了,更何況跟德國“混”也不錯,波蘭、芬蘭、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意大利等國跟在德國屁股後麵都風生水起,德國打贏蘇聯戰爭後拿出了大把實惠好處分給眾多仆從國,瑞典投靠德國後肯定也不會吃虧。

於是,瑞典也半推半就、沒有抵抗地加入了德國陣營,德軍占領瑞典仍然是一槍不放、兵不血刃。

當夜,北歐風雪交加,芬蘭境內的德軍在這個風雪深夜裡神不知鬼不覺地通過了瑞典,對毫無防備的挪威猛然下手。挪威政府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鄰居居然把自己出賣了。因為在此之前,瑞典也聲稱自己是中立國,所以挪威政府自然沒想到瑞典會讓德軍通過瑞典境內。

當英國、法國、美國以及全世界在11月1日早上醒來時,猛然間發現,短短一夜之間,德國已經占領了丹麥和瑞典,並且正在大舉進攻挪威,速度之快,令舉世瞠目結舌。


最新小说: 奧特:我終將成為正義的夥伴 拳之下 我真是被迫加入樂隊的! 逆行諸天萬界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