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東軍是何用意?”
濟席哈盛怒之後,召集將領帳內商議對策。
“李來亨、劉希堯不敢與我軍決戰,襲擾藺州、永寧,無須管他們,我軍拿下婁山關後,再南下播州,倒要看看夔東軍舍不舍得。”
漢軍鑲藍旗固山額真李國翰略思片刻,沉聲建議各打各的,藺州永寧一帶,攻下播州,擊垮夔東軍,自然能重新奪回。
“李來亨與劉希堯,現在何處?”濟席哈詢問道。
作為征戰多年的老將,濟席哈也傾向於李國翰的策略,關鍵是要把李來亨與劉希堯擊敗。
“回將軍,李劉二人已移動到二郎壩。”一位甲喇額真立即稟報最新軍情。
這要乾嘛?家不要了麼?難道認定我們必敗,堵後路?
濟席哈迷茫,弄不明白李劉二人的操作。
“金總管,攻打藺州的王姓將領是王海麼?”李國翰突然問向金複。
“是他。”金複點頭回道。
“槍挑馬化豹的年輕小將?”
濟席哈一聽王海,異常關注,古代但凡冒出個猛將,沒有統帥不喜歡的,誰都想招攬。
“兩位將軍,夔東軍姓王的猛將,除了王海,再無他人。”
“羅魯泰這個蠢材!”
濟席哈的怒火再次被提起,讓這個蠢材守城,偏不守,非要去跟猛將硬碰硬,你有那實力,咱也沒話說,沒那實力,你瞎跳啥!送人頭麼?
這也不能怪羅魯泰,八旗滿軍,除了打不過鐵杆團,在天下打誰皆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不管是對大順軍,還是大西軍,一兩千八旗滿軍,便能帶領一兩萬綠營軍衝鋒陷陣,戰績傲人。
營帳內無人敢發話,大軍攻打播州,第一仗婁山關,遲遲攻不下,反觀夔東軍,第一仗乾脆利落,陣斬守將,眾人臉上確實無光。
“能否招降王海?”李國翰很欣賞王海。
“絕無可能,王海此人,連冠軍侯都瞧不上。”
金複搖頭,在貴陽他與王海喝酒時試探過,王海不否認拿過冠軍侯的銀子,替其辦事,但明顯對冠軍侯沒有敬重之意。
且強烈表達對建州軍的厭惡,反勸金複莫要替清廷賣命。
“好一個狂妄的江湖刀客,天下有他瞧得上的人麼?”李國翰驚訝。
“將軍,江湖遊俠,無拘無束,散漫慣了,從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那為何要領兵打藺州?”
“王海重情重義,與李來亨稱兄道弟,誰要是攻打李來亨,他必兩肋插刀。”
李國翰無語苦笑,江湖真出這種愣頭青,兄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沒法跟他講什麼天下大勢不可擋的大道理。
“傳令,明日猛攻婁山關,拿下婁山關後直接攻播州,本將軍倒要看看李來亨管不管夔東軍家眷。”
濟席哈拍案而起,你們敢去藺州永寧騷擾,我就拿下播州,彆想躲著打!
婁山關沒能撐住三日,但播州卻牢不可破。
播州城內不僅有李過,還有天真道人,防守招數層出不窮。
播州攻防戰,陷入膠著!
藺州西麵與北麵卻是勢如破竹,永寧沒有八旗軍,守城綠營直接反正,隨後,敘州府的興文、珙縣、筠連、高州、建武紛紛易旗。
對這些地方的小軍閥來說,各種旗幟準備齊全,四川一帶,大西軍、揚展的明軍、清軍、永曆的明軍來回拉鋸,誰來就聽誰的。
海龍營甚至攻到石虎關,隻要石虎關一破,瀘州近在咫尺。
重慶的文安之傻眼,看不懂!王海是啥意思,想打吳三桂麼?
夔東軍重兵集結重慶,劉體純、袁宗第、賀珍等部均在嚴陣以待,吳三桂卻在江津按兵不動。
若是王海有這能耐,能抄吳三桂後路,重慶諸將會全喊他為大哥!
王海會去打吳三桂麼?
當然沒這必要,他是要讓李國翰的三萬清軍心生慌亂。
貴陽的孫可望同樣是一頭霧水,王海打藺州有何用?李國翰不是初出茅廬的將領,輕重自知,大軍已發,豈會輕而易舉打道回府?
弄不明白無所謂,不耽誤他給王海加官進爵。
帝業在望,孫可望不斷提拔親信的目的何在?自然是為了削減李定國與劉文秀的權力和影響力,急需招攬能打硬仗的青年俊傑!
王海就是那個最理想的青年俊傑,海龍公安排上!
四處遊擊的王吒不知道自己已經從侯爵升級為公爵,逼吳三桂分出一萬人回防石虎關,便是階段性勝利。
他派人送信給文安之,讓其發兵打釣魚城,有機會拿下,沒機會做足姿態即可。
三月二十九日,海龍營帶著一堆糧草,殺了一個回馬槍,抵達二郎壩。
海龍營攻城掠地,基本沒損兵折將,反而是越打人越多,川東好漢們哭著喊著一定要跟大英雄王海打建奴,雖死無憾!
三千人暴增為六千人。
不是海龍侯招牌吸引力不夠,是真沒有糧食養那麼多人,否則大軍能輕鬆破萬!
李來亨和改世王看得熱血沸騰,媽呀!闖王當年也沒有這麼大魅力,冠軍侯不是人,是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三支軍隊彙合,一萬八千人凶猛撲向婁山關。
繼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攻播州,我重新收複婁山關。
濟席哈和李國翰總算體會到山區大兵團作戰的苦與愁!
想當年,萬曆期間,明朝朝廷為了清剿播州一個小小地方勢力,集四川、貴州、湖廣等八省之力,出兵二十四萬,耗費大量錢財物資,才平定楊應龍。
山區的軍閥是沒有能力逐鹿中原,但中原大勢力想徹底除掉山區割據勢力,費力不討好!
八旗軍縱馬入關劫掠,劫得盆滿缽滿,是因為劫掠的地方是華北平原。
騎兵一撒,方圓數百裡之內,如若無人之境,為所欲為。
可深入到山區,還能為所欲為麼?
首先,有兩支千人左右的部隊尾隨著清軍,猶如兩隻惡狼,甚至敢晚上襲營放火,派軍去追,這些人化整為零,很快便能消失在群山之中;
其次,糧草告急,山區的村莊本就稀少,清軍想通過劫掠就地補給,派出的小隊人馬有去無回,這種情況在平原根本不可能發生;
最後,播州城守城意誌堅定,三萬人攻城,不耗掉一萬人,難以攻破,大軍實力受損,外麵還有近兩萬人盯著你,咋辦?進退維穀。
貴州的連綿群山,濟席哈和李國翰束手無策,他們感受到戰敗的前兆。
斥候已經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