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乾等地。
唐國在這裡建造有諸多防禦設施,還有重兵把守在這裡。
並且,地形優勢非常不利於大軍進攻。
不少山脈和山林,難以輕鬆跨越。
穀誌誠領著大軍過來後,就知道想要殺穿唐軍的防線,必不會是輕鬆的事情。
“這唐國放棄整個南洋,就想要守住最後的領土。若是我們繼續的話,他們或許就會跟我們拚命。如今,內閣給出來的底線已經完成,不應繼續出兵。”
會議上,有將軍就站出來希望就此撤軍。
南洋儘在大明之手,唐國偏安天竺,明軍想要進攻也是非常不容易。
“彙報內閣,詢問後續作戰計劃。”
穀誌誠倒是沒有堅持,一意孤行做出來什麼決定,選擇將事情推給內閣。
而且,穀誌誠心中也不願意繼續進攻。
在進攻新長安的時候,唐軍就表現出來非常頑強的特性。
防守上,唐國絕對是有一手。
進攻新長安,明軍就損失不少。
再繼續進攻天竺,指不定就會蒙受更大的損失。
而且,諸多物資有些後繼無力。
就算是想要繼續進攻,也需要京城調配更多的戰爭物資。
不然,可無法繼續戰鬥。
明軍就在邊境駐守,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
可唐軍絲毫沒有鬆懈,一直就緊盯著明軍的動向。
接連幾日,明軍依舊沒有動作,一樣未曾放鬆警惕。
當然,唐國不會知道穀誌誠隻是在等候內閣的消息。
從阿拉乾到京城,就算是走水路需要耗費的時間,也需要數月時間。
若是走陸路的話,耗費的時間還會更長。
所以,穀誌誠就讓明軍在南洋清繳匪患和海盜。
靜等內閣有新的消息送過來。
消息送到京城的時候,都已經是兩個多月之後。
清掃東洋的明軍,也在陸續返回。
朱祁鎮則還在東洋的京都繼續遊玩,享受大好生活。
修行有本體,國事有內閣,打仗有軍機處。
可以說,朱祁鎮分身完全就可以肆意玩樂。
消息送到內閣的時候,一天不到就商議出來結果,呈遞給朱祁鎮過目。
內閣的意見很簡單,不繼續進攻。
新式火炮緊缺,東洋和西域都經曆一場大戰。
目前東洋和西域暫時結束。
西域本來是準備追擊帖木兒帝國到本土,卻是半途結束。
帖木兒帝國跑得快是一方麵,更重要是新式火炮經不起消耗。
新式火炮的改進和擴大生產,早就被朱祁鎮提上日程。
可製造物品,不是虛空造物,總歸需要時間。
“稍微修養一段時間,也是不錯的選擇。”
朱祁鎮對內閣的提議,並沒有做出來反對意見。
“隨著領土越來越大,倒是出現一些問題啊!諸多偏遠的地方,越發難以控製。先前,大肆修建道路,新品種的馬匹讓交通速度加快。可現在,似乎是再一次觸碰到瓶頸。”
朱祁鎮歎息一聲,心中就陷入沉思。
“古代王朝,多數核心統治就漢地十八省那麼多,其他地方就進行羈縻統治,不是朝廷不願意統治那麼大的地區。實在是,天皇皇帝遠,一旦距離遠了,出了什麼事情的話,很難及時處理。”
朱祁鎮心中暗自分析的時候,也明白一點。
大明若是不能今早解決這個問題,後續指不定就會弄出來什麼麻煩。
誰知道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會不會有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呢?
並且,地方官員得不到監督,腐敗就是必然。
權力就是這樣,喪失監督就會是鑽出籠子的猛虎,必然會擇人而噬。
“或者說,采取古代王朝的手段,建立都護府或者是宣慰司之類的機構嗎?”
朱祁鎮心中冒出來一些想法。
可隨即,朱祁鎮就覺得有些不太行。
“如此一種統治,就是針對不是漢人聚集地區的羈縻統治,不適合現在的大明。”
一時間,朱祁鎮開始有些懷念那些電台等遠距離通訊的手段。
若是有那麼一些東西的話,行政效率必然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距離可能就不是問題,也不會說出現什麼‘天高皇帝遠’的情況。
隻不過,事情頂多就是想一想,絕對沒有發生的可能性。
科技的發展,遵循客觀規律,一蹴而就不現實。
就算是其他勢力,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就獲取到此等技術。
“看樣子,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權,分化出來一方小內閣去進行管理。”
朱祁鎮思前想後,還是隻能無奈做出來選擇。
“也難怪那些國家會選擇殖民的策略,不是不想要進行擴張,直接納入到統治範圍,實在是科技水平限製啊!”
在感慨一番後,朱祁鎮就開始計劃後續大明的道路。
既然有大概的死路,朱祁鎮索性就將問題送到內閣,讓他們給出來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