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大明!
時辰還未及三更,大明崇禎皇帝就開始批閱奏章了。
十六歲時,他掌管了哥哥天啟帝留下的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江山,時至今日,剛好十六年。
在這十六年間,崇禎雖銳意更始,治核名實,而人才之賢否,議論之是非,政事之得失,軍機之成敗,未能灼見於中,不搖於外也。
三十出頭的崇禎已經頭發花白,眼角布滿了深深長長的魚尾紋,顯得瘦削而蒼老。
文華殿內靜悄悄的,隻有不時傳出的歎息聲,沉重而孤獨,憂鬱而憤怒。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彎腰躬身,屏氣凝神,服侍在旁邊。從歎息聲中,他已經明白了崇禎此時的心情,他的心情也立刻變得灰暗沉悶起來。
望著時而仰天長歎,時而埋頭疾書的皇帝,王承恩心底發出了一聲長長而又沉沉的歎息聲。多好的皇帝呀,千古難尋。若生逢盛世,可比漢武唐宗,可惜,生不逢時,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王承恩心底泛起一股涼意,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不敢再想下去了。
自袁崇煥淩遲,盧象升戰死,洪承疇降淸以後,大明王朝的國勢江河日下,一天糜爛於一天,最後的結局,他心知肚明,看得清清楚楚。
長歎無奈,徒增悲涼。
麵對一封奏章,崇禎沉思了很久,方欲提筆,又凝思片刻,說“王公公,宣陳演來見朕。”
對這個和自己感情非常深厚,又忠心耿耿的老太監,崇禎極為客氣,從不大聲訓斥或辱罵。
當初,兄長天啟帝病逝,自己在驚濤駭浪中能夠位登九五,繼承大統,掌管大明江山,王承恩出了不少的死力。
崇禎帝朱由檢是天啟皇帝明熹宗的弟弟,哥哥在位之時,他被封為信王,按祖製應該離開京師,居留外藩。這天啟帝是個沒讀多少書的糊塗皇帝,在位七年最大的樂趣就是乾木匠活,把朝政全權委托於伺候他長大的太監魏忠賢,使得魏忠賢最後權傾天下,稱“九千歲”。天啟帝雖然糊塗但性格厚道樸實,他特彆喜歡自己的弟弟由檢,便將其留在北京,因此,魏忠賢數次欲陷害信王而投鼠忌器,欲害而不敢不能。
天啟帝沒有子嗣,駕崩後,遺詔命信王進宮繼承皇位。朱由檢驚喜交加,喜的是自己能夠以皇弟身份而位登九五,驚得是獨身進宮,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環伺周圍,惡霸後宮,自己名義上握有天下之權,實際上連自身的安全未必能夠保障。
為了安全,剛剛進宮為天啟帝守靈時,崇禎帝吃的是從家裡帶來的乾糧,忍著乾渴而不敢渴宮裡的一口水。在這平生最艱難無助性命堪憂之時,就是這王承恩,冒著生命危險,奔走於皇宮和信王府之間,及時傳送食物信息,數次差一點兒被閹黨抓獲,真是危險至極。
看著王承恩送來的食物和水,十六歲的皇帝滿含熱淚,哽咽地說“真難為王公公了。朕以後必當重重報答。”
王承恩憨厚地笑笑。說“隻要皇上平安無事,老奴辛苦點兒算什麼?就是搭上這條賤命,老奴也心甘情願,萬死不辭。”
這句話聽得崇禎心酸不已,不由得放聲大哭起來。恰在此時,魏忠賢在其黨羽的陪同之下,走了進來,見狀,疑惑地問道“王公公,陛下為何此時哭泣?”
王承恩急中生智,躬身答道“稟報九千歲,陛下方才思念先帝在世時的諸多好處,又念及九千歲的擁立之功,深感這皇位來之不易,感到有愧於先帝和九千歲,才放聲大哭起來。”
崇禎何等機靈,馬上變哭為笑,緊接著王承恩的話,一字一句地說“朕能有今天的皇位,多虧九千歲大力擁戴。此等功勞,朕終生難忘。”
魏忠賢內心得意至極,表麵上卻極為謙恭,說“陛下天縱英才,深得先帝厚愛,又有先帝遺照,老奴不敢不竭儘全力擁戴輔佐。”
當崇禎皇帝感覺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基本有保證時,還是不敢得罪魏忠賢。魏忠賢投石問路,讓另一個權監王體乾提出辭呈,崇禎帝好言慰留,穩住魏忠賢等人,可另一方麵又暗暗地慢慢地消除魏忠賢的爪牙和強援,將天啟帝的乳母即魏忠賢的對食客氏遣送出宮,又把上書主張將魏忠賢的名位移入國子監,將他和孔子一起拜祭的兩位監生逮捕。
崇禎帝的一番行為,立刻讓大臣們嗅出點兒味道,特彆是當年慘遭閹黨打擊迫害的東林黨人殘餘以及他們的同情者,紛紛上書彈劾魏忠賢閹黨。天啟朝閹黨雖然戰勝了東林黨,但東林黨卻一直博得民間輿論的同情,這時候要清除閹黨,這種輿論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也是很有用的。
此時,魏忠賢才看出了崇禎的真實用心目的。他所仰仗的殺手鐧就是“以死人製活人”,把一切事情都推到死去的天啟帝身上。因為他做的那些缺德事,都是打著先帝天啟帝名義幌子做的,而天啟帝待崇禎特彆好。如果崇禎帝鏟除閹黨平反錯案,就等於否定了自己哥哥天啟帝當年的施政成績,也等於向天下人公布,天啟帝活著的時候就是一個昏君糊塗蛋。
魏忠賢深思熟慮,以退為進,向崇禎帝提出辭職,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皇上,老奴侍奉先帝多年,勞苦焦慮,賤體不堪重負,日益衰竭,請準許老奴致仕,回老家休養,以延殘年。”
崇禎懷著勝券在握的喜悅,沉聲道“魏公公自入宮以來,忠心耿耿,殫精竭慮,為大明江山鞠躬儘瘁,而後晝夜侍奉先帝,數日水米不沾,血淚沾衣,令天下感動不已。如今公公致仕以養天年,人之常情,理應準奏。”
崇禎一席順水推舟冠冕堂皇的言語,聽得魏忠賢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根本沒有料到會出現如此結局,本想投石問路,可結果卻弄假成真巧成拙務,被崇禎抓了一個極好的理由把柄。
此時,魏忠賢領教了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天子的厲害手段。失去官職權勢的魏忠賢,隻能任人宰割,而不能有絲毫反抗,真是牆倒眾人推,鼓破亂人捶。彈劾他的奏章雪片似地飛到崇禎帝的案上,幾乎人人皆欲殺之而後快。
崇禎帝利用輿論的力量,趁熱打鐵,將魏忠賢貶到鳳陽替皇家看守祖陵,看到大勢已去敗局不可挽回的魏忠賢,在半路上自殺了。
少頃,大明首輔陳演走進大殿。因為天氣非常寒冷的緣故,他穿得很厚。再加上身材較矮較胖,走起路來一搖一晃的。
崇禎極力克製著怒氣,輕聲說“胡楊台知府的這封奏章,你看過了?
陳演匍匐於地,連聲回答“臣昨晚已看過。”
“如何處理?”
“事關重大,臣不敢擅自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