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大明!
少頃,高起潛不無威脅地說“薑總兵,以後行事可不敢如此魯莽。”
薑瓖緊緊連聲說“卑職以後行事,唯公公馬首是瞻。”
高起潛又拉長聲音,說“你私調朝廷兵馬之事,本公公儘可能在皇上麵前替你遮掩,真難為我這把老骨頭了,都站起來說話。說了半天話,快累死人了。”
薑瓖趕緊站起來,說“公公的大恩大德,卑職銘刻在心。”
“記著就好。你我都是為朝廷做事的人,千萬不可違反朝廷法令。”
馬國禮等人答應一聲,急忙吩咐擺開酒宴,參將府內頓時喧嘩熱鬨起來。
此時,日落西山,寒風呼嘯,黑暗迅速籠罩了大明邊關安陽堡。
夜半時分,薑瓖被一陣猛烈的呐喊聲驚醒,急忙起身側耳細聽,不覺大驚,急忙來到大堂,見高傑馬國禮已在大堂等候。
馬國禮顯得六神無主,急得團團亂轉,見薑瓖進來,急忙迎上前,緊張地問道“蒙古人來了,請薑總兵趕緊布置,分兵應敵。”
高傑也緊張地問道“薑總兵,蒙古人正在攻打安陽堡,如何應敵?”
薑瓖見高起潛不在大堂,猶豫片刻,說“趕緊去請高公公。沒有他的命令,你我誰敢出兵?”
馬國禮剛要動身,就見高起潛睡眼惺忪地走進來,趕緊說“公公,敵人來了,快點下令抵抗吧。”
高起潛長長地打了一個哈欠,懶懶地說“你們分頭去城樓看看,把那些該死的蒙古達子全他媽的殺了。”
薑瓖高傑答應一聲,趕緊出去布置。馬國禮也欲出去,卻被高起潛叫住,不禁問道“公公還有何事?”
高起潛看了看門口,低聲問道“你送我的那些寶貝是否安置妥帖?千萬不要讓任何人知曉。”
“公公放心,卑職早已安置妥當。待公公離開時,卑職會派人護送的。”
“好好,大家如果都像你這樣會來事就好了。等我回到北京,在皇上麵前替你說說好話,好讓你也有一個前程。”
馬國禮連聲說“謝公公美言。”
高起潛哈聲連連,說“去吧,打跑蒙古達子,讓我睡一個好覺。”
安陽堡西門城頭,火光衝天,喊殺聲如雷貫耳,響徹雲霄,明軍和蒙古軍戰鬥正酣。
紮那橫刀勒馬,立於高崗之上,圓睜豹眼,密切注視著戰場。李雲茂騎馬站在傍邊,眉頭緊蹙,目光冷峻,一聲不吭。
蒙古勇士們抬著長長的雲梯,冒著飛箭流矢,呐喊呼嘯著,如同一批奔馳在廣袤大草原上的野牛,奮不顧身,爭先恐後,前麵的倒下,後麵的踏著同伴的屍體,又衝了上來。明軍將士在城頭放箭的放箭,滾雷木的滾雷木,扔火把的扔火把,相互鼓勁打氣,有條不紊地打擊敵軍。
薑瓖站在城頭,沉著冷靜,指揮士卒迎戰。此刻,二十年的沙場經驗告訴他,蒙古人沒有攻下榆林城,而是撤軍返回其老巢固原,途經安陽堡,順手牽羊,想沾點便宜而已。看著城下遠處的紮那和李雲茂,薑瓖目含冷笑,暗道,老子替你們趕走了大順軍,你們卻想沾老子的便宜,去你媽的蒙古達子。
借著火光,李雲茂認出了薑瓖,心中頓時一驚,自言自語道“薑瓖怎麼會在安陽堡?”
不料,紮那聽見了這句話,忙問道“哪個是薑瓖?”儘管他沒有見過薑瓖,但世代鎮守大明邊關的薑氏家族,在胡楊台固原衛榆林城一帶,久負盛名,人人皆知。
李雲茂指著城頭說“那個就是明廷大同總兵薑瓖。他來這裡,肯定是救援榆林的。可惜,他來遲了。他爹薑方的腦袋早就被巴圖魯大汗取走了。”話音剛落,兩人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雖然蒙古勇士攻勢如潮,一浪高過一浪,但明軍在薑瓖等人的指揮下,防守有方,麵麵俱到,不露一絲破綻。將近一個時辰過去了,安陽堡依舊穩如磐石固如金湯,巍峨地聳立於火光廝殺聲中。
看著城下交相堆積的屍體,李雲茂皺著眉頭說“原本以為安陽堡隻有馬國禮的幾千疲兵軍,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拿下,可沒想到薑瓖來了。將軍,我們的計劃落空了,趕緊撤軍吧。”
紮那惡狠狠地罵道“這薑家父子確實難鬥,跟蒙古草原上的惡狼一樣狡猾。”
李雲茂微微一笑,說“這薑氏父子熟知兵法,又有謀略,用兵有方,是我們南下中原的攔路石。有朝一日,必須鏟除他們。”
紮那大吼一聲撤軍,身邊的士卒馬上吹起牛角號,嗚嗚咽咽的號聲頓時響徹夜空。不一時,數萬蒙古大軍井然有序地撤走了。
薑瓖目含冷笑,看著漸漸遠去的蒙古大軍,吩咐高傑馬國禮打掃戰場,繼續加強警戒,以防敵人去而複返,自己則催馬狂奔,徑直返回安陽堡參將府。
不一時,薑瓖來到參將府內一處極為隱蔽的小院內,喝退警戒的士兵,見室內燈光明亮,徑直走到門口,輕聲問道“高公公,歇息了嗎?”
屋內,高起潛斜躺在床上,微閉雙眼,儘情享受著兩個丫環捶腿捏腰,聞聽此言,嘴角露出極為輕蔑的冷笑。過了一會兒,他才示意丫環開門,放薑瓖進來之後,劈頭就問“薑總兵不在城頭殺敵,半夜三更地跑這來有何事?”
薑瓖極為謙恭地應道“稟報公公,蒙古達子已經被打跑了。”
高起潛睜開眼,有點兒不相信地問“你說的可是實情?”
“卑職不敢哄騙公公。”
高起潛坐起身,揮手示意丫環出去,而後懶懶地說“薑總兵不愧久經沙場,這麼快就打跑了蒙古達子。”
“高公公調度有方,將士奮勇殺敵,薑某不敢貪天功為己有。”
高起潛嘿嘿笑道“薑總兵還算有自知之明,難得。”
薑瓖從懷中掏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張白記銀號的見票即兌的銀票,恭恭敬敬地遞上去,說“這是卑職的一點兒心意,孝敬你老的。”
高起潛伸出光滑纖細的右手,接過銀票,借著燈光,仔細看了看上麵的數字,滿意地說“久聞薑總兵通曉人情事理,果真不假。”
“薑某生性粗疏,不懂交納,還請公公大人不記小人過,多多寬恕。”
“幸虧薑總兵及時趕到,打跑了蒙古達子,否則,就憑馬國禮這頭蠢豬,恐怕老夫也有性命之憂。”
“公公熟知用兵之道,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極力謀劃兵事,不懼讒言,深得崇禎爺賞識,朝野何人不知?”
高起潛乾笑數聲,頗為得意地說“想當年,崇禎爺讓高某人督率諸將,平息孔友德耿仲明叛亂,那是何等的風光。”說著,他咂咂嘴,仿佛在品嘗昔日勝利的滋味,繼而,又略帶遺憾地說“可惜的是周延儒孫元化等人敵我不分忠奸不辨,從中阻擾大軍平叛,讓孔友德趁機逃入了遼東地麵,投進了滿清建虜懷抱,沒有斬草除根全部殲滅叛軍,留下了不小的遺患。”
崇禎五年即公元1632年,發生在登萊沿海的孔有德叛亂及明朝平叛戰爭是明末山東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明清對峙的戰局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