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幕府的會客廳裡,一位大名率先發言道:“今川大人所言甚是,但我們如此費力地幫忙招募,總該有些相應的回報吧。況且,那群浪人之所以在我們的領地滋事生非,說到底,無非就是利益在作祟。若沒有足夠誘人的條件,恐怕難以激起他們的興趣,這樣一來,引發亂子可就與明國的利益背道而馳了。”
宋子淵微微一笑,回應道:“諸位放心,大明絕不會虧待大家。首先,對於每成功招募一名浪人武士,我們願意出價三千永樂幣;而對於每招募一名女子,我們則出價兩千永樂幣。此外,被我們雇傭的浪人武士,每月將享有兩千的俸祿,還有五百的安家費。至於女子,我們會為她們安排一個好人家,同時,她們的家人也將獲得三千的安家費。如果各位有造船的工匠也可以”
話音未落,在座的日本大名們的眼中便開始閃現出異樣的光芒,顯然,他們對這些條件頗為心動。
宋子淵再次加碼:“各位,不妨直說,在美洲開拓的是當今永樂皇帝陛下的二皇子和三皇子,他們將來是要在美洲建國的,他們以後的貨幣的錨定物依舊是黃金,日本盛產黃金白銀貴金屬,這將對各位的經濟利益帶來莫大的好處。”
“而且大明皇帝陛下定向增加各位大名子弟的留學名額,他們將在大明留學後回來參與日本的政務。這對各位大名以後的發展無疑是有長遠的好處。”
“同時我們將設立美洲開發集團,博多開發集團也可以入股,甚至可以直接投資北美,美洲殖民地的一部分土地劃歸參與協助的大名所有,並允許各位的家族派遣代理人管理這些土地。”
“總之,諸位大名,日本如今已是大明的藩屬國,眾所周知,大明一向對忠誠的藩屬國極為優待,隻要各位鼎力支持,開發美洲的利益足夠各位傳之幾代也吃不儘!”
在座的大名互相交流後都紛紛表示一定鼎力支持!
日本,自身礦產資源相對匱乏,這促使日本在建築、手工業等領域大量利用木材。傳統建築多以木材為主要材料,不僅建造房屋,還製作家具、船隻等。豐富的森林資源也為造紙、漆器等手工業提供原料,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同時,日本四麵環海,漁業資源極為豐富,漁業成為重要經濟支柱。沿海居民以捕魚為生,漁業技術不斷進步,魚產品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部分還用於貿易。
所以這是大明朝廷決定招募日本移民的原因,本身大明航海業正處於上升階段,正是缺造船工匠以及水手的時候,大明本土不可能不顧本土的發展大量抽調技術人才支援殖民地。所以從日本招募是最好的選擇。
而日本部分內陸山區的大名領地情況不佳。例如能登國一些山區,交通崎嶇,與外界交流不便。這裡的農業生產因地形因素難以形成大規模、高效率的模式,農產品產量有限。同時,工業基礎薄弱,缺乏有競爭力的手工業或製造業,難以通過商品輸出獲取財富。大名在維持領地建設、軍事防禦以及對幕府的貢賦等方麵都倍感吃力。此外,九州地區一些邊緣地帶的大名也有類似情況。比如肥後國的部分邊境區域,遠離主要港口和商業城市。當地生態環境複雜,自然災害相對頻繁,對農業和小型手工業造成衝擊。大名既要應對內部經濟的不穩定,又要麵對外部海盜等侵擾,還要按照幕府要求履行各種義務,使得領地經濟長期處於破敗、勉強維持的狀態。
所以一開始隻是一種觀望和矜持,現在有了實在的經濟利益,自然不會甘於落後。
大名的侍從們開始在領地內大肆宣傳,他們四處張貼告示,還派遣專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大聲宣講。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領地,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有一天,一個浪人偶然間聽到了侍從們的宣傳。他好奇地走過去,詢問道:“到那裡去,我們武士的榮耀和地位會得到保障嗎?”
大名見狀,連忙上前解釋道:“你不知道大明的皇帝是軍人出身嗎?他的兩個兒子也是勇猛無比,威震四方。你們去了那裡,隻要能夠建立功勳,地位和好處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這也是為天皇儘忠的一種方式啊!”
浪人聽了大名的話,不禁陷入了沉思。他仔細琢磨著其中的利弊,心中權衡著去與不去的得失。過了一會兒,他似乎下定了決心,毅然決然地報了名。
周圍的人們看到浪人報名後,也紛紛開始議論起來。有些人對浪人的決定表示讚賞,認為他勇敢果斷;而另一些人則持觀望態度,還在猶豫不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被浪人的舉動所影響。他們看到浪人如此果斷,心中也漸漸燃起了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對榮耀的追求。於是,一個接一個地,人們紛紛報名參加,場麵異常熱烈。
在朝鮮,事情就順利很多了,很多人主動報名,畢竟朝鮮也不是什麼好地方。無論今時或是後世,農業產品也不是豐富的,否則也不至於泡菜國這個稱呼!
在朝鮮王宮的大殿之上,大明駐朝鮮國務顧問正站在殿中央,麵對著朝鮮的君臣們,他的聲音在寬敞的宮殿裡回蕩著:“諸位,大明如今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人力來支持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而我們也深知,朝鮮人口眾多,且山地居多,這使得糧食的自足率波動極大。”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因此,監國太子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與貴國合作,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給予你們更多的經濟利益,以換取你們派遣一批移民前往美洲。”
國王李芳遠坐在王座上,臉色有些凝重。他知道,大明的要求並非無理取鬨,但要讓朝鮮人民背井離鄉,遠赴重洋,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然而,麵對大明的強大實力,李芳遠又豈敢輕易拒絕?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站起身來,向國務顧問拱手施禮,說道:“閣下所言極是,朝鮮與大明本就親如一家,如今大明有此需求,我國自當全力配合。”
說完,他又轉向眾臣,吩咐道:“諸位愛卿,此事關係重大,務必儘快安排妥當,不得有絲毫延誤。”眾臣紛紛應諾,表示定當不負國王所托。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