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巴圖孟克和他的衛隊憑借著精湛的騎術和決死的意誌,付出近半傷亡的代價,終於艱難地衝近到距離明軍主陣不足百步之時,他們認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但就在這時,明軍那幾個嚴密的方陣中,突然站起一排身材格外強壯的士兵。他們手中拿著的並非步槍,而是一種短粗的、帶有木托的鐵管狀武器。
“擲彈兵隊!目標,敵方騎兵集群——震天雷,放!”一名嗓門洪亮的把總厲聲下令。
嗵嗵嗵!一陣沉悶的發射聲響起,數十個黑乎乎的、拳頭大小的鐵疙瘩被拋射出來,劃過一道道短促而危險的拋物線,精準地落入了巴圖孟克衝鋒隊伍最密集的核心區域。
轟!轟!轟!轟!
緊接著,比槍聲猛烈十倍的劇烈爆炸聲接連響起!鑄鐵外殼被內部的火藥狂暴地撕開,化為無數致命的灼熱破片,如同死神揮舞的鐮刀,向著四周瘋狂席卷!劇烈的衝擊波更是將靠近的戰馬和騎士直接掀飛!
人喊馬嘶瞬間被爆炸的巨響吞沒,殘肢斷臂和破碎的甲胄四處飛濺!完整的、一往無前的衝鋒陣型,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麵殺傷武器炸得七零八落,陷入徹底的混亂和絕望!
火槍的線性精準殺傷加上原始手榴彈震天雷)的麵狀恐怖轟炸,這超越了時代的戰術組合,徹底摧毀了蒙古軍隊最後一絲戰鬥意誌。信仰和勇氣在絕對的技術代差麵前,不堪一擊。
“長生天啊!明軍……明軍是掌握了雷霆的魔鬼!我們不可能贏!”崩潰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開來,幸存的騎兵們徹底失去了所有鬥誌,調轉馬頭,不顧一切地向後逃竄,隻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巴圖孟克那悲壯的決死衝鋒,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自殺式表演。他本人也被一枚近距離爆炸的震天雷破片擊中坐騎,高大的河曲馬哀鳴著轟然倒地,將他重重地摔在地上,還沒等他掙紮爬起,幾名如狼似虎的明軍刀盾手已經蜂擁而上,用包鐵的刀鞘狠狠砸在他的關節處,將其死死按住,捆成了粽子,拖向明軍主帥的方向。
——
攻心為上:分化與詔撫
戰場上的戰鬥迅速演變成一麵倒的追擊和清剿。但明軍的目標,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殺戮。帝國的策略是徹底根治北患,而不僅僅是擊潰一支叛軍。
大批早已準備就緒、通曉蒙語、熟悉草原習俗的文職“宣撫使”,在精銳小隊的護衛下,緊跟著推進的部隊。他們用鐵皮卷成的喇叭,向那些四處逃散、或驚恐地跪伏在地、不斷磕頭求饒的蒙古牧民們,用蒙語高聲喊話,聲音穿透了戰場上的硝煙和哭嚎:
“大明太子殿下有令!隻誅首惡巴圖孟克及其核心黨羽,脅從不問!”
“投降者免死!放下武器,跪地不殺!爾等仍可為大明安分牧民,朝廷將劃定草場,發放鹽茶,公平交易!”
“陣前倒戈者,擒獻逆首者,無論出身,皆重重有賞!牛羊、布匹、官身,朝廷絕不吝嗇!”
這些話語,對於剛剛經曆了一場如同噩夢般降維打擊、早已魂飛魄散的普通牧民和被裹挾的小部落民眾而言,無異於絕望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們紛紛扔下手中的簡陋武器,甚至主動幫忙指認混在人群中的巴圖孟克死忠分子。
而那些原本就被巴圖孟克以武力強行裹挾而來、本就心懷怨憤的小部落頭人,此刻更是看到了擺脫控製、甚至向新主子邀功請賞的機會。他們爭先恐後地帶著親衛,跑來向明軍指揮官表達“歸順”,並極力撇清與巴圖孟克的關係,甚至主動提供其他死硬分子的藏身之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善後與根植:漠南宣慰安撫司的建立
大戰之後的草原,一片狼藉。都指揮同知方敬,這位被太子朱高熾親自點名、以鐵腕和乾練著稱的北方善後使,在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的戰場上,立起了他的中軍大帳。這裡瞬間變成了處理整個漠南事務的核心——臨時衙署。文書、賬房、勘測地理的匠人、通譯官進出忙碌,秩序井然。
雷霆手段,明正典刑:
首惡巴圖孟克及其核心死黨一百餘人,被明軍士兵粗暴地拖到一處高坡之上。沒有多餘的審判,方敬當著一眾被召集來的、戰戰兢兢的蒙古各部頭人的麵,直接宣讀了其叛逆罪行。
“依《大明律》,謀逆叛國,罪不容誅!斬立決!”方敬的聲音冰冷如鐵,沒有絲毫轉圜餘地。
劊子手鬼頭刀落下,百餘顆頭顱滾滾落地,無頭的屍體噴湧著鮮血倒在枯黃的草地上。首級被迅速裝入早已準備好的木籠,由騎兵快馬傳示草原各部。這是最直接、最血腥的震懾,宣示著帝國法律的威嚴和對於叛亂零容忍的態度。
拆分根基,跨海流徙:
巴圖孟克的直屬部落被徹底從草原的譜係中抹去。所有青壯戰俘,以及他們的父母、妻兒——整個家口,全部被凶悍的明軍士兵逐一登記造冊,每個人的手臂上都被烙上一個冰冷的“罪”字火印。他們被繩索串聯,由最精銳的明軍騎兵看管,如同牲畜般被驅趕著,走向遙遠的東方港口。他們的終點,將是波濤萬裡的太平洋彼岸,是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正在開拓的、需要無數血肉去填充的蠻荒新大陸。他們將用一生的苦役和戰鬥,為自己或頭人的罪行“贖罪”。此舉徹底鏟除了叛亂最核心的社會根基,並將其轉化為帝國海外擴張的燃料。
拉攏中間,施恩定約:
對於陣前倒戈、保持中立以及見機得快及時歸附的部落,方敬代表朝廷施展了懷柔的一麵。他當場下令,從隨軍物資和繳獲中,拿出了大量的茶葉、布匹、鐵器、鹽巴作為賞賜,分發給這些部落。
更重要的是,他讓隨行文書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蓋有“大明漠南宣慰安撫司”大印的空白契約。他親自與這些心懷忐忑又暗含期待的頭人們會談,根據他們部落的大小、功勞和傳統放牧範圍,明確劃分了各自的草場邊界,並將契約鄭重地交到他們手中。
“從此,爾等之草場,白紙黑字,受大明律法保護!他人若敢搶奪,即為侵犯大明財產,朝廷王師必為爾等做主!”方敬高聲宣布,聲音在草原上回蕩,“然,權利與責任一體!爾等既為大明治下之民,需按時朝貢,遵從律法!若遇征調,需出兵助戰!此乃爾等之責任,亦是爾等之榮耀!”
恩威並施,賞罰分明,讓這些頭人既感激涕零,又從心底生出深深的敬畏,再不敢有絲毫異動。
設立據點,文化根植:
築堅城,駐強兵:方敬與麾下將領、匠人反複勘察後,選定在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興和所舊城遺址之上,擴建一座全新的、以磚石結構為主的堅固堡壘。他將其命名為“歸化城”。此城將常駐配備永樂二式步槍和輕型野戰炮的精銳明軍一個滿編千戶所。這座城將成為帝國插入漠南草原腹地的一顆永不脫落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