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春風,似乎格外眷顧河西走廊。冰雪消融,溪流潺潺,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粼粼波光。通往嘉峪關的官道上,車隊駝鈴不絕於耳,商賈與旅人絡繹不絕,塵土在風中卷起,仿佛在為這條古老的絲路添上一層厚重的曆史氣息。
然而,在這片看似複蘇的景象之下,一股暗潮正在西域湧動。
金陵皇宮,文華殿內,檀香嫋嫋,卻壓不住那份來自西北邊陲的急報所帶來的凝重。殿外的簷角掛著風鈴,偶爾傳來清脆的響聲,與殿中低沉的呼吸聲交織成一種令人心悸的靜。
太子朱高熾緩緩放下手中的絹帛,那雙平日裡溫和的眼睛此刻卻像壓著千斤巨石。他的眉頭緊鎖,看向兵部尚書金忠和內閣首輔楊榮,聲音沉穩而帶著壓抑的怒火:"看來,有些人以為帖木兒汗一死,西域就成了無主的羔羊,可以任由他們瓜分劫掠了。"
急報來自哈密——那個因應對帖木兒與瓦剌威脅而駐紮了十五萬精銳、儲備無數軍資的重鎮,如今卻成了風暴的中心。原本受大明冊封的哈密都督兀魯思帖木兒,竟公然扣押大明前往撒馬爾罕的商隊,殺害使臣,並勾結帖木兒帝國殘部及周邊幾個搖擺不定的畏兀兒、蒙古部落頭人,宣稱要"複大元舊疆",阻斷大明西進之路。
"殿下,兀魯思帖木兒狼子野心,其部族剽悍,又據守哈密險要,若不速平,恐西域諸部觀望效仿,則我大明西陲永無寧日,絲綢之路亦將斷絕!"金忠的語氣鏗鏘,每一個字都像落在殿磚上的鐵蹄聲。
楊榮則更顯謹慎,他微微拱手,語氣沉穩:"殿下,西域地廣人稀,遠征耗費巨大。夏元吉日前還奏報,雖海貿商業繁榮,然各項建設支出浩繁,國庫吃緊。是否可先遣使斥責,令其交出首惡,或可免動乾戈?"
朱高熾緩緩搖頭,他肥胖的身軀裡,蘊藏著遠超外表的決斷力。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哈密的位置,然後緩緩向西劃過那片廣袤的區域。
"楊先生,遣使斥責,隻會讓兀魯思帖木兒之流認為朝廷軟弱可欺!西域,非僅一城一地之得失。此地乃聯通萬裡之絲路咽喉,更是隔絕蒙古殘部與帖木兒勢力勾連的戰略屏障!父皇高瞻遠矚,設立哈密重鎮,其意深遠。"
他轉過身,目光如刀:"國庫吃緊,更需開源!絲綢之路若能暢通無阻,其利何止千萬?西域水草豐美,宜牧宜農,地下礦藏幾何?若能實控開發,其利可養三軍,富國庫!此乃長遠之利,豈能因短期耗費而踟躕不前?"
他頓了頓,聲音愈發沉毅:"況且,兀魯思帖木兒此舉,正給了朝廷一個絕佳的理由!借此良機,犁庭掃穴,將那些首鼠兩端、不服王化的土司頭人,一並清理!仿漠南、遼東舊例,順者昌,逆者亡!亡者,皆為我大明海外疆土之拓荒奴!"
朱高熾的目光掃過殿中諸臣,語氣不容置疑:"命安遠侯柳升為安西大將軍,統率京營及甘肅鎮精兵五萬,火速西進,平定哈密之亂!軍中配發永樂二式步槍及新式火炮,務求雷霆一擊,震懾不臣!"
他轉向另一側:"擢戶部右侍郎周文淵為欽差,隨軍同行,總攬戰後西域"改土歸流"及經濟開發事宜,授權其籌建西域都護府與河西貿易公司。"
"所有平亂過程中俘獲之叛軍及其家口,無論主從,一律登記造冊,戰後由水師接收,全部流放美洲,充入漢王、趙王麾下!"
最後,他加重語氣:"將此方略,奏報父皇,請旨定奪!"
哈密城下,黃沙漫卷,風如刀割。兀魯思帖木兒站在城頭,俯瞰著遠處緩緩逼近的明軍陣列,嘴角帶著一抹不屑的笑。他自恃城高池深,部下多為驍勇騎兵,又聯絡了周邊部落,以為明軍勞師遠征,必不能久持。
他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柳升用兵,老辣迅猛。大軍並未直接攻城,而是先以精銳騎兵配合裝備永樂二式步槍的步兵營,橫掃了城外幾處叛軍與勾結部落的營地。燧發槍在開闊的戈壁上威力儘顯,叛軍騎兵尚未衝到弓箭射程,就被精準而密集的鉛彈成片擊倒,鮮血在黃沙上綻開一朵朵刺目的紅花。
試圖夜襲的部落勇士,則撞上了明軍嚴密的哨戒和恐怖的"震天雷"。夜幕中,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映紅半邊天,慘叫與嘶喊交織成一曲絕望的悲歌。
肅清外圍後,明軍的重型火炮被推至陣前。"轟!轟!轟!"地動山搖的巨響震撼著哈密城牆,實心鐵彈呼嘯著砸在包磚的城牆上,磚石飛濺,煙塵彌漫。幾輪炮火後,一段城牆已然岌岌可危,裂縫如蛛網般蔓延。
兀魯思帖木兒驚恐地發現,他賴以自豪的堅城,在明軍的炮火下如同紙糊。他組織敢死隊企圖出城逆襲,破壞火炮,但剛出城門,就遭到明軍步槍隊的輪番齊射,死傷狼藉,狼狽退回。
圍城第十日,明軍挖掘的壕溝已逼近城下,攻城槌和雲梯準備就緒。城內人心惶惶,被兀魯思帖木兒裹挾的部分部落頭人開始暗通款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升采納周文淵之計,將勸降信用箭射入城中,言明隻誅兀魯思帖木兒及其死黨,餘者投降免死,並可參與西域未來的開發,共享商利。
當夜,城內發生內亂,一部畏兀兒頭人突然發難,打開城門。明軍精銳趁勢湧入,巷戰持續一夜,刀光劍影間,喊殺聲、慘叫聲、金鐵交鳴聲響徹夜空。黎明時分,兀魯思帖木兒被部下縛獻軍前,他的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一絲釋然——這場抵抗,終究走到了儘頭。
戰事平息,周文淵的工作立刻展開。哈密城頭換上了嶄新的大明龍旗,陽光照耀下,金龍栩栩如生,仿佛在俯瞰這片重新納入帝國版圖的土地。
兀魯思帖木兒及其核心黨羽數十人被當眾處決,首級傳示西域諸部,以儆效尤。所有參與叛亂、抵抗明軍的兵士及其家眷,共計兩千餘口,被逐一甄彆,烙上"罪"印,押往涼州集中營,等待通往美洲的船隻。淒厲的哭嚎再次響徹戈壁,成為歸順者最深刻的警示。
大明西域都護府正式掛牌成立,柳升暫兼都護,周文淵以欽差身份總理民政。下設伊州、西州等行政單位,流官迅速到位,開始推行與中原一致的政令法度。
河西貿易公司隨即成立,招募商人,修複商路,設立官市。明軍保障安全,朝廷提供低息貸款,吸引中原商賈前來交易絲綢、瓷器、茶葉,收購西域的玉石、馬匹、葡萄乾。歸附的部落可在指定區域放牧、耕種,其產品可由貿易公司優先收購。
西域農墾集團的大旗立了起來,公告貼遍新城:招募中原無地流民、願意西遷的百姓,由集團提供農具、種子、耕牛,三年免稅,所墾之地永世為業!同時,利用股市募集的資金,西域建設投資集團開始規劃建設新的城鎮、道路、水利設施。
麵對一些仍持觀望態度的部落首領,周文淵設宴款待。席間不僅有中原美酒佳肴,更有清晰的利益規劃:"諸位首領,過去你們夾在大國之間,朝秦暮楚,無非為部族求存。如今大明在此,商路暢通,爾等良馬、牛羊、皮毛,何愁銷路?子弟可入軍營,可入學堂,前程遠大。何必再做那刀頭舔血的勾當?"
威逼利誘之下,大部分部落首領紛紛低頭,表示願遵大明號令。
數月後,一支龐大的船隊從劉家港啟航,船上不僅滿載著絲綢瓷器,更押送著來自苗疆、蒙古、東北以及這西域的新一批"罪役"。他們將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度過漫長的航程,最終抵達那片需要無數血肉去開拓的"新土"。
柳升與周文淵站在哈密新修的城牆上,望著逐漸遠去的車隊和開始忙碌的屯田點。柳升感慨道:"周大人,你這軟硬兼施的手段,真是厲害。這西域,怕是要真正姓朱了。"
周文淵微微一笑,指著西邊更廣闊的天地:"柳將軍,這隻是一個開始。都護府的長治久安,離不開將軍的虎威鎮守,也離不開這商賈往來、稼穡連綿。陛下和太子殿下要的,是一個真正融入大明血脈的西域。"
夕陽將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映照在這片古老而即將煥發新生的土地上。帝國的西進戰略,在這鐵與血、犁與商之中,堅實有力地邁出了關鍵一步。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