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鳳逝星沉_永樂大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永樂大帝 > 第5章 鳳逝星沉

第5章 鳳逝星沉(1 / 1)

北京的深秋總裹著股透骨的寒,坤寧宮的窗欞糊了三層棉紙,卻擋不住殿內彌漫的苦澀藥香。徐妙雲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得像宣紙,呼吸微弱得幾乎看不見胸口起伏。朱棣坐在床邊,緊握著她的手,那雙曾握過戰刀、批過奏折的帝王之手,此刻竟微微發顫。他不再是那個睥睨天下的永樂大帝,隻是個即將失去一生摯愛的丈夫。

腦海裡的畫麵像走馬燈似的轉——穿越之初,他還是個茫然無措的孩童,是梳著雙丫髻的徐妙雲,拿著《論語》耐心教他認字,讓他在陌生的時代找到了第一個錨點;燕王府的那些年,他們在書房裡偷偷籌劃,她幫他整理各地奏報,甚至親手繪製軍事地圖,說“夫君要做的事,我定幫你守住後方”;靖難之役時,北平城被圍,她帶著婦孺登城守城,硬是撐到他回援,見麵時隻說“夫君平安就好”;還有那年,她察覺他與妙錦之間的微妙情愫,非但沒有怨懟,反而拉著妙錦的手說“你我姐妹,當共伴陛下,為大明安穩”——這份深情與豁達,連他這個來自未來的靈魂,都為之震撼。

“陛下……”徐妙雲的聲音輕得像羽毛,卻讓朱棣瞬間回神。她的眼神異常清明,帶著一絲釋然,“莫要悲傷。你我這一生,開創的盛世,比你當初說的‘夢境’還要好……我,無憾了。”

她示意內侍遞來兩個錦盒,裡麵是早已寫好的信。“這封,給高煦和高燧。”她喘了口氣,“告訴他們,娘想他們,可更盼他們在美洲好好開拓,播撒朱家血脈,莫因母喪擅自歸國,那才是最大的不孝。”

另一封信,她交到朱棣手裡,指尖輕輕摩挲著信封:“這封,給長兄……輝祖。隻說兄妹舊情,求他……回來見我最後一麵。”

朱棣接過信,指尖觸到信紙的褶皺,那是她反複折疊留下的痕跡。他知道,徐輝祖因建文舊事,多年來與朝廷若即若離,此刻讓他回來,是她最後的心願。

徐妙雲的目光轉向站在一旁、早已哭得淚人似的徐妙錦。她招了招手,讓妙錦走到床邊,然後拉過她和朱棣的手,將兩人的手疊在一起:“妙錦伴你我多年,性情柔嘉,待我更是情深。我去後,望陛下立她為後——一則全你我三人之情,二則後宮安定,陛下方可專心打理這偌大的帝國。”

她看著朱棣,眼中滿是懇求:“待我走後,在北平擇吉地建陵……我們三個,將來要在一起。”

話音落下,她的手緩緩垂下,眼睛永遠地閉上了。殿內的悲聲瞬間爆發,太監宮女們跪地痛哭,朱棣俯身,將額頭抵在她尚有餘溫的手背上,肩頭微微聳動。穿越數十載的滄桑、靖難的鐵血、盛世的榮光,都抵不過此刻的悲痛,像潮水似的將他淹沒。

國喪的鐘聲響徹北京城,九聲綿長的鐘鳴,宣告著一代賢後的離去。朱棣在悲痛中卻未失理智,他第一時間召來徐妙錦。此時的徐妙錦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嬌俏的少女,身為皇貴妃的她,雖滿臉淚痕,卻仍保持著端莊。

“妙雲的遺願,你都聽到了。”朱棣的聲音沙啞,“立你為後,你可願意?”

徐妙錦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震驚。她與朱棣、徐妙雲的感情早已超越尋常,可她從沒想過要取代姐姐的位置。“陛下,臣妾……臣妾不敢。”她哽咽著,“姐姐剛走,臣妾怎能……”

“這是妙雲的心願。”朱棣打斷她,語氣堅定卻帶著溫柔,“她希望你陪著我,守住後宮,守住我們的家。而且,如今高煦、高燧在美洲,高熾監國,後宮安定,才能讓他們安心,讓天下人安心。”

徐妙錦沉默了。她想起姐姐臨終前的眼神,想起這些年與朱棣、姐姐相伴的日子,最終含淚點頭:“臣妾……遵姐姐遺願,遵陛下旨意。”

朱棣隨即下旨,命人在天壽山麓選址,敕建帝陵——這便是後世明長陵的雛形,隻是在此世,它從一開始就承載著三人相守的承諾。旨意中特意強調,此陵為“朕與徐皇後、徐皇貴妃萬年吉壤”,既圓了徐妙雲的心願,也進一步鞏固了北京作為帝國心臟的地位。

消息傳到東宮,朱高熾正陪著太子妃張氏整理賑災奏折。聽到母親離世的消息,他當場紅了眼眶,起身就要往坤寧宮去,卻被太監攔住:“太子殿下,陛下吩咐,讓您先穩住東宮,處理政務,莫要亂了分寸。”

朱高熾站在原地,手指攥得發白。他知道父親的用意——國不可一日無君,東宮作為儲君,必須穩住局麵。他深吸一口氣,擦乾眼淚,對張氏說:“你去坤寧宮探望姨母,替我給母親磕個頭。我這裡,還有賑災的事要處理,不能讓父親分心。”

隨後,他召來東宮屬官,下令:“傳我命令,東宮上下素服,所有非緊急事務暫緩,優先處理各地賑災、漕運事宜。告訴各衙門,莫因國喪誤了民生,這才是母親想看到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高熾的沉穩,讓朱棣暗暗點頭。他知道,這個兒子雖身形肥胖,卻有一顆體恤百姓的心,是帝國未來的可靠繼承人。

就在舉國縞素之時,南京的大明格物院內,卻仍在舉行第三屆“錦雲格物獎”頒獎典禮。這獎項以徐妙雲、徐妙錦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是朱棣為鼓勵科技創新設立的最高榮譽。往屆獲獎者中,有改良蒸汽機、讓紡織效率提升三倍的大匠,有培育出畝產超三石的高產稻種的農學家,還有發明新式水車、解決南方灌溉難題的學者。

此刻,台下眾人雖臂纏黑紗,氣氛肅穆,但當主持典禮的禮部侍郎沉痛宣告“徐皇後鳳駕賓天”時,所有與會者——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學者,還是二十出頭的青年才俊,全都站起身,默默垂首。一位曾因研發高強度合金、讓火炮炮管壽命延長兩倍而獲獎的老工匠,哽咽著說:“皇後娘娘在世時,曾三次親臨格物院,問我們研究中有沒有難處,還特意吩咐工部撥銀,給我們建實驗室。她說‘你們做的事,是為大明造福祉’,此恩此德,我們永世難忘啊!”

悲傷的情緒蔓延在格物院的每一個角落,連平日裡最專注於實驗的學者,都紅了眼眶。徐妙雲的逝世,不僅是皇家的損失,更是整個大明科技界的痛——那位始終支持他們、理解他們的“賢後”,再也不會來問他們“新發明能不能讓百姓過好日子”了。

與此同時,快船載著喪報,一路南下,抵達印度古裡港。徐輝祖正在府中看著天順朝的軍備清單,突然接到驛站送來的書信——信封上是妹妹徐妙雲的字跡,旁邊還附著一份朝廷的訃告。

他顫抖著拆開信,隻看了幾行,就踉蹌著後退一步,手中的清單散落一地。“妹妹……”他聲音嘶啞,淚水奪眶而出。縱使他因建文舊事,多年來對朱棣心存芥蒂,可兄妹之情血濃於水,更何況是他最疼愛的妹妹。

徐輝祖立刻趕往天順朝皇宮,求見朱允炆。朱允炆雖與朱棣為敵,卻也知曉徐輝祖與徐妙雲的兄妹情誼,更明白此刻阻攔,隻會失了人心。“徐將軍,節哀。”他歎了口氣,“你且回去奔喪,天順朝的事,我會暫托他人。”

徐輝祖謝過朱允炆,當天就帶著隨從登船,渡海北歸。船行得飛快,他站在甲板上,望著茫茫大海,腦海裡全是妹妹小時候的模樣——梳著羊角辮,跟在他身後喊“大哥”,說長大了要嫁個能保家衛國的英雄。如今,妹妹做到了,可他們兄妹,卻再也見不到了。

半個月後,徐輝祖抵達北京。昔日的魏國公府早已被朱棣修繕一新,等候著他的歸來。走進府中,他看到徐增壽正站在庭院裡,還有穿著皇貴妃服飾的徐妙錦——多年未見,妹妹們都變了,可那份血脈親情,卻從未淡去。

“大哥。”徐妙錦迎上來,聲音哽咽。

徐輝祖看著她,又看了看徐增壽,眼眶再次發紅。三人走進內堂,拜祭過徐妙雲的靈位後,摒退左右,終於能卸下所有偽裝,互訴衷腸。

“妙雲這一生,太苦了。”徐輝祖坐在椅子上,老淚縱橫,“她為陛下操勞,為徐家操心,連臨終前,都在想著讓我回來,想著讓妙錦穩住後宮……是我這做大哥的,這些年固執己見,沒能好好陪她。”

徐增壽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哥,過去的事就彆說了。妙雲也不希望看到我們兄弟生分。陛下這些年,也一直記著你的好,知道你在印度不易。”

徐妙錦握著徐輝祖的手:“大哥,姐姐臨終前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們兄妹和睦,就是大明安穩。如今陛下有意立我為後,可我總怕……怕辜負姐姐,怕天下人議論。”

徐輝祖看著妹妹,鄭重地說:“這是妙雲的心願,也是為了徐家,為了大明。大哥支持你。等我見過陛下,就幫你說句話。”

兄妹三人的談話,像一道暖流,融化了多年的隔閡。政治上的分歧,在至親逝去的悲傷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幾乎在徐輝祖抵京的同時,橫跨太平洋的定期補給船,也將喪報送至美洲西海岸的“漢王藩府”。朱高煦正在城外視察新築的城池,聽到母親離世的消息,這個以勇武甚至粗豪著稱的漢子,當場就紅了眼眶,隨後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他立刻下令:“藩府上下,素服百日!在臨海山頂建祭壇,本王要親自遙祭母親!”

三日後,祭壇建成。朱高煦穿著素色官服,帶著朱高燧和藩府文武,站在祭壇前,麵向西方大明的方向。祭文是他親手寫的,字裡行間滿是思念與愧疚:“兒臣遠在重洋,未能侍奉母親左右,如今母親仙逝,兒臣卻不能親至靈前儘孝,實為不孝!”

焚燒祭文的青煙嫋嫋升起,朱高煦挺直胸膛,對眾人沉聲道:“母後臨終前,還惦記著我等在美洲的開拓,囑我等不可因私廢公!如今,本王已擁精兵萬餘,拓地三千裡,築城七座,引華夏農耕、工技至此,百姓蕃息,雖比不得大明本土,卻也有了一國雛形——我等未負母親‘開枝散葉’之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後,他親筆寫下奏表,派人快馬加鞭送回大明。奏表中,除了彙報美洲的基業,還特意提到:“兒臣等遠在海外,聽聞母親遺願,盼陛下立姨母為後。姨母賢淑,必能穩住後宮,兒臣等雖遠,亦能安心。懇請父皇節哀,早正名分,以安天下人心。”

朱高煦的奏表與徐輝祖的歸來,像兩塊關鍵的拚圖,補齊了朱棣最後的顧慮。海外藩王的擁護,讓立後之事有了宗室支持;徐輝祖的態度,則意味著舊臣勢力的和解——這兩件事,讓立後之舉從“皇家私事”,變成了“穩固帝國”的必然選擇。

國喪期滿,朱棣選定吉日,在紫禁城舉行冊後大典。徐妙錦身著皇後禕衣,頭戴鳳冠,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台階。百官跪地朝拜,山呼“皇後千歲”,聲音震徹宮殿。朱棣站在寶座旁,看著她,眼中既有對徐妙雲的追思,也有對徐妙錦的承諾。

典禮結束後,朱棣獨自來到天壽山的帝陵工地。秋風蕭瑟,吹起他的衣角,玄宮的輪廓已初具規模,工匠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施工。他走到玄宮前,輕聲低語,仿佛在與沉睡的徐妙雲對話:

“妙雲,你看,妙錦已成了大明的皇後,後宮安穩,高熾在東宮處理政務井井有條,高煦、高燧在美洲開拓得很好,連輝祖也回來了……大明很好,孩子們都在各自的路上,朝著你期望的方向走。”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溫柔:“等將來,我們三個在這裡團聚,我再跟你好好說,這大明的盛世,還有我們的孩子們,都長成了什麼樣。”

風穿過山穀,帶著泥土的氣息,仿佛是徐妙雲的回應。朱棣站了許久,直到夕陽西下,才轉身離去——他知道,悲傷不能停留,帝國的巨輪,還要繼續向前,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竹馬護資本家小姐,重生改嫁他急了! 武俠:開局被暗殺,我覺醒滿級龍象功 八零重生:我養廢了白眼狼們 綠我可以,分手不行 出口成真!對照綜藝女配發瘋爆紅 玄門小相師:從街頭到淩霄 彆慌,對麵主角是我閨蜜 太上忘情記 惡毒女修嬌又軟,反派大佬頂不住 穿成冷宮棄妃,我在後宮開小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