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冬雪落得靜,乾清宮的暖閣裡卻暖意融融。朱棣坐在鋪著白虎皮的禦座上,手裡摩挲著一枚通透的和田玉印,印麵上“永樂之寶”四個字在燭火下泛著柔光。案頭攤著一疊奏折,有美洲朱高煦、朱高燧送來的拓土捷報,有印度天順朝的政務簡報,還有戶部關於永樂新幣流通的奏疏——可他的目光,卻落在一幅攤開的《萬國輿圖》上,手指緩緩劃過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大明本土、朝鮮、日本、安南、暹羅、滿剌加……
“陛下,總理內閣大臣夏原吉求見。”內侍輕聲稟報。
朱棣抬了抬眼:“讓他進來。”
夏原吉走進暖閣,見皇帝正盯著輿圖出神,連忙躬身行禮:“臣夏原吉,叩見陛下。”
“起來吧。”朱棣指了指輿圖,“你看,這幾十年,咱們大明從北平打到南京,從東海開到美洲,從烏斯藏拓到印度,可這天下,還不算真正的太平。”
夏原吉順著皇帝的手指看去,輿圖上各國林立,雖大多向大明稱臣,卻仍有邊界摩擦、貿易紛爭——朝鮮與日本時有海寇衝突,安南與占城為土地爭執不休,南洋諸國更是常因香料貿易大打出手。他心中一動,隱約猜到皇帝的心思:“陛下是想……為天下立個規矩?”
朱棣點頭,眼神裡透著穿越者獨有的遠見與帝王的雄心:“朕今年已年過花甲,在位二十餘載,改革內政、整軍經武、開拓海疆,該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可朕想在退位前,為大明、為這天下,建最後一件功績——立一個‘大中華聯盟’,讓這片土地上的國家,再也不用為戰亂所苦,共享太平。”
夏原吉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震驚。他從未想過,皇帝竟有如此宏偉的構想——這不是簡單的朝貢體係,而是要將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國家,擰成一個真正的整體!
“陛下,這……這如何可行?各國風俗不同、國力懸殊,怕是難以齊心啊。”夏原吉雖激動,卻仍保持著理智。
“可行!”朱棣語氣堅定,起身走到輿圖前,手指逐一劃過那些國家,“你看,朝鮮久沐漢風,與我大明唇齒相依;日本雖有海寇之患,卻也渴望與我通商;安南、占城、暹羅、真臘,這些年靠大明的貿易得了不少好處;印度天順朝本就是我大明藩屬;滿剌加、爪哇、渤泥、蘇祿、呂宋、舊港、三佛齊、古麻剌朗,哪個不是靠大明水師庇護,才免了被西洋人侵擾的禍事?”
他頓了頓,繼續道:“朕要的不是征服,是聯盟。是讓這些國家明白,跟著大明,能過得更好;抱團取暖,才能在這亂世裡站穩腳跟。”
說著,朱棣讓人取來紙筆,親手寫下聯盟的規劃,一筆一劃,皆是帝王的遠見:
其一,設立大中華聯盟理事會。以大明為盟主,各國君主或其代表為理事,每年在大明京師或指定地點召開會議。各國若有衝突,需先提交理事會調解,不得擅自開戰;若遇外敵如西洋殖民者、草原部落),理事會可召集各國兵力,組建聯合軍隊共同抵禦。
其二,統一貨幣結算體係。規定聯盟內各國對外貿易,必須以大明永樂新幣為結算貨幣。大明皇家銀行將協助各國建立本國的金融與海關體係——幫他們鑄造本國貨幣,按各國經濟規模與黃金儲備確定發行量;教他們製定關稅政策,各國關稅需經理事會協商確定,不得隨意抬高或降低,避免惡性競爭;建立固定彙率製度,各國貨幣與永樂新幣掛鉤,永樂新幣則與黃金掛鉤,確保幣值穩定。
其三,提供經濟與人才支持。大明皇家銀行將向聯盟各國提供低息政策貸款,用於修建驛道、港口、學堂等基礎設施;在大明京師設立“萬國學堂”,招收各國貴族子弟與優秀人才,教授漢文、算術、格物、律法等知識,待其學成歸國,可為本國建設效力。
夏原吉站在一旁,看著皇帝寫下的每一條,心中的震撼越來越強烈。這哪裡是簡單的聯盟規劃?這分明是要將整個東亞、東南亞、南亞,打造成一個經濟互通、軍事互助、文化交融的整體!一旦實現,大明的影響力將遠超漢唐,真正做到“萬邦來朝,天下太平”。
“陛下,此計若成,便是千古未有之功!”夏原吉激動得聲音發顫,“隻是……如何讓各國願意加入?”
朱棣笑了笑:“朕會下一道明詔,向各國正式發出邀請。詔書中要寫清楚,加入聯盟,他們能得到什麼——穩定的貿易環境、安全的軍事庇護、先進的技術支持、充足的資金援助;也要說清楚,他們需要做什麼——遵守聯盟規則、參與理事會事務、配合貨幣結算體係。朕相信,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這樣的好事。”
次日,乾清宮舉行了盛大的朝會。朱棣端坐禦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連太子朱高熾、內閣首輔楊榮、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宋禮等重臣,都神色肅穆地等候著皇帝的旨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卿,今日召你們來,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朱棣的聲音透過殿內的回聲,傳遍每一個角落,“朕在位二十餘載,幸得天佑,大明國力日盛——內政革新,百姓安居樂業;軍事強盛,海疆開拓萬裡;文化繁榮,四方皆慕漢風。可朕深知,天下太平,非一國之功;萬邦安寧,需眾人攜手。”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百官,繼續道:“朕決意,建立‘大中華聯盟’,邀請天下誌同道合之國,共組此盟。現將聯盟章程宣告與眾卿,也讓天下知曉朕的心意。”
隨後,內侍展開朱棣親筆撰寫的《大中華聯盟章程》,高聲宣讀。當讀到“設立理事會調解各國衝突”“以永樂新幣為外貿結算貨幣”“大明協助各國建立金融海關”“設立萬國學堂培養人才”等條款時,殿內百官無不屏息凝神,眼中滿是震驚與敬佩。
“陛下此舉,實乃千古偉業!”楊榮率先出列,躬身行禮,“臣以為,聯盟一成,我大明將永固萬邦之首,天下再無戰亂之禍!”
“臣附議!”方賓也上前一步,“如今西洋人已在南洋窺探,草原部落仍有野心,聯盟建成後,各國兵力互助,定能抵禦外敵,保我東方太平!”
百官紛紛附和,朝會之上,一片讚同之聲。朱高熾站在太子位上,看著父親威嚴的身影,心中滿是敬佩——父親的格局,遠非他所能企及。
朝會結束後,朱棣即刻下令,命翰林院草擬《大中華聯盟邀請函》,以八百裡加急送往各國;同時命鄭和率領水師主力,帶著邀請函與永樂新幣的樣幣、聯盟章程的副本,親自前往南洋、日本、朝鮮等地,向各國君主當麵闡明聯盟的益處。
鄭和接到旨意時,正在南京寶船廠視察新造的戰船。聽聞皇帝要建立大中華聯盟,這位一生致力於航海事業的老將,激動得熱淚盈眶:“陛下此舉,是要讓我東方各國,真正成為一家人啊!老臣定不辱使命,勸服各國君主加入聯盟!”
很快,邀請函傳遍了東方各國:
致朝鮮國王李芳遠:爾國久慕漢風,與大明唇齒相依。昔年倭寇侵擾,朕派水師助爾蕩平;今朕建大中華聯盟,願與爾國共定關稅、互通貿易、互助禦敵,讓朝鮮百姓永享太平。
致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持:爾國與大明隔海相望,貿易往來已久。然海寇之患,擾我兩國百姓;邊境之爭,傷我兩國情誼。今朕建聯盟,願以永樂新幣為媒,助爾國建立金融體係,消弭海寇,互通有無,共保東海安寧。
致安南國王黎利、占城國王巴的吏、暹羅國王波隆摩羅闍三世、真臘國王參烈婆毗牙:爾等國地處中南,物產豐饒,卻因土地、香料屢起爭端。今朕建聯盟,設理事會調解衝突,定關稅促貿易,助爾等修建驛道、學堂,讓百姓免於戰亂,共享繁榮。
致滿剌加國王拜裡米蘇拉、爪哇國王滿者伯夷、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呂宋總督大明冊封)、舊港宣慰使施進卿、三佛齊首領、古麻剌朗國王斡剌義亦敦奔:爾等國靠大明水師庇護,方免西洋人侵擾;靠大明貿易,方得經濟繁榮。今朕建聯盟,願助爾等建立海關、發行貨幣、培養人才,讓南洋成為富庶之地,讓爾等百姓安居樂業。
致印度天順朝朱允炆:爾雖為大明藩屬,卻也為華夏血脈。今朕建聯盟,願助爾完善稅製、推廣漢化、發展經濟,讓天順朝百姓與大明百姓同享太平,讓印度成為聯盟中重要一員。
各國君主接到邀請函與鄭和的當麵勸說後,反應各異卻最終達成共識——朝鮮國王李芳遠當即表示:“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陛下的提議,朕萬死不辭!”;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持雖對“以永樂新幣結算”有所猶豫,但聽聞大明願助其剿滅倭寇、建立金融體係,也最終點頭同意;南洋各國君主更是喜出望外,滿剌加國王拜裡米蘇拉握著鄭和的手說:“若不是大明,滿剌加早被滿者伯夷吞並了!陛下建聯盟,是給我們南洋各國送來了太平啊!”
短短三個月,東方各國紛紛派使者帶著國書前往北京,表示願意加入大中華聯盟。一時間,北京城內各國使者雲集,驛館裡擠滿了前來商議聯盟細節的官員——朝鮮使者與日本使者討論如何共同剿滅倭寇,安南使者與占城使者在理事會的調解下,達成了土地爭端的和解,南洋各國使者則圍著大明戶部官員,詢問永樂新幣的兌換比例與貸款政策。
朱棣坐在乾清宮裡,聽著百官彙報各國的響應,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前無古人的大事——不是靠戰爭,而是靠智慧與包容,將東方各國凝聚在一起,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聯盟。
“陛下,各國使者都已到齊,懇請陛下定下聯盟成立大典的日期。”夏原吉前來稟報。
朱棣走到窗前,看著窗外的雪景,輕聲道:“就定在明年春天吧。春暖花開之時,正是聯盟成立的好日子。”
他的目光望向遠方,仿佛看到了明年春天的北京——各國君主齊聚太和殿,共同簽署聯盟盟約;永樂新幣在各國流通,貿易船隻在海上往來如梭;驛道上馬車奔馳,運送著各國的物產;學堂裡,各國子弟一起學習漢文、格物,將來成為聯盟的棟梁;戰場上,各國軍隊並肩作戰,抵禦外敵,守護東方的太平。
“朕這一生,穿越而來,從一個迷茫的孩童,到大明的皇帝,做了許多事。”朱棣輕聲自語,“可這大中華聯盟,才是朕留給大明、留給東方的最好禮物。朕要讓後世知道,永樂皇帝,不僅會打仗、會改革,更會為天下人,建起一個太平盛世。”
暖閣裡的燭火跳動,映著朱棣堅毅的身影。這位穿越而來的帝王,正在用他的遠見與雄心,為大明、為東方,繪製一幅宏偉的藍圖——這幅藍圖,將在未來的歲月裡,慢慢變成現實,成為千古傳頌的偉業。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