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五年暮春,天壽山的草木剛抽新綠,徐妙雲的陵寢前卻透著幾分肅穆。朱棣穿著素色常服,頭發已染了大半霜白,手裡捧著一束徐妙雲生前最愛的海棠花,緩緩放在墓碑前。徐妙錦跟在他身後,同樣一身素衣,手裡攥著塊半舊的手帕——那是當年徐妙雲親手繡的,上麵繡著“姐妹同心”四個字。
四子朱高燁剛滿十歲,穿著小版的藏青官服,規規矩矩地跟著磕頭,奶聲奶氣地說:“母後,孩兒跟父皇、母妃來看您了,您在那邊還好嗎?”
朱棣蹲下身,摸了摸兒子的頭,聲音輕得像風:“你母後在那邊,肯定看著咱們呢。”
祭奠完,朱棣沒讓內侍抬轎,執意要徒步下山。徐妙錦知道他的心思,也沒勸阻,隻是默默陪在他身邊,朱高燁則牽著兩人的衣角,一步一步跟著走。山路兩旁的野草剛冒芽,偶爾有風吹過,帶著泥土的氣息,讓人心頭泛起淡淡的悵然。
“一晃眼,妙雲走了快三年了。”朱棣先開了口,目光望著遠處的山巒,“還記得當年在金陵,她剛嫁給我時,還是個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一轉眼,咱們都老了。”
徐妙錦攥著手帕,眼眶微微發紅:“姐姐這輩子,都在為陛下、為大明操心,從沒好好享過福。要是她能看到現在的大明,肯定會很高興的。”
“是啊,她肯定會高興。”朱棣點頭,嘴角露出一絲笑意,“現在百姓頓頓能喝上肉湯,鬆江、北京的碼頭擠滿了各國商人,連美洲、澳洲都有咱們大明的人……這盛世,她當年也盼著。”
兩人慢慢走著,話題不知不覺回到了過去。“還記得你長大後咱們第一次在北平王府見麵嗎?”徐妙錦突然笑道,“那時候我剛從江南來,見了陛下還對暗號,陛下最開始被人家迷住了,但是對了暗號後卻想殺掉人家!。”
朱棣也笑了,眼神裡滿是溫柔:“那時候你才十五歲,穿了件白色裙子,躲在妙雲身後,像隻受驚的小兔子。後來妙雲跟我說,想讓你留在王府,我還怕你不願意,沒成想……”
“沒成想姐姐後來看穿了咱們的心思。”徐妙錦接過話頭,臉上泛起紅暈,“她還特意找我說話,說‘陛下是個值得托付的人,你們倆在一起,我也放心’。”
提到徐妙雲的促成,兩人都沉默了片刻。朱高燁仰著頭,好奇地問:“父皇,母妃,你們在說什麼呀?什麼看穿心思?”
朱棣笑著抱起兒子,在他臉上親了一口:“在說你母後和母妃年輕時的事,等你長大了就懂了。”
下山的路走了近一個時辰,回到車上,徐妙錦給朱棣遞了杯熱茶:“陛下,您年紀大了,下次可彆再徒步了,要是累著了怎麼辦?”
朱棣接過茶,喝了一口,暖意順著喉嚨往下淌:“沒事,走走路,能多想想妙雲的事。不過你說得對,咱們得好好活著,不能讓她擔心——這也是她的遺願,不是嗎?”
徐妙錦點頭,眼裡滿是認同:“嗯,咱們好好活著,看著高熾把大明管得更好,看著高燁長大成人,也算是不負姐姐的心意了。”
車子駛回紫禁城,路過太和殿時,朱棣掀起簾子,看著廣場上往來的官員,突然歎了口氣:“妙錦,我覺得,我該退位了。”
徐妙錦愣了一下,連忙問:“陛下,您怎麼突然說這個?現在大明正是鼎盛的時候,您要是退位,會不會……”
“我知道你擔心什麼。”朱棣打斷她,語氣平靜卻堅定,“我今年已經六十五了,精力不如以前了。高熾監國這麼多年,做事穩重,百姓也服他,是時候讓他挑大梁了。我要是一直占著皇位,反而容易出亂子。”
他頓了頓,繼續道:“不過你放心,我不會一下子就退。先把實權交出去,炎黃社的元首之位傳給高熾,讓他先熟悉全局。等過個一年半載,時機成熟了,再把皇位傳給他,我就當個太上皇,陪著你好好享享清福。”
徐妙錦還是有些擔心:“可高熾性子軟,要是有人不服怎麼辦?而且陛下您當了這麼多年皇帝,突然放權,怕是會有人趁機生事。”
“放心,高熾隻是看著軟,心裡有主意。”朱棣笑著說,“這些年他處理賑災、漕運的事,哪一件不是辦得妥妥當當?再說,有我在後麵撐著,誰敢不服?至於放權,早放比晚放好,讓他早點獨自麵對,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回到皇宮,朱棣沒歇著,直接讓人召來朱高熾和炎黃社的核心成員,在乾清宮召開理事會。朱高熾接到消息時,正在東宮處理奏折,聽說父皇要召開理事會,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急匆匆趕了過來。
理事會的人到齊後,朱棣坐在主位上,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今天召大家來,是有件大事宣布——從今日起,炎黃社黨魁、元首之職,由太子朱高熾接任。”
這話一出,眾人都愣住了,朱高熾更是連忙起身:“父皇,兒臣資曆不夠,不能接任元首之職!還是請父皇繼續主持炎黃社,兒臣在旁輔佐就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夠不夠,不是你說了算,是大明的百姓說了算。”朱棣語氣堅定,“這些年你監國,處理了多少難事?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這就是你的本事。我已經決定了,你不用再推。”
他頓了頓,繼續道:“另外,從今天起,除了重大國家禮儀活動,或是危及國家安全的動亂、戰爭,其餘一切軍國大事,都由朱高熾全權處置。他將全麵監國,入駐禦書房辦公,禮儀等同於皇帝。”
朱高熾還想再勸,朱棣卻擺了擺手:“你不用再說了。人總要獨自麵對,我不可能護你一輩子。大明的未來,終究要交到你手裡,你得扛起這份責任。”
看著父皇堅定的眼神,朱高熾知道,自己再也推不掉了。他深吸一口氣,躬身行禮:“兒臣……遵旨。定不負父皇的期望,不負大明的百姓。”
理事會結束後,朱棣讓人把乾清宮的日常辦公用品搬到了當年為徐妙雲修建的冷暖閣——那裡冬暖夏涼,還擺放著許多徐妙雲生前的物件,他打算以後就住在那裡,不再乾預朝政。
徐妙錦陪著他整理冷暖閣,看著他把徐妙雲的畫像掛在牆上,忍不住感慨:“姐姐要是知道陛下這麼快就傳位給高熾,肯定會欣慰的。”
朱棣走到窗前,望著外麵的庭院,突然笑道:“對了,等過段時間,咱們再去南巡一次吧。這次不搞輕車簡從,要舒舒服服的,好好看看江南的風光。當年打仗的時候,沒來得及好好欣賞,現在總算有機會了。”
徐妙錦眼睛一亮:“好啊!我還想去看看鬆江的碼頭,聽說現在那裡熱鬨得很,還有很多外國商人。對了,咱們還可以去大漠看看,當年陛下征戰漠北的地方,現在肯定不一樣了。”
“好,都聽你的。”朱棣握著她的手,眼裡滿是溫情,“打了一輩子仗,管了一輩子朝政,也該好好享受享受了。以後啊,咱們就住在這冷暖閣,看看書,聊聊天,再去各地走走,日子肯定很愜意。”
朱高熾偶爾會來冷暖閣探望,每次來,都能看到父皇和母妃坐在庭院裡,要麼下棋,要麼聊天,臉上滿是平和的笑容。他知道,父皇這是真的放下了朝政,也放下了多年的重擔。
有一次,朱高熾忍不住問:“父皇,您現在什麼都不管了,會不會覺得無聊?”
朱棣笑著搖頭:“不無聊。看著你把大明管得好好的,看著百姓日子越過越好,比什麼都強。而且,我還能陪著你母妃,彌補當年沒好好陪她的遺憾,這不是很好嗎?”
徐妙錦在一旁補充道:“你父皇啊,現在每天都要跟我講當年的事,講他在北平打仗的日子,講我跟姐姐剛認識的時候,聽得我都快記下來了。”
朱高熾看著父皇和母妃相視而笑的樣子,心裡也泛起暖意。他知道,父皇不僅傳位給了他,更給了他一個安穩、繁榮的大明;而父皇和母妃之間的溫情,也成了皇宮裡最動人的風景。
暮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冷暖閣的地板上,映著牆上徐妙雲的畫像,也映著朱棣和徐妙錦相握的手。歲月帶走了青春,卻留下了最珍貴的溫情;朱棣放下了皇權,卻收獲了最難得的安寧。大明的盛世還在繼續,而屬於這對帝後的溫情歲月,才剛剛開始。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