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緊急命令如同離弦之箭一般,從大明中央朝廷疾馳而出。這道命令的紙張質地厚實,上麵的字跡龍飛鳳舞,仿佛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的緊迫感。
這是一道由監國皇太子親自簽發的命令,其內容讓接到命令的各地官府官員們都不禁心頭一緊:皇帝陛下即將出宮南巡!
這道命令沿著從北平到鬆江府的路線一路傳遞,所經之處,各地官府都如臨大敵,迅速行動起來,不敢有絲毫怠慢。他們緊急召集下屬官員,傳達命令內容,並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各項準備工作。
有的地方官府忙著清理道路,確保皇帝陛下的車駕能夠暢通無阻;有的則加強了治安巡邏,以防萬一;還有的則忙著準備各種物資,以滿足皇帝陛下及其隨行人員的需求。
整個大明帝國的這條線路上,都因為這道緊急命令而變得忙碌起來,人們都在為皇帝陛下的南巡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期待著皇帝陛下的到來。
樂二十五年三月,北京的春風剛吹綠了護城河的柳枝,南北大通道上已響起車輪碾過水泥路麵的輕響。朱棣站在冷暖閣的窗前,看著庭院裡忙碌的服務人員——這些人都是從內務府選拔培訓的,穿著統一的青布長衫,動作利落卻不張揚,正將一件件行李搬上停在門外的板車運至宮外裝車,沒有半分宮廷的浮誇。
“都備妥了?”朱棣轉身問身邊的內務府總管秦安——秦安不是太監,而是從民間選拔的讀書人,因做事細致周到,被提拔管理皇室起居。
秦安躬身遞上一份清單,語氣恭敬卻不諂媚:“回陛下,所有事宜均已妥當。車隊共十五輛,除了您和娘娘的主車,還備了儲物車、炊房車、醫用車、文書車,連野外紮營的帳篷和炊具都單獨裝了兩輛‘營帳車’。隨行人員共八十人,其中三十名服務人員負責起居照料,三名翰林專管文書記錄,二十名護衛帶的是線膛燧發槍,剩下的都是負責物資調度和營地搭建的雜役。”
朱棣接過清單,目光掃過“車輛規格”一欄,嘴角露出笑意:主車是工部特製的“安輿車”,楠木車身外塗朱紅漆,車窗鑲著江南產的透光琉璃,車廂分前後兩部分——前半段是服務人員的位置,後半段鋪著雲絲棉軟墊,擺著一張可折疊的軟榻和一張小方桌,角落的暖爐外層裹著銅套,既能煮茶又不燙手;緊隨其後的是“儲物車”,分上下兩層,上層放衣物和書籍,下層裝著被褥和常用物件,車廂兩側還裝了小抽屜,專門收納零碎物品;“炊房車”最是特彆,車廂裡砌了小灶台,灶台旁的鐵箱能裝柴火,旁邊的冰格可存放新鮮食材,連切菜的案板和盛菜的瓷盤都分類擺得整齊;還有“醫用車”,車廂裡放著太醫院特製的藥材箱,箱內分層裝著風寒藥、止血膏,甚至有預防蚊蟲叮咬的草藥包,車頂還架著一個小書架,放著幾本醫書供隨行醫士查閱。
“服務人員都安排好了輪值?”徐妙錦走過來,手裡拿著一件剛繡好的春衫,準備給朱棣換上。
秦安連忙回話:“回娘娘,三十名服務人員分三組輪值,每組負責四個時辰,白天照料飲食起居,晚上輪流守夜。還特意選了兩個會做飯的,一個擅長江南菜,一個懂北方口味,保證您和陛下沿途能吃到合口的飯菜。”
朱棣換上春衫,走到庭院裡查看馬車。主車旁的護衛正檢查裝備,他們穿著輕便的棉甲,腰間彆著短銃,背上的線膛燧發槍擦得鋥亮,卻沒有絲毫張揚的殺氣——如今漠北早已設行省,蒙古部落多年無戰事,護衛更多是為了應對沿途可能的意外,而非防備外敵。
“物資都從福記集團采買好了?”朱棣突然問起關鍵處——此次南巡,他特意交代不用地方供給,所有物資都由皇室用永樂新幣向福記集團采購,避免給百姓添負擔。
秦安點頭道:“都已妥當。福記集團在沿途各州府都有分號,咱們出發前,已將所需物資清單傳給他們,到了地方隻需憑信物提取。米糧、肉菜都是新鮮的,連茶葉和水果都用冰窖車運送,保證您和娘娘能吃到最新鮮的。”
徐妙錦看著眼前整齊的車隊,想起之前商定的居住安排,忍不住補充:“秦總管,記得按之前說的,到了鬆江、南京這些富裕州府,咱們就住當地的豪華客棧或條件好的驛館,不用麻煩地方官;要是到了一般的州府或縣城,就直接在城外紮營,服務人員提前搭好帳篷,炊房車做好飯菜,儘量不進城擾民。”
“娘娘放心,都記在心裡了。”秦安連忙應下,“已經讓服務人員提前演練過紮營,半個時辰就能搭好營帳,大營外還會圍上柵欄,保證安全。和野外軍營一樣,隻是生活條件以及舒適程度要高於軍營”
三月初十,南巡隊伍正式啟程。晨光中的南北大通道格外平坦,水泥路麵被春雨衝刷得乾乾淨淨,車輪碾過隻發出輕微的“軲轆”聲。朱棣和徐妙錦坐在主車裡,掀開窗簾看著窗外的春景——田野裡的麥苗剛抽出新綠,農人牽著牛在田埂上行走,見車隊經過,隻是笑著揮了揮手,沒有絲毫畏懼;道旁的驛站外,幾個商人正圍著一輛馬車卸貨,車上裝著鬆江的棉布和景德鎮的瓷器,一派熱鬨景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看這光景,比朕剛登基時強多了。”朱棣指著遠處的村莊,語氣裡滿是欣慰,“以前出巡,沿途百姓要麼躲著,要麼愁眉苦臉,現在個個臉上有笑模樣,這才是盛世該有的樣子。”
徐妙錦順手拿起桌上的青瓷茶盞,倒了杯剛煮好的龍井:“這都是陛下這些年的功勞,減稅、修水利、推廣新作物,百姓日子好過了,自然有精神。咱們這次南巡,不擾民生,隻看真實光景,也算是沒辜負這太平歲月。”
車隊行至中午,抵達第一個停靠點——通州城外的一片空地。服務人員迅速下車,有的搭帳篷,有的從炊房車裡搬灶台,有的去附近的水井打水,動作有條不紊。三名翰林則坐在臨時搭起的小桌旁,開始記錄沿途見聞,其中一個年輕翰林還拿出畫板,準備將沿途的春景畫下來,留作紀念。
朱棣和徐妙錦走下馬車,看著服務人員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遠處的通州城——城牆隱約可見,卻沒有進城的打算。“就在這兒吃飯吧,”朱棣對秦安說,“讓廚房做些家常飯菜,不用搞什麼排場。”
沒過多久,飯菜就端上了臨時搭起的餐桌:燉得軟爛的羊肉、炒得鮮嫩的青菜、還有一碟醬黃瓜,都是用福記集團送來的新鮮食材做的,味道家常卻格外可口。朱棣吃著飯,看著不遠處的農人在田裡勞作,突然對身邊的翰林說:“把這景象記下來,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大明的根本。”
飯後稍作休整,車隊繼續向南行駛。徐妙錦靠在主車的軟榻上,翻看著秦安送來的沿途州府清單,輕聲說:“下一站是香河,那邊是一般縣城,咱們就在城外紮營,正好看看野外住宿的安排合不合心意。”
朱棣接過清單,手指在“香河”二字上輕輕點了點:“也好,順便看看當地的春耕情況。現在正是播種的時節,看看百姓的種子夠不夠,農具夠不夠用——要是有需要,讓福記集團多送些種子過去,也算為民生出點力。”
夕陽西下時,車隊抵達香河城外的一片開闊地。服務人員迅速搭起帳篷,護衛在帳篷周圍拉起簡易柵欄,炊房車的煙囪很快冒出嫋嫋炊煙。朱棣站在帳篷外,看著遠處的村莊漸漸亮起燈火,聽著服務人員忙碌的腳步聲和遠處傳來的狗吠聲,突然覺得格外安心——這太平盛世,這安穩行旅,正是他畢生所求。
“該吃飯了。”徐妙錦走過來,遞上一件披風,“夜裡風涼,彆站太久了。”
朱棣接過披風披上,看著徐妙錦溫柔的眼神,輕聲感慨:“打了一輩子仗,管了一輩子朝政,現在才發現,這樣安安穩穩的日子,才最難得。這次南巡,不僅是祭拜先祖,更是看看這大明的江山,看看百姓的日子——隻要他們過得好,朕就算退了位,也能安心了。”
帳篷裡的燈火漸漸亮起,映著兩人相視而笑的臉龐。車隊的馬車靜靜停在夜色中,護衛們在大營內外有序巡邏,服務人員忙著將飯菜端進帳篷,遠處的村莊傳來零星的笑語聲。這春日的南巡,沒有宮廷的奢華,沒有地方的迎送,卻藏著永樂盛世最真實的模樣——百姓安樂,江山穩固,而這位年邁的帝王,終於能在晚年的行旅中,好好回望自己一手打造的太平天下。
喜歡永樂大帝請大家收藏:()永樂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