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九幽雖然不是個好東西,卻也並非不顧一切的瘋子,相反很識時務,絲毫沒有挑釁威脅的想法。
打不過藏不住,那就直接跑路,遠走塞外,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之中。
可想而知,許多年後,當老一輩人逝去,大旗門和五福聯盟的後代,隻會記得自家有個名叫風九幽的仇敵,而不是相互之間的血海深仇。
周言清才從京城回來沒多久,再有兩三個月,冷青萍就要生產,他是不願意再往北方走一趟的。
所幸大旗門重立,不是一時半會能開起來的,於是乎周言清就讓楊孤鴻先走一趟,送上一份重禮。
等大旗門正式立派,再去觀禮不遲。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這一趟行程,給楊孤鴻留下了持續近二十年的心魔和執念。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一年後,也就是正德十四年,按照雙方商議,皇帝朝廷用海船派出軍隊,在琉球,扶桑周邊群島駐軍。
最多的近千人,最少幾十人,總共也不到三千,領兵的軍官,大多來自落魄年輕勳貴和天下第一莊。
兵卒數量太少的時候,強者反倒比一個經驗豐富的軍官更能服眾。
海外各小國,也不是沒有抗議,但皇帝派禮部之人澄清,此舉隻是為了保護海路,就是打嘴炮,反正也沒人真敢動武。
然而在扶桑,於海上有生意的各位大名,卻是集齊一部分武士浪人,對大明駐軍發動了襲擊。
經過一番整頓,大明同樣派出海軍,在盟主府的配合下,平息此事,不過並未擴大戰果。
經此一事,海外諸國雖然對大明駐軍頗有微詞,但並未有其他動作。
直到正德十四年底,海運為大明創收不少,朝廷各部門有所盈餘,倒是過了個好年。
然而此時,一支打著大明旗號的海軍在呂宋西北沿岸駐軍。
呂宋國上下雖然不喜,但礙於和大明的友好關係,再者其他地方也有先例,便沒有第一時間驅逐,隻是遣了幾個官員的過來詢問情況。
趁此機會,楊鄴集結本部三千餘人,悍然對臨近的城池發動襲擊,而劉山則在呂宋島西麵虎視眈眈,牽製對方大量兵力。
在開戰之前,劉山楊鄴曾派出細作,將呂宋的情況摸得八九不離十。
呂宋島雖大,但這個國家所能掌控的地域卻有限,人口不過數十萬,軍政鬆散,軍隊總數不過一兩萬,戰鬥力不強。
真正交戰幾次,楊鄴才知道呂宋軍到底弱到什麼地步。
麵對武裝到牙齒,火炮兵甲不缺的楊鄴軍突襲,幾乎一觸即潰,上萬兵士,被追殺二百多裡。
若不是因為戰線太長,楊鄴覺得自己能直接打到都城。
對楊鄴來說,掌控呂宋各地並不難。
呂宋島上,從中原之地來的移民不少,隻要亮出自己大明宗室的身份,打著解救大明百姓的旗號,這些人即便不投靠過來,也很難再被當地人接納。
在這些僑民的幫助下,短短月餘時間,楊鄴便大致掌控了當地區域。
於是再次領本部兩千兵馬,當地仆從軍一千五百餘,稱一萬大軍,東進直往呂宋都城。
呂宋王大驚,匆匆集結一萬五千餘人,號稱五萬大軍抵擋楊鄴軍的攻勢。
在此期間,少不得對國內僑民進行清算控製。
然而短短十天時間,呂宋軍大敗,丟盔棄甲,一部退守都城,一部則是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