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堆的建成,是可控核聚變研究道路上的裡程碑。
某種程度上,也是漫漫長夜的開始。
如果將這一世莫道的人生,濃縮成一句話,
那大概是波瀾壯闊,而振奮人心的。
但如果將這句話包含的一生,重新落在人生中的每一段時間,每一天,
就不可能不是枯燥的,乃至重複的,日複一日的。
長夜堆名字提到的‘長夜’,
遠不止長夜堆建設時的那七年,而是更加漫長的時間。
在這一世選定嘗試突破可控核聚變的方向時後,
莫道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去思考同一個問題。
需要花費人生大部分的時間,反複對著同一個問題發起挑戰。
用一生去嘗試解決一個問題。
而這種情況下,這個問題還遲遲無法解決,進展緩慢,甚至始終沒有進展,
特彆是許多時候,都會發現一條思考的方向走進了死胡同,要不在這條死胡同開出一條新路來,要不就隻能倒回去,重新再尋找一個可能的方向。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都會有一種很強的挫敗感。
如果被一個困難的問題困住半小時,可能有些抓耳撓腮的煩惱。
如果被一個問題困住一整天,可能一整天都茶不思飯不想。
如果被一個問題困住幾天,乃至十天半個月,再解開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種如釋重負乃至強烈的成就感。
而如果是困住的時間是一年,是幾年,十年,二十年……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每天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思考這個問題上……
對於已經度過漫長人生的莫道來說,
對於這些,都還算平靜。
也很少急切,哪怕日複一日,重複著對同一個問題的思考,也就這樣一天天度過下去。
隻不過,即便是對莫道來說,這種情況偶爾也會讓他都感受到一些痛苦。
在經曆過許多次重來,每一次重來增強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
莫道毋庸置疑的,算是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天才。
在學習能力,創造力,專注力方麵,從莫道這一世的老師,到這一世共事的其他研究員,都感到驚歎。
在學習與研究能力方麵,莫道明顯遠超常人。
但即便是這樣,莫道依舊被可控核聚變裡這個關鍵的湍流問題,困住了很久很久。
再搭配莫道前幾世看到的,幾十年後的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進程,
或許這個問題,某種程度上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智力極限。
……
在長夜堆建成過後,
從27年開始,長夜堆開始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運行實驗。
任由外界吵吵嚷嚷,長夜堆也沒有改變最初的計劃。
整個算得上是龐大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團隊,
除了分下去,諸如材料研究等相關研究小組。
整體上,整個研究團隊,就重複著一件事情,
運行實驗,數據分析,調整,恢複長夜堆上一次實驗中受到的損傷,再進行下一次運行實驗。
雖然一些相關技術始終沒有進步,
但整個長夜堆也沒有真得就停下什麼都不乾。
在漫漫長夜之中,長夜堆研究團隊也始終沒有停下來過。
收集更多數據,除了提供給莫道,也嘗試著更多的可能。
而莫道這邊,
在長夜堆的運行實驗等研究工作走上正軌過後,
莫道明顯將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理論研究上。
因為此刻長夜堆再想實現飛躍的進步,
已經不是設計上能夠解決的問題,
而是理論上需要突破。
莫道先前選定的方向,也是理論上的問題。
而對於理論上的研究,
大多數時候,莫道都可以算得上是孤獨的。
在相關領域,莫道掌握的知識,向前踏足的位置,
都明顯和其他同領域研究者,出現了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