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麵的研究上,很少能夠找到交流者。
除了關注長夜堆乃至EAST那邊的數據,偶爾和一些研究員對一些問題進行一些交流,
大多數時候,莫道都是獨自思考。
而長夜堆運行實驗的數據,
對於莫道整個研究和思考的作用,隻能說有。
但大多數時候,隻能夠起一些啟發的作用。
需要解決的理論上的問題,在長夜堆的運行實驗數據中,是沒辦法找到哪怕相對直接的答案的。
而可控核聚變裝置實現上,湍流問題的思考,
大多數時候,也是沒有進展的。
倒是偶爾有些思考時的副產物,讓莫道再陸續再發了一些理論物理方麵的論文。
另外,趁著這段時間,
莫道在首都大學這邊再帶了幾個博士生,算是為可控核聚變研究的下一代研究人員恭貢獻了幾個人才。
……
35年,
在長夜堆實現那一突破性成果過後,再過去八年時間。
這個時候,
明顯整個世界範圍內,其他多方從事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各個團隊,基本上可以說是沒了動靜。
而長夜堆這邊,遲遲也沒有公布什麼新的進展。
有不少人,心態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好像,距離可控核聚變真正商業化,也沒有那麼近。
偶爾,歐羅巴洲,以及阿美利加州為代表的,國外的主要可控核聚變項目有些聲音,
基本也都是其表態說,距離他們可控核聚變實驗Q值突破一已經很近了。
……
37年,距離長夜堆建設完成已經過去十年。
整個世界範圍內,就像是莫道前幾世一樣,
對科技發展的認知,已經相比於幾十年,有了明顯的差彆。
對於科技的飛躍式進步,有不少人都比較悲觀。
當然,這是對於更早之前出生和長大的人來說,對於這個時候才出生的人來說,他們生下來時,就是這樣,也就沒有什麼悲觀的。
……
38年,這一年,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倒是掀起了新一輪的浪潮。
主要原因在於,
曆經了差不多十一年的時間,
阿美利加州的可控核聚變項目,Q值終於突破了一。
在緊隨著的同年下半年,歐羅巴洲的可控核聚變項目也宣布了同樣Q值突破了曆史性的關卡,
甚至達到了1.18的水平。
這其實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在長夜堆實現這一曆史性的突破過後,再有其他的可控核聚變項目突破到這個數值,基本是必然的。
倒不如說,在加大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在這個時候才跟上來,已經是很慢了。
至此,幾個可控核聚變項目的Q值都突破了一。
當年,
歐羅巴洲某國的首領麵對歐羅巴洲可控核聚變項目取得的成就,自信飛揚的表示,
“我們將不顧代價的實現它(可控核聚變),因為它代表著未來。”
然後,僅次年。
華國這邊,
長夜堆公布了最新的進展,就讓其他兩方冷靜了一下。
“長夜堆實現Q值超過2.4。”
但這之後。
繼續追趕的事情沒有再發生,
可控核聚變實驗中Q值突飛猛進的事情,也沒有發生。
而是,再是漫長的平靜時間,
或者說,依舊是漫漫長夜。
喜歡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裡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