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什麼辦法,當時退都退了,現在漲價了,該買還不是要買。”
聽這語氣,李祥知道自己白說了,王秀麗沒聽進去,那就沒必要再多說了,“那買吧。”
王秀麗說道“現在除了一樓和六樓,隻剩一套三樓的,被吳宇他家定了,還就是二樓,那我們就要二樓吧,你有什麼想法。”
李祥想了想,現在自己家住的是單位九十年代建的預製板樓,當時覺得一樓又吵蚊蟲又多,選了個六樓。預製板的房子建的快,但缺點也很明顯,樓板縫隙之間沒有處理好,裝修好的房子堅持不了兩年就各種開裂,而且隔音很差,這也是李祥經常淩晨就聽到父母開始閒聊的一個原因。好在自己家屋頂沒有漏水,真的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由於是邊戶,冬天屋裡的暖氣就不太管用,家裡明顯偏冷。
綜合這十多年住的感受,李祥覺得也沒什麼要求,道“現在應該沒有預製板的房子了吧,隻要這個房子是現澆的,樓層其實也沒得選,不要一樓太吵,不要六樓怕防水沒做好漏水,那隻剩二樓了,那我就一個要求吧,不要邊戶。”
王秀麗說道“確實,邊戶冷了點,這點我也同意。這個房子不是預製板,什麼年代了,再建預製板房子賣都賣不出去。”
“那我就沒什麼要求了。你們看好了要買那,我還能說什麼。”
“那行,我讓你張阿姨再去交定金,我這就買票回去辦手續。”
這一次王秀麗風風火火,怕再耽誤,房價還要漲,第二天就請假回去買房子了。對於這種大事,劉永君很痛快的答應了請假。
關乎一個家庭的大事,這次很順利的達成了,也很快就真的落實了。
李祥對這個房子隻是出了點意見,其餘一概不知,好像家裡一直都是這樣,很多事情父母不到必須要說的時候就不會把實情告訴他。
李祥也沒多想,母親回去想必是會辦妥當的,自己安生上班即可。
日子總不會一直安靜,這天,楊勤通知大家,現在住的這個小院租期要到了,項目部領導開會研究,不租了,實驗室和監理搬到攪拌站去住,而測量則直接搬回項目部。
這一消息屬實讓實驗室幾人覺得自己像後娘養的。
攪拌站門口朝南正對著雪城大道,一邊是高速路,另一邊就是施工便道和在建工程,車來車往,不說噪音了,灰塵特彆大。而且到攪拌站去住,那就是住活動板房,現在正值冬季,活動板房密封不嚴的話直往裡透風,而回項目部住的鋼筋混凝土房子,則沒有上述問題。
那又能怎麼辦呢,領導這麼決定了,即使心裡再抵抗也得搬過去。
李祥和程冰去看了攪拌站專門給騰出來的房子,由於現在實驗室還剩5個人,就預備了三間房,這三間房位於整個攪拌站的東北方向,房子背後沒有圍牆,就是施工便道。新的辦公室在搭建新的活動板房,在攪拌站的東門旁邊,而衛生間則在東麵靠南的位置。
總的來說,等活動板房搭建好,有了新的辦公室,幾人就要搬過來了,還有一點,雖然不再是旱廁,但上個廁所都要走200米,還是在寒風冷冽的時節。
工人們乾活無疑是迅速的,沒幾天活動板房蓋好,通電安裝好燈、空調後,沒有任何裝修可言,通知可以實驗室可以入駐了。幾人知道沒法拖下去了,挑了陽光明媚不太冷的一天,浩浩蕩蕩搬到了攪拌站裡。
李祥和周浩住一屋,兩人以前交流不多,一開始兩人都十分客氣。
除了搬到新的地方,睡得不太好以外,辦公室小了很多以外,跟以前也沒有什麼不同。
實驗室和監理還是單獨一個食堂吃飯,這裡麵當然是為了照顧監理,畢竟攪拌站更多的是民工,夥食上差得多。
而不出意外的,意外總是會出現。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攪拌站用水是打的水井抽上來的水,水管都是暴露在外的,晚上沒人用水,第二天早上起來,水管裡的水被凍住了,眾人用水成了大問題。
水凍住了可以到彆處去拉水,但是天氣太冷,把廁所也凍住了才是最難辦的。
後來,攪拌站站長想了個辦法,在攪拌站找了個角落,挖個大坑,用木板圍起來,在冬日裡臨時解決上廁所問題,而這個大坑在西南角。
於是,李祥喜提幾個月冬日橫穿攪拌站約400米露天旱廁體驗卡一張。
每次蹲在那的時候,如果有人還羨慕有編製的yang企工作,李祥真的想請他來凍屁股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