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十年磨一劍,不快劍也光。
十六年用來磨劍的話,起碼也能磨上一把半了,結果你海岸汽車廠磨了這麼多年,冷不丁給大家背後來上了這麼一槍,令人眼前一黑的同時,屬實有點離譜了。
車怎麼樣姑且不論,宣傳片反倒是在這種極度抽象的內容和操作之下,迅速的躥紅整個網絡,車好不好另說,這活兒實在是崖城第一狠活兒。
各個平台上的評論數也紛紛破萬。
“什麼鬼?這是不造車轉行做自媒體了嗎?”
“彆的不說,受害者長的還挺標致。”
“嘶哈嘶哈……”
“等等,好像廠長就是他!”
“明白員工們為啥那麼高興了,真情流露,實在不像是演的!”
“忽然很理解為什麼十幾年的時間你們換了六個廠長了……”
到最後,視頻裡鋪天蓋地的彈幕全都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廠長祭天,法力無邊!’。
季覺祭沒有祭天,尚同文是不知道,但他現在已經忍不住想要把尹朝陽祭天了!
這廢物昨天的時候還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跟自己表示隻要自己在一天,海岸就永遠隻能造小三輪,隻要自己活著,就彆想回歸汽車市場……
結果呢?
這特麼才幾個小時?
人家的車都已經庫庫往外拉了,一輛接一輛啊,狗東西你特麼怎麼還活著?
董事會的問責,家裡那些老東西的命令,海洲軍部之內的詭異氛圍和事態,東城方麵的態度,寰宇方麵的不滿,還有那些直到現在都還在錙銖必較、死摳著那三瓜倆棗的同行們……
這些亂七八糟的麻煩堆在一起,再加上一輛不知道哪兒憑空蹦出來的黃瓜,一時間,尚同文居然被搞的焦頭爛額。
匆匆從東城總督府趕回來之後,他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了回聲的車間,再看到那一輛破車的時候,便再忍不住想要抄起斧子來把這破玩意兒劈成粉碎!
去你嗎的黃瓜!
而整個車間一時間也沉默了下來,沒人敢大聲喘氣。
一時間,聚光燈下的黃瓜也變得越發顯眼了起來。
平心而論,這玩意兒的賣相確實不錯。
長兩米九,寬一米五,高一米六,沒錯,這就是一輛寶寶巴士,剁椒魚頭。
一改往日的摳門風格之後,這次至少在金屬車身噴過了一層漆,晶光璀璨,搭配上那個越看越順眼的魔性黃瓜LOGO和清新淡綠的配色,竟然讓人感覺小小的也很可愛。
可除此之外……
“這壓根換湯不換藥啊。”
拆掉車殼和那一層塑料裝飾,直接看內構的時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再狠狠吸了幾口冷氣。
怪不得這麼眼熟呢,全特麼是老朋友!
除了方向盤是個圓的,多了個輪子,和你們廠的三輪車有區彆嗎!
看看這個底盤,看看這個車框,看看裡麵的老三樣配件吧……每個地方都似曾相識,每個細節都寫滿了熟悉。
完全就好像是花生和豆角那一夜喝多了之後搞出來的鬼玩意兒!
三輛車擺在一塊都會讓人擔心被三消了。
多了個輪子,換了個方向盤,升級了一下配件、換了個引擎之後,加了一層雞零狗碎的內飾之後,就這麼水靈靈的拿出來當車來賣了!
唯一的亮點,恐怕就是之前花生的車身出現過的一體成型、硬到令人發指的流體塑形鋼所製作成的車框了。
安全性各種意義上的拉滿。
媽媽再也不怕我轉生到異世界了!
可是,除此之外……
“完成度真的好高啊。”
有人失聲呢喃。
雖然構架上采用了諸多市場上常見的老方案來規避問題,毫無亮點且乏善可陳處處縫合,可偏偏……縫的渾然一體!
即便是受限於成本,放棄了滿分的答案,可除此之外,偏偏卻找不到任何扣分的地方。
就好像正確的答案總是千篇一律,而錯誤的選擇和結果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百花齊放一般。
這些問題往往都出自設計師未曾實踐的靈光一現,一拍腦袋,俺尋思,我覺得……甚至是生產過程之中的失誤、缺陷,乃至工人的疏忽和誤操作。
從鋼材、橡膠、配件、線纜和設備一直到完整的汽車,中間需要注意和付出時間成本逐步去完善的地方簡直不計其數。
鬼知道哪個環節的組裝或者設計會導致什麼後果。
沒有海量的測試和經驗鬼才知道氣門室蓋墊的材質問題遇熱膨脹是發動機漏油的罪魁禍首。不經過足夠的碰撞測試,誰也想不到保險杠安裝位置會導致追尾撞到燃料箱。
從空調濾芯到車門鎖芯、壓力軸承的設計甚至車門線束的進線端和出線端……要避雷的地方太多了,容易出岔子的地方根本數不勝數!
可偏偏,在這一輛黃瓜之上,根本找不到那種老廠設計師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問題和破綻。諸多細節上哪怕做不到完美無缺,可卻找不到什麼明顯的錯處和缺陷。
太成熟了。
成熟的根本不像是一個海岸這樣停產停工脫離了市場十幾年的落伍老廠,整個車型就好像通過了前期的諸多車型的測試和迭代,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技術再次生產出來的完成體。
就好比在洗浴會所裡,一個錐子臉人造鼻梁濃妝豔抹眼眸似水業務嫻熟的成熟大姐姐依偎在你的胸口,跟你說:“大哥我是第一次出來做的,家裡人不知道。”
鬼才會信呢好吧!
尤其是引擎……
謔,大家都在猶豫著要不要叫一聲叔叔了!
這特麼都什麼時代了,用的還是十幾年前海岸老款山寨小麵包的設計,充其量,在原本的基礎上做了那麼一丁點改進。
本來是最無足輕重的地方,可等測試部門遞交了百公裡的滿載油耗比之後,所有人的表情都忍不住抽搐了起來。
就好像看到一個三十歲的老登闖進了世界運動會短跑現場,然後跟著發令槍,在一群十幾歲的小年輕裡跑出了前三的成績一樣。
這特麼的什麼鬼?!
一個改進型的低端公版設計,油耗居然追平了如今市場上最新的引擎方案?這技術能力,你特麼的跟我說你是停產老廠?那大家是什麼?小綿羊生產商麼?!
在反複測試之後,所有人的目光落在發動機進氣歧管上的噴油器,呼吸漸漸粗重起來。
就仿佛乏善可陳的老畫上那一抹點睛之筆一般,不可思議的,化腐朽為神奇!
“剛剛收到消息,幾個小時前,黃瓜上市之前的那天,有人在荒州黑城專利局,注冊了這一款引擎的噴油器燃素霧化的改進設計專利。”匆匆而來的助理低聲報告,“專利持有者,是之前被海岸並購的一家三輪車製造廠……”
尚同文的臉色鐵青,揮了揮手,從牙縫裡擠出一聲冷笑。
事到如今,就算反應再遲鈍的人恐怕也都明白過來了。
“好一手瞞天過海啊。”
恐怕,從一開始所謂的花生和豆角,那一副專注小三輪生產的模樣和姿態,全部都是海岸故意放出來的煙霧彈。
所有的操作和探索,乃至瘋狂的生產和銷售,一切全部都是為了新車的設計和生產而進行的試探。
所有的工藝流程和設計問題乃至缺陷,都在先前的批次和生產中探索完成了,萬事俱備。
整個海洲,所有的購買者,全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免費幫海岸汽車廠乾了兩個月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