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沒有祖國!
我討厭過渡章節……寫不來啊……這是今天第一更,還有一更晚上更新。
----------------------------------------------------------------------------------
儘管拿破侖時代時奧地利帝國的經濟曾一度陷入低穀,但戰後維也納會議的利益分配卻可謂讓奧地利人獅子大開口了一番。
如果有人問道是什麼支撐住了看似窮途末路,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哈布斯堡家族。那麼很可能有人會回答是梅特涅,也有人會回答是拉德茨基,但事實上這些說法並不準確,甚至很片麵。
支撐住奧地利帝國,讓它堅持到一戰的並不是什麼名臣將相,而是來自布拉格、維也納和米蘭的大把稅收。
波西米亞地區對奧地利帝國的重要性僅僅隻亞於首都維也納,如果有必要的話,奧地利人甚至願意交出整個匈牙利用以保住波西米亞——或者準確的說是布拉格,也即卡洛斯此行的終點。
布拉格是一座風格十分複古的城市,中歐地區的科技發展遠遠沒有英國那麼迅速,在英國工業革命迅速醞釀的當兒,整個中歐依舊保持著田園牧歌的原始風貌。儘管在文化——例如哲學方麵中歐的學者們可能要遠超那些異國同行,但在其他方麵他們隻能自愧不如。
在卡洛斯看來,布拉格和米蘭或是都靈非常相似。整座城市填滿了兩到三層的磚石建造的小樓,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色的店鋪——諸如成衣店或是咖啡館,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說著德語和另一種類似德語的語言,卡洛斯猜測這大概是本地的捷克語。
波西米亞人,或者說捷克人,他們的波西米亞王國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中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但它最終還是同匈牙利一樣拜倒了在哈布斯堡家族的褲襠下,成為了奧地利人統治的另一個中心。
卡洛斯在來布拉格之前當然做過非常細致的調查,都靈的圖書館裡保存了大量的曆史資料,其中便包括了波西米亞地區的曆史。雖然卡洛斯並不能指望自己看幾遍就能過目不忘,但他還是記下了不少相對重要的內容。
捷克人並不喜歡奧地利人(或者說德意誌人)的統治,在曆史上波西米亞地區經常爆發大規模的起義與運動,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胡斯戰爭和三十年戰爭。在歐洲的三個炸藥桶中,波西米亞的地位要遠遠高過巴爾乾和波蘭。
但即便是如此,奧地利人也不願放棄波西米亞。哈布斯堡家族寧願因為波西米亞人民不斷地反抗而陷入無休止的戰爭也不想看到放棄波西米亞而瞬間造成的財政崩潰——這其實和北意大利一個道理,奧地利人寧願承受這些金融中心的不斷暴動和起義也沒有打算放棄它們——不間斷的起義對於奧地利人來說相當於身體中毒潰爛,而放棄那就是直接把奧地利人的心臟給掏出來了,這也正是奧地利帝國近代史上悲哀的一部分,一步步走向崩潰的帝國隻能依靠飲鴆止渴的方法來苟延殘喘。
布拉格的看守並不嚴密,卡洛斯僅僅隻是支付了一些萊茵盾便通過守衛進入了城市——這或許和布拉格出了名的自由風氣有關。與封建保守的奧地利帝國大相徑庭的是,布拉格是整個歐洲自由主義氛圍最為濃厚的地方,奧地利人對於布拉格的需求僅僅隻是它上繳的稅金,至於城市的發展方向麼——他們不想管也不敢管。畢竟有過去三十年戰爭的前車之鑒,再次點燃這個火藥桶的結果奧地利帝國恐怕會難以承受。
卡洛斯漫步在布拉格城古老的街頭上,青石碼成的道路寬闊而又整潔。與繁華但又肮臟的維也納城不同,布拉格同樣甚至繁華更甚的街頭更加的乾淨整潔——卡洛斯甚至能看到有不少也不知是自發還是受雇的市民在打掃街道——即便是定期派人上街清掃的威尼斯也做不到,威尼斯整潔的緊緊隻有城市內的大道,而布拉格甚至連邊邊角角都能做到乾淨整潔。
卡洛斯一邊在感慨捷克人民的勤勞與能乾,同樣也不忘思考接下來的行動。
儘管現在卡洛斯身在布拉格,但僅僅隻是漫步街頭住宿旅店顯然是不夠的,卡洛斯身上的財產雖然還有不少,但根本不足以支撐他接下來可能會在布拉格度過的數月甚至數年時間。
雖然在威尼斯光榮戰死的老師帕累托留下了不菲的遺產,但這些財產大部分都被攻入的奧地利人洗劫,隨後被臨時政府充公——卡洛斯現在所擁有的財產還是臨彆時均分的總部資產。
城市教堂鐘聲敲響了三下,這代表時間已經到了中午。已經在布拉格閒逛了整整兩天的卡洛斯按照慣例走進了旅店附近的“哲思”咖啡廳。
在布拉格的街頭,咖啡廳是最常見的建築物之一。毫不誇張的說,布拉格咖啡廳的密度甚至達到了兩條街三家的水平——這顯然與布拉格人閒適與富足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布拉格市民都能夠在閒暇時去咖啡廳裡喝上一壺,欣賞舞台上表演的戲劇和詩歌悠閒地度過一個下午。
卡洛斯推開“哲思”的木門,坐到了一處靠近街道的座位上隔著毛玻璃欣賞窗外的景色。歐洲的玻璃工業在這個時代並不能說發達,卡洛斯也並不知道這種毛玻璃價值幾何。但布拉格城內經常能夠看見使用這種毛玻璃的窗戶,在他看來價值應該不算太高。
事實上布拉格城的手工業和農業相當發達,這裡是中歐的紡織和冶煉中心。能在彆的國家和地區賣大價錢的的毛玻璃在布拉格卻僅僅隻是普通人家都能用得起的簡單裝飾品。若是卡洛斯知道了,恐怕要感慨交通和科技的不發達才會導致這種現象產生吧。
卡洛斯向侍者要的咖啡和牛排已經好了,由於布拉格同樣也是中歐農業中心的原因,這裡的肉類價格同樣也是平易近人,至少普通的市民人家都能吃得上牛肉——這在偏遠的俄國和北歐是貴族才有的福利,而在其他西、中歐國家,普通城市居民雖然能吃得上牛肉,但頻率也達不到布拉格人的地步。
不過卡洛斯並沒有想到這一茬,“哲思”咖啡廳烹製的牛排彆有一番韻味,卡洛斯正在一邊費力地切著牛排大口咀嚼,一邊欣賞著咖啡廳中央舞台上表演的戲劇。
說是戲劇,其實僅僅隻是咖啡廳招徠客人的一種手段,這些三三兩兩的流浪藝人們接受咖啡廳的雇傭後便會在咖啡廳裡表演各色演出——有時候是兩三人的小品劇,有時候是出色的民謠和演唱,更多的則是吟遊詩人們的詩歌表演——曾經也有過咖啡廳邀請教堂裡的神父過來做免費的演講,但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咖啡廳裡現在表演的劇目是捷克人的傳統劇《擲出窗外》,這個劇目講述的是胡斯時期的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兩名藝人很出色地完成了這部本該是數十人共同表演的劇目,演出的最後,整個咖啡廳裡響起了經久不衰的掌聲。
卡洛斯也大概從這個劇目裡了解到了一些布拉格的曆史,這讓他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內德維德夫人——”卡洛斯叫住了剛剛收完另一桌付款的老板娘,向她詢問道“請問店裡還缺人手嗎?”
“還缺幾名侍者,不過在談這件事情之前——”穿著花格子布連衣裙的胖老板娘內德維德夫人伸出她那隻粗壯大手指了指卡洛斯麵前的餐桌“先把帳付了。”
內德維德夫人的小店如果算上剛剛加入的卡洛斯,剔除掉打算離開的兩名藝人——那麼滿打滿算總共隻有五個人——布拉格城內和“哲思”差不多大的咖啡廳的人手至少也是它的一倍。
卡洛斯並沒打算詢問這個問題,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至少卡洛斯現在已經在布拉格安頓下來了,咖啡廳給的薪水雖然不高,但足以支撐他在布拉格的生活與活動。而好心的內德維德夫人也允許卡洛斯借住在咖啡廳裡——這下他連房租都能省下來了。
但對於卡洛斯來說,在布拉格安頓下來隻是第一步。他不可能就這麼在布拉格混吃等死的度過數月乃至數年的時間。身為中歐自由之都的布拉格顯然能夠成為他表現、鍛煉自己的舞台。
維也納會議所議定的和平之下,暗流正在湧動。自由萌發的歐洲不會就這麼心甘情願地屈服於封建君主們的統治,拿破侖的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他的思想卻隨著他的征服之路向著整個歐洲傳播來開。
卡洛斯帶著自己的行李搬到了咖啡廳裡,兩層的咖啡廳一樓是營業區,二樓則是內德維德夫人和幾名寄住在這裡的店員的起居室。卡洛斯拿著從內德維德夫人那健壯的手中接過的鑰匙,打開了分給他的房間的房門——這裡以後就是他在布拉格各項行動的據點了,至少在他找到新的工作和房子之前的確是如此。
“乾!”打開門後的卡洛斯暗罵了一聲“這屋子多少年沒清理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