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看著熊熊的爐火,皇帝點了點頭。
石炭的記載他看過,那東西在屋內放炭火盆,清晨屋內人中毒死掉,他也是知道的。
宋朝這個時候,沒有煙囪,隻有火盆。
乾淨的上等好炭還行,用煤,基本上等同於自殺。
無解。
“姑丈,這爐是陶製、銅爐,還不夠好,有時候會漏水。侄兒正在讓人嘗試著用鐵製。在另一間屋,將水燒熱了,用銅管隱藏式傳到屋內,銅管內的熱水會在屋內散發熱量,變成涼水流回爐中,再變熱,再流回屋內。”
“好,這個無毒嗎?”
劉安指著陶管“這叫煙囪,毒氣排到外麵,被風一吹就散了。”
皇帝又問“這爐火瞬間能將鐵燒紅,用可用冶鐵?”
“姑丈,不行。這個要再想辦法,侄兒正在安排人嘗試,直接用石炭來燒,鐵是脆的,一碰就斷。嘗試先煉成焦炭,而後再加入雲石,或可解決,但侄兒沒那麼多錢不斷的嘗試了,石炭要錢,鐵也要錢,建爐也要錢。”
“錢,不是問題。”
提到錢,皇帝很氣粗。
劉安又帶著皇帝去看了仆婢房的小蜂窩爐、帶陶水箱的中蜂窩爐、以及大通鋪內帶著烤餅架和大陶水箱的三眼蜂窩爐。
皇帝大概明白了。
這些東西若真的能用,尋常百姓家,宮裡禁軍的軍營,宮中宮女太監的屋。
皇帝問道“石炭成本如何?”
“姑丈,我在焦作找到一個很小的石炭礦區,挖出來臣自家夠用,給宮裡也夠用,但汴梁城好多人。”
“有派人尋找大礦區嗎?”
“有,在並州。並州的超級大礦區,挖出來夠汴梁城燒一萬年。”
提到並州,皇帝的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皇帝叫張齊賢去並州,這家夥不去,然後溫仲舒竟然為了不去並州,要請辭。
這兩個貨,讓皇帝非常、非常、非常的失望。
可眼下,二品大員,也沒人可用。
皇帝坐下了,就坐在劉安府仆婢大通鋪上,伸手拿起夾子將爐內的烤菱角取了幾隻出來,默默的撥著吃。
吃了兩隻菱角後,皇帝說道“姑丈對並州心中有人選,可他們不願意。”
劉安捧著一碗水上前“姑丈,侄兒官小職微,有些話不敢說。”
“關起門,家裡說話。”
劉安官小職微?
皇帝隻知道劉安年齡小,論官職,劉安官不小了。
劉安說道“姑丈,若無可信之人,就多派幾個人,相互監督,相互製約,每個人分配不同的任務,這些人合起來把事作好,也不是不行?”
“這個思路有意思,那就並州,你說說。”
“官家,礦區的事是苦力活,無論是官辦,還是商運,這是一個消耗人力,又苦又臟的活。而且礦區一動,就是數千人,加上運輸,這個一定要船運,所以就這石炭,怕是萬人,數萬人的事。”
皇帝點了點頭。
人沒問題,原本販柴炭的可以去販石炭,也可以調兵馬管製。
皇帝想了想說道“並州要安排一得力的,可靠的武官。你繼續。”
有武官,劉安心中狂喜。
劉安壓抑著內心的歡喜,繼續說道“石炭關乎汴梁城冬天取暖,那麼,商人販運,要有人管稅收。修路,擴建碼頭,礦區士兵的吃飯、軍餉,要有管花錢的人,再請禦史台派人監督。最後,派一四品管並州民生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