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思考了好一會,劉安的想法有可取之處。
但也有問題。
皇帝再問“若遼軍南下,當如何?”
“武官去對付就是了,他們領俸祿就應該為姑丈出力,並州設一個府,加上原先的官有七個人,五個人就打,武官帶兵去打,五個人說守,武官帶兵去守就是了。”
皇帝有點猶豫。
朝堂之上,人多了不辦事,整天光是吵了。
七個人分權,不是不行,但這些人光吵不辦事,怎麼辦。
劉安又說道“七個人投票,不允許棄權,票多的一方有理。”
皇帝點了點頭,又在爐子裡夾了幾隻菱角,一邊吃一邊想。
很快,人員安排皇帝就有數了。
一個武官管城防治安,一個武官管礦區同時管禦敵。然後管花錢的,收錢的,審核的,這就是五個人了。
再加上管民生的,以及一個禦史監督這些人。
七個人配齊。
五文二武,這事或許能行。
武官肯定不主事,但武官隻管自己那一片的事,依北防七軍的條例,那麼軍中再配一個監軍,監軍隻管監督,不參與七人會議。
不行,不夠。
皇帝又有了新思想。
再加兩個人,加一個管刑律的,加一個武官負責民夫訓練。
六文三武,這個配置可行。
皇帝已經打定主意,一會宴會上少喝一點,然後與三相還有李沆把這事商量一下,既然沒有人願意去並州,那麼並州可以嘗試一下分權製。
劉安在配皇帝往外走的時候,小聲說道“姑丈,能否給今科狀元王曾一個機會,去並州曆練一番?”
“行。”
狀元王曾,這個人可用。
在靈州就立下大功的,皇帝很滿意這個人。
劉安鬆了一口氣,六個文官已經安插了一個王曾,接下來就看寇準的了,看寇準能不能安插最少一個,或是兩個主戰派。
這樣,五比四,或是六比三。
並州這邊,就有文章可以作了。
劉安陪著皇帝回到正廳,寇準等人已經陸續到了,來了第一件事不是坐下喝茶,而是去側屋換衣服。
然後寇準等人,也要去看看,為什麼劉安的家裡就能溫暖如春。
寇準等人的夫人去了後院。
後院,郭皇後正在和潘秭靈吃奶油冰淇淋。
冬天吃冰!
好爽。
特彆是在這個溫暖如春的屋內。
曹家大娘子一進屋就說道“六丫頭嫁的是汴梁城最好的,誰家冬天有這般暖各。”
潘秭靈迎上去“我家官人常說,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冬天暖如春的法子就是在書中讀出來,而後安排家中工匠多次嘗試,自漢以來,有人用,但用的這般好,自然是都在書裡。”
郭皇後聽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