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秭靈也剛剛到家,她是參加貴婦們的宴會了。
見到劉安,潘秭靈那隱藏的一整天的興奮終於有地方宣泄了,拉著劉安的手就往屋裡走“官人,你猜不到,娘親見到黃瓜之後那臉上的表情。”
劉安反問一句“娘親沒發火?”
潘秭靈笑的象一隻可愛的小狐狸“當然發火了,而且火氣還很大呢。不過,沒有人知道冬天怎麼會有黃瓜的,咱家的菜棚隻有最可靠的家仆才知道在那裡,還有最可靠的家丁與莊戶護在四周。”
“十根黃瓜一貫錢!”潘秭靈笑的很暢快“但,我還是不願意。”
“還有,還有。那水晶鹽燈,大娘娘與娘娘用的好,許多人都來求,這次我聽你的,沒再送人,而是換了許多錢。”
聽完這話,劉安說道“人情差不多就行了,再多也沒用。有時候把人綁在一起的是共同的利益,人情總有上限的。你看看王欽若,多麼風光,可他被流放的時候沒有人送,人情與性命,還是性命更重。”
“但是,利益就不同了。若是王欽若被流放,讓汴梁城百官的家產少一半,你說會不會有人出來保呢?”
潘秭靈沒聽懂,劉安也沒再解釋。
潘秭靈倒是很是開心的給劉安講著她回家後與娘親承安郡主鬥法的樂趣。
大勝。
狠狠的榨了一大筆錢回來。
劉安聽著樂了“娘子,我給你講個故事。”
“恩。”
“從前,有兩個大商,其中一個欠了另一個好幾千貫。年輕的這個商人就提出,要娶另一名商人女兒為妻,這欠的錢可以減免,那商人就答應了。然後兩人就成親了……”
劉安還沒講完,潘秭靈就說到“這有什麼用,成親之後,怕是那家的新婦回門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討債!”
“啊!”劉安很震驚。
潘秭靈卻是一臉的淡然,在她想來這才是正常的發展。
確實,這個故事原本的結局就是這樣,新婚第二天,新娘子就問自己的男人,自己的父親欠了多少錢,然後就去討債了。
這是一個後世現代的段子。
潘秭靈說道“當然要討了,不討回來的話,那損失就很大了,最終錢也不知道歸誰呢。”
劉安笑著點了點頭。
沒錯。
大宋就是這樣的,家裡子女多的話,這財產分配一直就是大戶人家內部的一個大矛盾。
潘家的財產,分有族產、家產、房產。
這個家產就是潘家現在公有的財產,房產就是各房的財產。比如潘秭靈就屬於潘家第五房的嫡長女,而潘秭靈還在親哥哥,親弟弟,親妹妹。
大宋,嫡庶分的不是那麼細。
劉府呢。
劉浪的財產沒劉安什麼事,劉安已經自立門戶。但,劉浪店鋪內,因為劉安又投資,所以有劉安一份。
所以,劉府的財產是商產、家產。沒分房,也沒有各房的私產。
潘秭靈一邊和劉安說著自己回家的趣事,一邊給劉安報著家產。
“官人,眼下咱家長財已經存夠三年的。不算已經投出去的錢,可隨時動用的已經有五萬貫。”聽到這話,劉安第一反應就是“加零花錢?”
“不行……”剛拒絕,潘秭靈也感覺不儘人情,馬上改口“那加一點吧,每個月加三百文,這已經很多了,加了足有一成呢。”
“感謝娘子。”
零花錢。
劉安已經在不乎了,但這是麵子問題。
雖然劉安基本不花錢,必要的請客、應酬,這些不走零花錢的賬,吃穿用度也同樣不屬於零花錢。
劉安和潘袞不一樣,潘袞整天想著出去鬼混,零花錢自然是永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