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子嬰說道“有人打探過,這裡的主力是部族軍,是渤海國原先的人馬,有一千京行營的人馬在這裡。部族軍有多少,不知道。”
李歡問“我們有多少人?”
“我的人有六百人。”
“乾他。”
“好。”花子嬰竟然沒有半點意見,立即吩咐自己的人準備戰鬥。
船不多所以帶的馬也不多,二十匹馬被牽到了冰麵上然後掛上了雪橇,雪橇上開始將一些軍械與裝備堆上去。
最後還有兩隻箱子,李歡與花子嬰幾乎是同時吩咐“這箱抬回去。”
這兩隻箱子裝的是點燃是陶瓷手雷,非到萬不得已兩人是不打算使用的,這是劉安在宋遼之戰中即將使用的秘密武器,現在暴露的話兩人都擔心遼人會有防備的手段。
劉安給他們這些,事實上也沒打算隱藏這個秘密。
武器就是用來使用的。
當然,武器的製作機密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根據曆史,遼國最初的戰鬥力量就是騎兵,而且軍隊也是以騎兵為主的。在中後期才有了投石火炮,這便是宋朝的技術。
以投石機投出可以燃燒或是輕微爆炸的火藥包。
這種行為在劉安眼中,何其可笑。
花子嬰有六百人,李歡這裡大部分是船上的水手以及水兵,陸戰力量隻有二百人。
八百人整裝,馬蹄包上布,一行人快速的往遼國東京道蘇州鎮奔去。
這裡,以後的名字是金州,而後叫大連。
半個時辰後一行人到了碼頭,花子嬰打頭陣,親自帶了四十人分成八隊,快速的將碼頭的哨兵清除乾淨,然後李歡到了帶著五個五十人隊快速的進入營房將還在睡夢中的碼頭守兵解決。
因為是冬天,冰已經了封了海邊,船都停靠在碼頭也被海水凍在冰上,留守的人也就是一百多人,隻是負責防火。
碼頭上花子嬰劃亮一隻火柴盯著火苗對身旁的人說道“風不大,從西北方向吹來,去淋火油。”
一隊人扛著桶往西北方向跑去。
要給所有的船都淋上火油不現實,所以花子嬰選擇了上風口。
李歡走了過來“花兄,我是這樣想的。”李歡說完蹲在地上開始畫“從遼人的蘇州鎮到這裡有兩條路,一條是繞海灣過來,另一個就是從橋上過來。”
花子嬰在地上也跟著畫了幾條線“還有一種可能,他們不來。”
“不來?”
花子嬰點了點頭“從碼頭上的守軍數量來看,遼人並沒有多重視這隻水師力量,你看這些船,最多不過八百斛,而且沒有真正的戰船。最大的兩條船還是高麗戰船,近海的五百斛運輸船占了大多數。”
“恩。”李歡認同這個說法。
遼國擅騎兵,對水師根本就不懂。
遼國的水師力量來自原先的渤海國以及高麗人,因為遼人不喜歡在船上,所以水兵幾乎全是原渤海國的人。
為了防止這些人作亂,所以遼國並不願意發展水師的力量。
水師在遼國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