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此時,大宋國庫年總收入差不多是七千多萬貫。
皇帝鬆了一口氣,既然能撐得住還緊張什麼。
遼與宋的養兵成本差異巨大。
遼國除極少數精銳部隊之外,其餘的士兵沒軍餉、馬匹武器自備。而大宋要給士兵糧食、衣服、軍餉、武器以及軍需物資。
遼國對傷殘的士兵,輕傷不管,重傷直接扔掉自生自滅。大宋有傷殘補貼、對戰死的士兵家屬有照顧,或給錢糧,或減免稅務,或是武官的話還安排女子接任其原本享受的同官階俸祿等。
就拿這個成本來說,宋國軍費的支出是遼國的五倍以上。
為什麼劉安不敢和幽州死磕,因為遼國南京,也就是幽州以及周邊州府在冊的士兵有五十六萬。
而西京,也就是大同府、雲內州一帶州府有三十三萬兵力。
若非這次西州、六穀派出精銳助戰,有黨項人傾其全力出兵,劉安要打下大同隻能說未必。
可以說遼國的重兵都釘在大宋一邊。對高麗方向的東京府,才五萬兵馬。
既然能撐得住,皇帝就問了“能撐得住,那就打吧。”
“臣以為……”王旦一咬牙“官家,國庫需要錢,需要新的收入來源。否則臣反對再戰,國庫依現在的每的積存,不足以應付寇相公預測的五年之內新的一次宋遼大戰。”
皇帝當下就怒了“掙錢的事,如果朕能解決,要朝堂上那些廢物乾什麼?”
“臣,明白!”王旦還能說什麼。
寇準也是一頭汗,他內心也有一筆賬,若每年增加不了兩千萬貫的收入,下一次宋遼大戰大宋未必能拿得出足夠的錢,那時候一但需要戰時征調,這就要傷及民生了。
皇帝又說道“說第二件事吧。”
劉安說的第二件事就是,他回京之前想請官家派人整頓北方三路的吏治,還有北方的軍製變革。雖然與遼人進行了和談,但依然不得不防,所以北防依舊很重要,而且劉安還想修整隋南北大運河,要八百萬貫。
這次沒等寇準開口,王旦直接就說道“臣以為,京官冗餘之臣調往北方,李公在,臣以為有李公既可整頓北方三路的吏治,無需再派人。”
“那就這麼定了。明天回汴梁,朕要去鹹平縣看看,這所謂的示範縣。”
“臣遵旨。”
皇帝站了起來“那,行文吧。”
“是!”
皇帝準備離開的時候,寇準又上前“官家,臣還有一事。”
“重要嗎?”
“很重要,請官家留步。”
皇帝又坐了下來,示意寇準開講。
寇準說道“官家,臣查閱了這次宋遼大戰的情報,臣有一個擔心。我大宋禁軍眼下留存二十九萬人馬,而遼國的宮帳軍還有約四十三萬。”
寇準說的用現在的話理解就是,宋遼兩國正規軍的人數對比。
緊接著寇準又說道“官家,我大宋廂軍這一戰之後,在冊的不足二十萬,而遼國中京、上京還有百萬以上的京州兵。臣擔憂。”
這廂兵與京州兵就是二線部隊,也可以理解為後備兵。
雖然大宋有巨大的人口優勢,但招募的新兵是需要訓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