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這一晚,劉安小醉。
次日,就連劉安都要開始齋戒,畢竟麵子活是要給到了。
齋戒,幾位來自京兆大寺的高僧非常擔心這位安平候劉安受不住,七天時間每天隻有清水與乾餅,而且還不管飽。
所以,幾位高僧特意安排了一個獨院給劉安。
若是開個小灶什麼的,不至於被人發現。
齋戒的第二天,呂龜祥來了。
“怎麼樣?”呂龜祥往劉安身邊一坐,拿起劉安的茶壺就給自己倒了杯茶“恩,茶不錯,看來這不是磨成茶粉也能喝。”
劉安一伸手,從炕桌下麵抽出一個盒子遞了過去。
呂龜祥打開隻看了一眼又給推回去了“我這種年齡少吃一口餓不死,這應該是京兆府鄧家糕點鋪子的貴妃酥和靈沙,相傳當年這鄧家可是給虢國夫人府上作過廚子的。”
劉安說道“這是悲毅大師給我的。”
“嘿,這老和尚倒有心。”
呂龜祥沒等劉安接話就直接說道“那天,談好了?”
“談好了,但這事不好辦,北邊要打草原各部,南邊要打吐番各部。在玉門往東幾十裡有一座鏡鐵山,上上等鐵礦石無數。西州與青蕃出錢、出人、出力。我們出工匠,我拿四成,他們分六成。”
“然後呢?”
“我想移民一千戶,再駐軍至少五千,行嗎?”
呂龜祥輕輕一拍大腿“行啊,怎麼不行了。這事你不管了,我們幫你辦,彆說一千戶,隻要守住了河西,商路一開財源滾滾,鐵坊一建黃金萬兩。三千戶也會有人去,留在這裡守著荒地,不如掙個富貴。”
劉安還是不太放心“朝廷那邊?”
“管那些隻知道自己吃飽不餓的貨色乾什麼,靠人力耕種一戶十畝已經累到直不起腰,可若有牛馬,那怕是西州人宰殺當肉吃的下等馬,有一匹馬加上好犁,水車,一戶五十畝也能撐得住。”
“你說,田就這麼多,我這當個官,去什麼地方找地來給沒田的人分?”
“移,隻要鐵礦一開,鐵坊生火,五千戶也沒問題。正好,駐軍五千,隨軍五千戶。尋常的人還不讓去呢。”
呂龜祥去移民這事信心十足。
窮則生變。
京兆的關中平原是魚米之鄉,但往北呢,往西呢,比起京兆就差的多了。
更不用說永興軍路、涇井路,他們管轄的地方有大量的因為沒有水而荒蕪的田地,打井也是有極限的,都苦,都窮。
在呂龜祥與劉安閒聊的時候,距離他們百裡之外。
這裡叫宜祿縣、老店鎮、十八裡溝,放在後世的這裡屬於長武,這裡是當年太子扶蘇和蒙恬大將軍屯兵之地。
此時,這時是歸屬永興軍中新平郡,位置上卻是永興軍路、秦鳳路、涇井路的交界處。
窮。
有多窮。
一家人守著三畝薄田,等天吃飯。
雨水好點,收成好點。雨水差點,收成差點。可無論是收成好壞,野菜不能少。
一個男人,身高七尺五寸,站在那裡如同一座移動的鐵塔,黝黑的皮膚,那手臂上的健子肉棱角分明,一雙眼睛不怒自威。
白四狗子。
這是他離家前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