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細節都是屬官依各自的職權往上作詳細的彙報,然後再根據各官中的彙報羅列有功有過之人。
而第二句皇帝想說的是你們這些家夥,見不得朕的兒子作點出彩的事情嗎?
既然是趙佑親筆,除非是彆人說他來寫,這叫冒功。
或是他親自經曆了呢?
甚至是參與其中了呢?
可心裡想,嘴上卻不能說。
說了,就有包庇之嫌,這事就更解釋不清了。
不,不對。
皇帝猛然想起來,李沆也在。
李沆這個人皇帝了解,絕對正直,李沆在鳳翔怎麼可能允許自己的兒子冒功這種行為呢,那麼可以肯定,自己的兒子肯定是參與到其中了,而且也作事了。
混賬!
皇帝有種想罵人的衝動。
可偏偏他不能罵,因為這事牽扯到的是自己的兒子,作為父親的在這裡時候不能為兒子辯解,否則諫台的人更有話說了。
憋屈!
這時,王旦突然轉頭打了一眼色。
一個同樣八品的禮部官員出列。
“官家,臣有更要緊的事情要說。”
寇準點了點頭“講。”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兩千多字,這位一口氣背完,彆說有錯的,連半點卡頓都沒有。
這時候出來背荀子的勸學。
有才。
背完之後,這八品禮部的官員這才補充了一句“汴梁城有點家財的商人之家都會在六歲的時候送孩童入學,周王殿下已經十歲了,卻沒有正經讀過書,臣以為這才是大事。”
諫台,一位七品官出列“難道安平侯不是周王之師?”
“可有師禮?可有在宗室記錄?可有在禮部備案?”
靈魂三問。
一個八品官把七品給問住了。
諫台六品官出來了“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師,也不是冒功。臣以為此事令人擔憂,臣想問寇相公一句話。”
寇準上前一步“問?”
“至道元年八月,先帝問寇相公何話?”
問了什麼話。
這有正式的記錄,而且寇準記的很清楚。
這才是林特的殺招,這一招真正的是誅心了。因為當時先帝對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
因為沒有人真正知道寇準如何回答的。
連當今皇帝都不知道。
寇準轉身對皇帝施了一禮“官家,臣請退朝,並請官家親查秘錄,至道元年八月第七冊,第十一頁。”
“退朝。”皇帝起身就往後宮走。
寇準這會請退朝完全和乎皇帝的心意,這事吵下去皇帝不愛聽。
至於那秘錄寫的什麼,皇帝隻有好奇,卻不怎麼在意。
因為那一年這一問的當事人就是他,若真有事,自己估計墳頭草已經三尺高了,而自己卻登基為帝,顯然寇準的回答很讓先帝滿意,而且又幫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