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說的是什麼?
李沆知道、呂蒙正知道。除了這兩位之後,隻有劉承知道,其餘人不知道。
寇準說的是官家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
看皇帝離開,趙昌言拉住寇準“寇準,這事你彆以為可以為劉安抵擋,若他真的助周王殿下冒功,我絕對不會罷休。”
寇準隻是笑笑。
趙昌言,你這腦袋就是一根筋,你就是揪住這事不放心。
行,你沒錯,你忠心,你正直。
可你有沒有看到,那些家夥在乾什麼,他們這次下手有點黑,若是換到先帝估計這會已經下令,就算不抓人,也要劉安立即回汴梁當麵解釋此事。
當今皇帝心善平和,所以在沒當回事。
寇準拉著趙昌言“要不要去我府中喝一杯。”
“不去。”趙昌言一把甩開寇準大步往外走。
寇準卻是斜眼掃視錢惟演,一眼嚇的錢惟演冷汗直流,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次可能玩過火了,這事往嚴重了說,丟官都是輕。
周王會記恨自己,劉安也會報複的。
好可怕。
寇準嘴角一挑,笑了。
卻不是衝著錢惟演笑的,而是對向敏中。
向敏中笑著搖了搖頭。
向敏中相信這事劉安可能需要在朝堂上解釋一下,但不會有大麻煩,這些人可能忘記了,李沆此時也在鳳翔呢。
劉安呢。
劉安這會正帶著趙佑作農活呢。
這是價值一百匹布,一百貫錢,一百畝田技術。
源自一位永興軍路的老農。
老農獻上技術,官府當天就兌換了賞賜。
老農在山中演示自己的技術,趙佑穿著麻布衣很用心的在作著記錄。
“殿下,老頭子觀察這裡的山林,有五種樹可以選,這裡最多的就是野酸棗樹,還有野柿樹。老頭子曾經試過在野柿樹上接枝,次年結果。接枝的時間為踏青節剛過的一個月,現在快要入冬,正好可以選雜樹練手。”
“恩,恩。”趙佑一邊點頭一邊在本上寫寫畫畫著。
老農不識字,卻有自己的一套技術。
“老頭子試過多年,選好樹之後在踏青節後提前三日澆中水,然後清除枝上本芽,接枝之後再澆足水,再清一次芽,之後一個月內要經常來照看,若有老木發芽一定要清除,這樣接枝長的好……”
老農一輩子的經驗,那怕是廢話也要講上三遍。
趙佑則將廢話都詳細記錄,而且根據老農在樹枝上演示的還畫了圖。
隻是趙佑不明白“老先生,為何棗可以接枝在野柿樹上?”
老農趕緊就拜“老頭子不敢當先生之名。”
“達者為師,姐夫說過有才華有品行的人就是先生。”趙佑堅持自己的說法。
在一旁坐著看的李沆也說道“沒錯,可當先生之名。”
李沆認為這老農沒有自己的這項技術藏著,而是貢獻出來,僅這一項技術就能增加百萬畝棗林,回汴梁後給老農請個朝廷的賞也不是不可以。
但,老農卻回答不了為什麼棗可以接枝在野生的柿子樹上。
明明是兩種樹,為什麼就可以呢。
這個太專業了。
老農是憑自己一輩子的經驗在作事,理論知識他不行。
就算他識字,也不可能搞清這麼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