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銀子名義上折十六貫錢,但依大宋最實際的銀與銅錢兌換,實為一兩銀子約可兌換一千二百五十枚銅錢。
大宋沒有人真正拿銀子作為貨幣的。
銀豆子,就是一錢或是兩錢的重量,金葉子,就是薄薄一小片金子,方便夾在書裡,一片就是一錢,而還有一種叫金瓜子,就是西瓜子的樣子,四粒一錢重。
這些,都是貴族方便帶在身上應急用的,兌換一般憑感覺,不是標準貨幣。
再說不是合法貨幣,可金銀對於普通人來講,那就是實實在在的錢。
話說嵩山腳下。
這裡已經有人開始在嵩山以北圈地,嵩山縣請示過寇準,寇準批複允許賣地,但畢竟嚴格按照官府的規劃來。
圈地的多是大商,他們選的地方原本是荒地。距離嵩山四十多裡,距離西京也就是洛陽不到六十裡,這裡當地人叫兩河灘,就是伊水與洛河交彙的地方。
河水從這裡交彙,然後流入黃河。
這裡買地的主力是兩京商人,他們打算打造西京工坊圈。
皇帝呢。
住在這裡就沒打算走,他要等到二月二進行最大規模的一次祭天。
反正現在已經快到元月中旬了,回去汴梁再跑過來,路上就要十二天,不如留下等。
皇帝也沒打算去西京,就待著嵩山腳下,抽空還在祭天區域之外上的山林轉轉,似乎是在感受上天的存在。
劉安派人快馬送來的信交到了寇準與李沆手中。
寇準捧著信“李公,此事你看如何回複?”
李沆沒回答,伸手指了指山的方向。
寇準明白了,這事要去問皇帝,誰也不能作主。先不說銀礦,就是那巨大的天然銀樹,這就是祥瑞,這種事情誰敢瞞。
以李沆對皇帝的了解。
北方打仗,打死打活,丟了一個城,戰損上萬人馬這種公文,你拖上一年彙報隻要找個借口,皇帝也不會說什麼。
可祥瑞,你敢拖一天,皇帝就能各種找你麻煩。
寇準問“李公,此物出自倭島。”
李沆反問“東西現在不是在汴梁嘛,倭是漢時受封的,這誰敢不報。”
寇準點了點頭“也對。”
事實上,說倭是漢時冊封這話有點牽強,因為唐時倭王數次想入侵中土的,早就不承認什麼宗主,而且連日落天子的話都敢寫出來。
可皇帝不這麼想。
隻要是祥瑞,他能找個法的給自己臉上帖,為此發兵打仗都有可能。
彆說皇帝不喜歡打仗,這種事情,皇帝不在乎挑起戰爭。
寇準去找皇帝了。
皇帝這會就在嵩山山裡,就在一處山泉旁看著小橋流水,心情好的不得了。
寇準到。
“官家。”
“寇公啊,可是有政務。尋常政事你作主便是了。對了,京師地動之事,劉安辦的好,你看著以朕的名義給一乾人等一個嘉獎。”
寇準點頭稱是,然後說道“官家,有一事臣不得不報。”
皇帝轉過頭,表情也多少認真了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