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都知道遼人會有陰謀,所以。
李繼隆再問“十萬戰鬥部隊,三十萬運輸部隊,不動用大宋一兵一卒,你能拿出來嗎?”
劉安回答“能。”
“加一倍。”
“能。”
“共三倍?”
“能。”
劉安三個能,倒讓李繼隆大吃一驚,劉安能不動宋軍一兵一卒,調動三十萬戰鬥部隊,九十萬運輸部隊?
這數據太驚人。
要知道劉安的幽州之戰,實際調動的兵馬宋軍部隊也就是二十五萬戰鬥部隊,約八十萬民夫用於運輸。
劉安接著說道“不動大宋一兵一卒,我能調動的戰鬥部隊總數,隻要利益足夠,可高達百萬,運輸部隊三百萬。”
李繼隆差一點暈倒,這數據太嚇人。
劉安說道“西州軍不說,三十萬兵馬他們能拿出來。黨項加六穀,二十萬戰鬥部隊不是問題。接下來,高麗人再給我半年時間,我能湊出十五萬戰鬥部隊。”
“還差三十五萬。”
“倭人,我能讓倭人全部變成兵,其餘的變成民夫。我都沒算中南半島的兵馬,瞿越降軍怎麼也能湊出十萬戰鬥部隊來。”
李繼隆再問“錢呢?”
劉安自信滿滿“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關於這一點,李繼隆連問都沒有問,因為他完全不懂,彆說是他,就是精通算學與管著大宋賬房的向敏中都不懂。
劉安唯一虧損的戰爭是幽州之戰。
可若計算上拿回來的燕雲十六州中的六個州,加上四分之一的幽州城,以及開宋遼邊市。長期利益是掙了大錢的。
靈州之戰,劉安是發了財的。
占城之戰,劉安是發了財的。
對倭之戰,劉安何止是發財,是發大財。
打仗能越打越富,這事曆史上沒有過,所以李繼隆也不打算在這會聽劉安講這事。
其實這道理很簡單。
戰爭經濟最關鍵的三個點。首先是產生消費,軍隊的消費以及軍人的消費,前提是打勝,敗仗肯定虧損。
然後是工業價值,會推動工業的發展。
拿大宋來說,為了打仗,造車業、鋼鐵業、造船業、紡織業、製鞋業、製藥業等等都在迅猛發展。
最後,就是資源掠奪。
倭銀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汴梁內河造船坊的工匠,連小工的工錢都已經上升到了劉安中探花之前的兩倍,大工三倍,大匠最高漲到了五倍。
再就是鐵匠。
鐵匠現在的身價是越來越高,一個優秀的鐵匠,特彆是懂機械學的鐵匠,其月收入完全超過了一個知府的純收入。
劉安站了起來“將軍,我回家,這事等,等到後天中午。”
“對,後天擺晚宴。你若膽小就在自家擺,反之便帶著食材在耶律隆慶住的地方擺,他不敢殺你,連傷你都不敢。”
“明白。”
劉安起身告辭,李繼隆也沒有送劉安。
劉安依舊是從後門離開,然後從自家回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