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二月二,這一天是傳統的開耕日。
在大宋,這一天也叫開耕節,官員都會放一天假的。
這一天,皇帝祭天。
獻禮。
詔告天下。
免農稅!!!
這個消息保密程度極高,這是寇準的意思。皇帝祭天的詞念完,有七成的官員是懵的。
突然之間就免農稅,官家是瘋了嗎?
可這個時候,誰敢上前去勸,誰敢在祭天的時候說皇帝免農稅錯了。
沒人。
嵩山腳下這一道詔書,比狂風傳播的速度還快,向四麵八方開始放射性的傳了出去。
皇帝很興奮。
又開始一套感謝上天的祭天典禮,皇帝這會精神頭十足,他已經打算今天的祭天活動,從日出搞到日落。
至於官員們累不累,不在他的考慮之範圍內。
話說汴梁。
對於祭天,對於免農稅之類的事,劉安一點也不關心。他在等寇準的回信。
免農稅的消息在二月二當天下午就傳回了汴梁。
對於汴梁城的百姓來說,家家張燈結彩,把過年的衣服又一次拿了出來,把上元節的燈也再次拿了出來,汴梁在深夜都是燈火通明的。
而寇準的回信,三更天過後才送到了劉安家裡。
寇準的信分了三個信封,一個比一個厚,顯然寇準寫完一封,又認為不夠,又寫一封,還是感覺不夠,再寫一封。
因為封皮上寫有數字,一、二、三。
劉安打開寫有一的信封,裡麵隻有一句話助梁王殿下分遼於南北。
李繼隆的想法已經很瘋,很嚇人了,寇準的想法更嚇人,寇準平時提到耶律隆慶大多數時候都用遼國二王。就是遼國皇帝的弟弟,排行老二的王。
用梁王是尊稱了。
然後是第二封信,寇準打算給劉安說幾句。
寇準認為,耶律隆慶打算分裂遼國南北,讓遼變成南遼與北遼。
南遼就是完整的漢化體製的國度,北遼就是完整的遊牧野蠻體係。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最大的原因就是劉安的幽州之戰,耶律隆慶敗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敗了之後竟然無力再戰,而且再也組織不起下一次的戰爭。
就算勉強湊夠一次戰場的軍費,耶律隆慶內心也找不到多少勝算。
所以,寇準認為耶律隆慶打算讓遼國改製,可他畢竟不是遼國皇帝,更沒有其母蕭太後的權力,既然沒得選擇,那麼耶律隆慶便產生了分裂遼國南北而冶的想法。
第二封信中,寇準詳細的分析了自己對遼國當正內部矛盾與衝突的推測。
劉安看的懂,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遼國被漢化的人與遊牧野蠻人已經過不到一起了,被漢化的人更喜歡漢式的生活,南遼的人更不願意自己出錢來供給北遼的大貴族。
這個矛盾是不可調節的。
讀完這兩封信,劉安拿著厚厚的第三封,劉安心說這事都說清楚了,第三封會寫什麼呢,而且有這麼厚。
帶著好奇心,劉安打開了第三隻信封。
信封內裝的信紙中連稿紙都有,大量的塗改,很顯然寇準也在斟酌。
到後麵,寇準寫的東西要修改的不是塗掉,而是在文字旁畫了一條線,是否正確讓劉安自己去猜。
這一份是寇準對耶律隆慶性格的分析,以及耶律隆慶性格改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