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加封,就直接給錢,這個劉安也喜歡。
又是一日朝會,劉安再一次站在角落裡,這次倒不是劉安官職太低不能往前站,而是朝堂上已經吵成了一鍋粥。
連王旦和向敏中都吵起來了。
站在角落的劉安心說,是不是應該給這些文官們發根棍,打一架不是更痛快。
就長白山一事,王旦提出的是懷柔後再教化。
向敏中提出的是軍政一體,軍管後安穩了再實施宋政。
寇準如老僧如定一般,雙手插在袖子中抱著朝板,聽著,卻一言不發。
呂蒙正呢,不斷的在皺眉頭,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卻也是一言不發。
劉安有點後悔上朝了。
在汴梁城,無數的官員都想成為朝官,隻有朝官才有地位,非朝官就是低人一等。
劉安心說,這朝官也沒什麼好的。
話說這個時候,早在正月十幾號劉安發出調令,楊延昭已經提兵北上。
經遼地是不可能的,所以楊延昭帶著三千先鋒精銳從武清上船,然後繞到高麗港補給後,從冰封的海麵上一路北上。
高麗軍打國內城的戰事他知道,但他卻不能參與半點。
一但宋軍正式參與到高麗軍與國內城的戰事,那麼這事就不好收場,宋遼是不可以直接交戰的,畢竟剛剛才有盟約停戰。
不過,楊延昭卻暗中幫了高麗軍一把。
楊延昭拿的是耶律隆慶的正式公文,接管了東丹東城,換防之後把東丹城往國內城的路給弄斷了,就是為了封鎖國內城之戰的消息。
而後,當楊延昭後續的部隊到了之後,楊延昭帶著一萬人馬立即往東。
東丹城,準確的說應該叫新東丹城,這是遼人控製了渤海國之後將渤海國的大貴族們強行遷居到了新城,也就是後世的通化縣這個位置,東丹東城則在後世的通化市的位置,距離約三十裡。
東丹東城叫城,卻沒有城池,隻有一圈土圍子,核心位置在兩江交彙處。
楊延昭一路往東,目標就是老渤海城,也就是一百年前渤海國王城的地方,這裡大約在後世的白山。
這裡有城池。
老渤海城居住的都是原先貧苦的渤海人,他們留在這裡,也是在留戀自己曾經的渤海國。
渤海人有漢人、有扶餘人、有高句麗遺民、有人。
在體製上,完全是唐代的一個翻版。渤海人信奉的同樣有佛、道、儒。曾經的渤海國農業發達,非牧獵國度,因為造船業的不發達,所以隻在近海捕魚。
除了漁業不發達之外,當年唐代有的農、畜、手工業,甚至是繪畫、藝術等等,渤海國在興盛的時候都有。
他們的三彩陶可以與唐時的三彩陶不相上下。
楊延昭急奔老渤海城,因為他守邊多年,他知道想控製長白山,首先要控製渤海城,而不是東丹東城。
那些渤海貴族對於楊延昭來說,沒價值。
楊延昭到老渤海城的時候,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在城外遇到了石保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