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再差也是銅,寇準心說你有見過兩成銅,三成銅沒。
所以寇準說“你抓一把自己看,最差的那種怕是銅隻有三成不足,全是鉛。”
“一成也是銅,全部融了,再加銅重鑄。”張齊賢的建議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這些錢絕對不能用,現在大宋都在統一製錢,要求錢幣的質量,若是再用這種劣錢會損傷剛剛開始的大宋新錢體係。
寇準看了一眼眉頭都擰起來的劉安“劉安,你在築紫島有一個鑄幣坊?”
“不是我有,是官家特許,專製海外流通之宋錢。不過這些錢拉過去,我也很頭痛,肯定不如直接煉銅製錢合算。”
“先運過去,這些錢不能流入任何的市集。”
“苦呀。”劉安抱怨一聲後還是點了點頭“也隻有這樣了。”
事實上寇準也是想多了,倭民都不願意使用倭錢,這錢上麵字體不工整,而且粗糙不堪,更重要的,這種錢沒有貨幣信用,倭民流通的其實是宋錢。
劉安對那些準備彙報的校尉招了招手“這種垃圾就彆報了,來了值錢的東西。”
垃圾。
劉安是頭一個把錢說成垃圾的人。
若這些錢是宋錢,怎麼也有大幾百萬貫呢。
那麼接下來是銀子。
劉安隻掃了一眼就不想看了。
張齊賢拉住劉安“這銀子還是不錯的,至少還能用。”
不錯?
這也是自我安慰的話,倭人的銀子全部都發黑,切開之後有的青灰色,有的很粗糙。前一種是含鉛量過高,後一種劉安認為可以稱為銅銀合金,肯定是伴生礦區挖出來,倭人沒有提煉銀子的好技術。
寇準問“數量。”
“報寇相公,約一萬料。”
一萬料這個數讓寇準笑了“好,非常好。”
這銀子質量再差,折一半的價值,宋軍用船運體積來計算貨物的數量這是水師的作法。一料裝銀子差不多就是五百多斤,一萬料就是五百萬斤,這批銀子純度太差,折一半,也有兩百五十萬斤。
兩百五十萬斤折算成兩,有四千萬兩。
那麼,按最低標準算,這批從倭京抄出來的銀子也值四千萬貫新錢,兌換舊錢能達到六千萬貫左右。
不錯。
那校尉又補充了一句“時間緊,這隻是表麵發現的,我等相信倭京的倭貴族肯定還有沒被我們發現的倉庫。”
“恩,繼續吧。”寇準鬆了一口氣。
有這批銀子打底,這一次出征的軍費就扯平了。
緊接著,另一名校尉上報的內容讓幾位老臣差一點腦袋充血,掛了。
“報,金,兩萬料,至少。”
“什麼?”李沆上前一步,他不敢相信,吩咐道“叫財三司吏員查驗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