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看吳鉤!
七、寶藏傳聞(三)
宋玉福搖頭道“苑賊與官府是不是一夥,連我這個管家也不得而知。但官場之中,最為凶險,官官相護,也是常事。你若有真憑實據,倒還罷了,否則的話,便隻一個誣告和誹謗東主的罪名,也會將你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葉天涯體味這幾句話,登時呆了。
宋玉福情知這少年已將自己的言語聽入耳中,微微一笑,又道“旁的不說,單單是苑賊多方打點,能令你這個農夫之子堂堂正正的成為縣禮房的預備生員,有機會中舉人、點翰林,你便可知他的手段如何了。”
葉天涯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良久不語。
宋玉福負手站在一旁,也不再言語了。
一時之間,荒郊寂寂,唯有不遠處土地廟中偶爾傳來低語之聲。
葉天涯正出神間,忽地聞到一股微微香氣,乃是蓮子、紅棗、赤豆混著白米粥之類的氣味,一轉頭,望見廟中嫋嫋升起的炊煙,登時省起,敢情是金槍門的弟子正在土地廟內做早飯。
他一動念間,問道“宋掌門,你想咱們怎生合作?”
宋玉福轉過頭來,嘴角露著一絲微笑,道“其實你我同仇敵愾,都是要對付苑文正這個狗賊。下一步,自然是齊心協力,設法追查他父子的下落。一旦得手,自當交由賢師徒處置便是。”
葉天涯側頭想了想,心中忽有所悟,道“如此一來,那座‘王莽寶藏’自然便歸宋掌門所有啦!”
宋玉福擺了擺手,正色道“老弟這是甚麼話?宋某又豈敢如此貪心?這樣罷,一旦尋到寶藏,貴我兩派二一添作五,兩份對分,決計不會爭執。便請老弟將在下這番話轉告尊師,不知你意下如何?”
葉天涯恍然大悟,才知宋玉福一再言語試探,乃是顧忌自己身後那位武功深不可測的“高人師父”,誤以為自己的一切行為,皆是另有指使。而且,自己“師徒”自然也是衝著那寶藏而來。
言念及此,微微一笑,道“宋掌門,在下心中一直存著個老大疑竇,隻不敢向家師多問。卻不知那勞什子的‘王莽寶藏’究竟是怎麼回事,怎地會落到苑文正手中?”
宋玉福臉上露出詫異的神色,問道“難道尊師沒告訴你麼?”頓了一頓,又道“想是老弟年紀太輕,雖然聰明,終究不太把細。”
葉天涯道“非也,非也。家師對我這個關門弟子信任得緊哩。隻不過他老人家乃世外高人,性情未免有些那個……孤僻。宋掌門,隻要你將‘寶藏’來曆如實相告,在下保證守口如瓶,決不對外透露。”
他頓了一頓,又道“當然,宋掌門若是不信在下,那便算了罷。”
宋玉福微微一笑,道“既然合作,咱們便是自己人。老哥哥又怎麼會不信你?”當下伸手示意,兩人便在土地廟外的一處斜坡上坐了。
宋玉福言道,相傳西漢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駕崩。大奸臣王莽取代隻有兩歲的太子孺子嬰臨朝聽政,稱“假皇帝”。翌年,王莽篡漢自立,定國號為“新”,一共做了一十五年皇帝。
天鳳四年,蝗災、旱災四起,饑民暴亂,綠林、赤眉軍揭竿而起。六年之後,劉秀率領的漢軍馳援昆陽,將王莽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城下。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其實在長安城破前七個月,王莽已知大勢已去,即令心腹大太監程寶化裝成商人,帶領三百人將無數價值連城的金珠珍寶分成六份,悄悄運出長安城外,覓地安放,以待日後複國之用。其中兩份,均已被光武帝派大將先後發掘。但仍有四份珍寶,卻銷聲匿跡,自後漢以來,始終無人得知。
千百年來,王朝更替。但關於“王莽寶藏”的種種說法,在江湖之中流傳甚廣,迄未斷絕。
宋玉福又道,也不知是誰得到訊息,說那位程太監便是穎州府人氏。據史書記載,當年“王莽追劉秀”於此,見十五六歲的少年程寶乖巧機靈,很是喜愛,遂將其收為心腹雲雲。
葉天涯聽到這裡,忍不住道“這也太荒謬啦!在下也曾讀過不少史書,卻從沒見哪本書上提過這件事。甚至連太監程寶這個人,也沒聽說過。這,這怎麼可能?”
宋玉福淡淡一笑,道“那又有什麼不可能?所謂史書丹青,無非是寫來騙人的玩意罷了,怎作得準?再說,倘若史書都記得這般明白細致,隻怕當年那位光武皇帝便已將程太監和那寶藏一網打儘啦。千餘年來,這寶藏的秘密始終沒有揭破,自有其道理。信與不信,卻也由得你。”
葉天涯側頭想了想,皺眉道“難道你是說,苑文正和那些江湖人物都已查出,這‘光武鎮’一帶極有可能便是當年程太監收藏王莽寶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