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信首先讚道“安施主,好厲害的眼力,好厲害的勁力!好厲害的暗器功夫!”
至誠方丈也讚道“小敬思,這招百步之外穿針引線的功夫,老衲活了這麼大的歲數,還是第一見到!這招飛石擊落箭鏃的功夫可堪稱天下第一了!”
薛阿檀見安敬思贏了比賽,不顧自己的傷痛,高聲笑道“安大哥,你這招石頭開花,真是厲害,連方丈大師們都誇讚你了!”
擂台下眾僧看的也是目瞪口呆,連羅漢堂的了塵也失口讚道“好厲害的暗器,好厲害的臂力!沒有想到了因身邊藏了這麼一個厲害的角色,這次真把了虛師弟給比下去了!”
了虛聽了方丈和眾人的議論,才知道這“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羞得滿臉通紅,隻好向幾位高僧鞠了一躬,退下台去。
第五場比試是徐至對陣羅漢堂的二弟子了通,兩人比試的是兵刃,徐至手提鳳鳴劍,而了聞手中拿的卻是一根長棍。兩人相互通報了姓名,並行了禮,就開始比試起來,徐至見了聞舞動長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那棍棒時而像蛟龍擺尾,時而像長蛇吐信,徐至一時也辨彆不出虛實,隻好手提長劍,守住自己的門戶,不斷格擋了聞的左右進攻。
兩人打鬥了近一百個回合,不分勝負,徐至慢慢看清楚了通的招數,他把少林寺的一十八路降魔棍一一使出,然後再周而複始,因此這些招式中更多的是穩健,而少了一些變化和靈動。徐至靈機一動,如果和了通硬拚內力,時間久了,自己必然落入下風,隻有故意使出一些破綻,才能誘敵深入,揚長避短,擊敗對手。
徐至見了通步步緊逼,故意不敵,連連退讓。了通不知有詐,仍然窮追不舍,徐至見了通揮動棍棒點擊自己的後心,他見是機會,一個轉身繞到了通的身後,了通吃了一驚,也連忙轉身。但徐至離他隻有咫尺,兩人由原來的遠戰變成了近戰,了通手持長棍,施展不開身手,卻被徐至死死黏住,這時徐至反守為攻,將飄逸劍的靈動發揮的淋漓儘致,讓了通防不勝防。
了通左右掣肘,竟然手忙腳亂,冷不防被徐至一劍穿過棍棒,直抵咽喉。了通是一個武癡,心中豁達,不顧眾人的高聲議論,徑直向徐至棄棒認輸,歎道“徐至,我有些不明白,先前我一直占了主動,怎麼會突然落敗,過幾天等我想明白了,再向你討教!”,說完就跳下擂台。
徐至聽了,還了一躬,答道“了通師兄,承讓了!徐至隨時願意與師兄切磋武藝!”,說完也跟著了通跳下擂台,回到安敬思和薛阿檀的身邊。
安敬思見徐至獲勝,十分高興,拉著徐至的手不放,高聲讚道“徐大哥,你用爺爺的劍術打敗了那個大和尚,等我學會了,也能打敗那些大和尚!”,安敬思毫無忌憚的話引來了羅漢堂一群人的不滿。
薛阿檀拖著受傷的胳膊,也笑道“徐大哥,你和安大哥都贏了,就是小弟打了一個平手,感覺有些對不住了因大師兄!”
了因聽了,連忙朝薛阿檀擺手道“薛兄弟,千萬彆這麼說,你們三兄弟可幫了我們的大忙了,我們感激還來不及呢,怎麼還會怪你們呢?”
最後一輪是達摩堂的大師兄了塵和羅漢堂的大師兄了因之間的對決,兩人比試的是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中的“降龍伏虎拳”。徐至曾在達摩洞中見過這種高明的拳術,不過經過幾百年的傳承,這種拳術多了一些變化,而失去了原本的實用和犀利。了塵和了因都是少林寺入室多年的大弟子,兩人的拳術都很精湛,此次比試的勝負僅僅取決於兩人的拳腳的根基和臨敵應變的能力。兩人拳來腳往,打鬥了近兩百回合,仍然不分勝負。
至誠方丈見天色漸晚,又見了因和了塵兩人一味地爭強鬥狠,一定要爭個高下,這就違背了自己組織此次擂台比武的初衷,連忙勸解道“了因和了塵兩人暫且住手,今天擂台比武重在同門較技,團結抗敵,而不是一定要爭個高下輸贏!”
了塵和了因臉上都有些不甘,隻是礙於方丈發話,兩人隻好停住手腳,先後跳下擂台,同時向對方投去不屑一顧的神情。
至誠方丈轉過身去,與身後的至德、至信、至清、至美、至靜等幾位高僧稍作商量,方丈隨即宣布了比武結束,並提議全寺每年舉行一次這樣的無遮比武大會,重在切磋武藝,激勵上進。徐至和少林寺眾僧停住議論,聽方丈朗聲說道
“我少林自北魏達摩初祖一葦渡江以來,曆經數朝,不管政權如何更替,時局如何動蕩,我少林弟子習武一是為了強身健體、守院護寺,二來是了為匡扶正義、鋤強扶弱。如今朝廷腐敗,軍閥割據,百姓流離,朝廷不思拯救黎民於水火,反而糾集重兵圍困我佛門子弟,與我出家人爭利,拿我出家人泄恨。阿彌陀佛,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少林弟子也要秉承少林先輩濟世渡人的學武精神,鎮妖降魔,相助明主,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來。”
至誠方丈說完,擂台下響起一片歡呼聲,眾僧齊聲應道“弟子們謹遵方丈教誨!”,隨後就是一片誦經拜佛聲。
至德隨後說道“各位大師,我少林寺已經斷炊一個月了,如今寺內餓殍滿地,人才凋零,今天連組建護院武僧的人數都湊不齊,除了達摩院和羅漢堂剩下的二十七名武僧外,還剩下幾名空缺,徐施主、薛施主和安施主,你們雖不是我寺的記名弟子,但你們的武藝不錯,還請三位少俠能為少林出力!”
安敬思聽了,十分高興,連忙用肘子拱了拱身邊的徐至,似乎在提醒他拿主意。徐至定了定神誌,說道“如今正值少林危難之際,佛祖在上,我們三人雖不是少林弟子,但也願意與少林同患難,共存亡!”
至誠方丈聽了徐至的話,很是欣慰,心想自己總算沒有看錯人,他們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將來都是可大造之才。至誠沉思了一會,說道“我們少林寺自建寺以來,收留的弟子都是潛心向佛之人,從來沒有收過俗家弟子,如今情景不同,我們少林寺也不能太過拘泥,如果三位大俠不嫌棄,我少林可收三位為俗家弟子,三位與我少林弟子一起學武,在寺內受我少林寺規約束;等機會成熟了,三位可下山建功立業,將我少林精神發揚光大!不知道三位意下如何?”
徐至和安敬思聽了,知道此時正是少林寺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寺內有很多僧人想逃出寺外活命,而他們三人卻能反其道而行之,與少林共存亡,這正是少林三絕看重他們,願意破例收到他們為俗家弟子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在平時,他們來少林寺動機不純,恐怕來少林拜師學藝就沒有這麼順利了。
徐至拉著安敬思的手,齊聲答道“多謝方丈和各位大師成全!”
至信見徐、安兩人都已經答應了,笑道“方丈師兄,你這個主意真好,這樣既解決三人的名分問題,又能讓他們名正言順地為我少林出力!”
台下的了因等弟子聽了方丈的話,也十分高興,都向徐至三人圍攏了過來,紛紛向他們道賀,徐至三人也趁機一一拜見了達摩院和羅漢堂的各位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