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道“讓大理寺配合刑部來辦此案,沒問題吧?”
“沒……沒……沒……”
王霽在那沒了半天,就是沒往下說。
最後朱佑樘也急了,怒道“到底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王霽最後還是應了。
朝中眾大臣麵如土色。
本來都在心裡叫好,覺得張延齡終於滾蛋,朝廷秩序終於要恢複。
之前張延齡說要撂挑子,但皇帝還是把張延齡派去山東,這次連皇帝都表明要讓張延齡卸任,不管皇帝是什麼想法,這次總不該再有問題了吧?
但見到白昂那陰沉的臉色,還有王霽的苦瓜臉,一個個自得意滿的文臣心裡又開始犯嘀咕。
他們突然又覺察出來,這案子簡直是燙手山芋,誰沾誰死的感覺。
什麼情況?
不是說好了,外戚滾蛋,我們能比他做得更好嗎?
你們應承皇差,就是這種表情的?
朱佑樘又看著都察院左都禦史閔珪,跟另外兩個不同,閔珪的神色則淡然許多,好像對此案還是挺有自信的。
就在閔珪準備領命時,朱佑樘卻將目光重新落在張延齡身上,這意思是此案不打算讓都察院牽扯進來。
你不是自信嗎?不用你了!
“建昌伯,你對刑部和大理寺查李士實的案子,有何忠告?”朱佑樘問道。
“陛下……”
徐溥登時覺得“忠告”這個字眼太刺耳,想出來糾正一下。
張延齡在徐溥進一步表達抗議之前,恭敬回道“回陛下,臣並沒有什麼忠告,想來六扇門能把此案辦好,臣隻等他們奏捷的好消息,爭取再能把背後的幾十萬兩銀子全數追回來,臣便死而無憾。”
死而無憾?
聽這意思,你是準備去赴死啊。
但都一想,這小子沒文化,根本是在瞎說,以他那厚臉皮不要臉的特質,會自尋短見?這比母雞投河都扯淡。
朱佑樘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那此案就先到此吧,朕累了,退朝!”
朱佑樘本來還挺高興的,畢竟張延齡給他追回了十九萬兩銀子,雖然不足以填補九邊的虧空,但至少問題能解決一大半。
可隨後他想栽培和提拔張延齡,被朝中大臣反對,甚至還讓張延齡提出請辭,這就讓他很不爽。
但事已發生,他隻能安慰自己,此案彆人查也不好查,最後說不定還是要把小舅子拉回來,到時看那些大臣說什麼。
“對了延齡。”
朱佑樘本已走到奉天殿門口,突然回頭看著張延齡。
“臣……臣在。”
張延齡本來也跟彆的大臣一起在恭送,誰知突然皇帝從身後發聲,他隻能回頭來應。
很彆扭。
“你跟朕去一趟乾清宮,朕還有點事要問你,朕會順帶把你兄長叫來,一起吃頓飯,好好敘敘家常。”朱佑樘便直接當著那麼多文武大臣的麵說此話。
這算什麼意思?
皇帝有意在向在場的文臣示威?告訴你們,朕跟張家兄弟就是一家人的,平時就是可以不顧一切單獨召對不說,還能一起吃飯敘家常!
你們不服?行啊,有機會把女兒孫女什麼的嫁給太子,以後或許你們也成為外戚一家,到時就能享受這待遇了。
“臣遵旨。”張延齡回應。
朱佑樘這才點點頭,在眾大臣竊議聲中,走出門口。
“跟上!”他還提醒一句。
張延齡快步跟出去。
等朱佑樘和張延齡消失在奉天殿正門口,在場的文臣已經炸開鍋。
……
“怎麼會如此?”
“這算怎麼說的?”
“陛下為何要對外戚如此寵溺?大明朝還有未來嗎?”
……
一群人義憤填膺的。
但幾名閣老部堂則麵色平淡許多。
以往皇帝就是這麼偏袒兩個外戚,現在不過是把偏袒表現在朝堂罷了,我們已經把張延齡給逼出朝廷,算是“大獲全勝”,你們還在這裡抱怨什麼?
“走了走了,各司其職!”
徐溥道,“若是此案查不出個子醜寅卯,你們還想讓他再回朝不成?”
一群人瞬間感覺到肩膀上的壓力。
都不再議論,改而沉著臉往殿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