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朝議圓滿結束。
李士實的案子有了進一步的進展,涉及到寧王,皇帝當即決定令寧王到京師來解釋。
張延齡雖得了戶部右侍郎的職位,但也拿出了五萬貫作為填補九邊錢糧缺口所用,大臣們暫時也不用再為錢糧的事發愁。
一下子問題就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如何把張延齡這小子趕出朝堂!?
此事愈發艱難。
朝議之後,張延齡與四位閣臣,以及兵部尚書馬文升一起前去乾清宮議事。
商討的是江贛周邊的兵馬調動,防止寧王作亂,若寧王真的奉詔來京師,沿途也要進行護送和監視,需要提前都調度好。
一切完成之後,眾大臣離開。
而張延齡則被朱佑樘單獨留下,二人一起往坤寧宮吃午飯。
“延齡,這次你可為朝廷立下大功,朕都不知該如何獎賞你。”朱佑樘帶張延齡往交泰殿走的時候,還在感慨張延齡的功績。
卻是交泰殿的對麵,張皇後也帶著張永等太監迎麵而來,此時張皇後臉上有股殺氣騰騰的氣勢。
“皇後?”朱佑樘看到妻子,臉色瞬間又不太自然。
張皇後走過來,一把拉住丈夫的手臂,道“陛下,為何臣妾聽聞你讓延齡在朝堂上拿出五萬貫來填補朝廷虧空?就算朝廷真的有事,那也不該讓他出銀子啊。”
朱佑樘這才知道,妻子是得知張延齡補九邊錢糧缺口,覺得張延齡血虧,才來找他說理的。
這大概是想讓他收回成命。
可問題是,這是張延齡主動提出來的,朱佑樘自己也不情願看小舅子吃虧,還是小舅子非要堅持。
“皇後,您不必著急,其實乃是臣自行提出要拿出這五萬貫來。”張延齡替朱佑樘化解了眼前的難題,主動跟張皇後解釋,“之前借戶部鹽引,賺了不少,現在有機會填補朝廷的用度,是乃為人臣的本份。”
張皇後皺眉打量著弟弟。
雖說張延齡最近是跟以前不一樣,但也僅限於做事能力上,但現在怎麼比之前還“缺心眼”?
本宮的這個弟弟,是那種舍己為人,知道忠君報國的忠臣義士?
“延齡,你在說什麼?”張皇後當即眉頭蹙起,冷聲質問。
朱佑樘也急忙解釋道“其實是延齡主動承擔的,朝廷雖然拿回了李士實的部分貪贓枉法所得,但始終還是有缺漏,朕也不是白用他,說好了朝廷寬裕會還給他。”
張延齡笑道“姐姐,都是朝廷的,何必分那麼仔細呢?”
張皇後當然分得清楚。
朝廷的是朝廷的,皇宮的是皇宮的,而娘家人的自然也就是娘家人的,當皇後的,自來都是靠朝廷來補給,幾時見過有讓皇後家來填補皇宮的?
那自己這個皇後,當得不是很沒用?連娘家人的錢財都保不住?
張延齡繼續開解道“再說這次,我賺了至少有六七萬貫,一切都源自於陛下的信任,以後還有賺錢的機會,不差這一時。”
張皇後還是很不情願,但現在是丈夫和弟弟兩個人在試圖說服她接受現狀,她隻能繼續用半撒嬌半示威的態度望著丈夫,雙目直勾勾的樣子似乎在說,你不給我們張家人撐腰,未來這段時間我就要給你臉色看。
朱佑樘果然“識相”。
“延齡啊,其實你姐姐說得也對,就算你是甘心為朝廷付出,但朝廷也絕對不能讓你吃虧,這沒道理。”
“之前戶部鹽引,還有工部虧空,以及山東李士實的案子,你都居功至偉,朕不給你賞賜就算了,還讓你拿出五萬貫,難免會讓人覺得,大明朝連最基本的功過賞罰都不能明辨。”
“要不這樣,回頭朕就讓人看看京師周邊有什麼閒置的皇莊土地,一並賜給你,另外看看朝廷那邊還有什麼落罪官眷,或是從宮裡給你挑一些宮女。”
“另外看看還有什麼積存的財帛金銀……總之,朕不能等事後償還,而是就此論功行賞。”
朱佑樘顯得很熱心。
張皇後聽了這話,總算臉色才好看一點。
張延齡也要在朱佑樘表現出誠惶誠恐的態度,行禮道“多謝陛下賞賜,臣不敢當。”
朱佑樘這才用一臉討好的笑容望著妻子,笑道“皇後,你覺得這樣安排……可還妥當?”
張皇後仍舊氣惱道“五萬貫,買什麼買不出來?最好陛下再給他更高的爵位。”
“姐姐,陛下已經安排讓臣做戶部侍郎,已經是天大的恩賜。”張延齡這才把自己當文官的消息說出來。
張皇後臉色更為好轉些許,但仍舊抱怨道“什麼戶部侍郎,很稀罕人嗎?跟那些文臣湊在一起有何好的?還是爵位來得更實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