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朝堂。
本來當天的朝議沒什麼波瀾,朝廷這幾天也算風平浪靜,加上張延齡沒有出現在朝堂,也沒談到戶部中事。
都以為無驚無險又是一天……
卻在此時,朱佑樘公布了一個讓在場大臣大跌眼鏡的事。
要在萬歲山上修亭子……
徐溥道“陛下,萬歲山乃皇宮紫氣所在,若輕言在萬歲山上修亭,豈不是要傷我大明之元氣?”
宮裡本來是沒有“山”的,但在永樂年間,按照氣相、方位等堪輿玄空的理論,由明成祖朱棣派人主持,用泥土堆出來這麼一座山,是為皇宮的“鎮山”。
估計朱棣是想以這種方式,鎮住他自己以及子孫萬代的皇位。
大明曆來的共識,也認為這座山乃是坐鎮皇宮的“龍山”,取名萬歲山,也意味著大明和皇帝可以萬歲。
朱佑樘一臉嚴肅之色道“皇後染恙在身,言夢到萬歲山有神龍降世,朕問詢李天師有關解夢之事,李天師言……乃邪龍降世,與萬歲山的龍氣相鬥,所以必要以亭台鎮壓,所以朕才決定此事,諸位卿家難道還有旁的意見?”
雖然朝野上下都知道李廣是大明蠹蟲之首,對大明朝堂的影響也很大。
李廣以自己意願所安排的很多傳奉官,已深入到朝廷各衙門,有很多根本沒有能力,在正統文官看來是禍亂朝綱之所在。
張延齡再“無恥”,也沒有安排太多的人入朝,而且以為大明做事的能力來說,張延齡至少還是做了幾件實事的,可李廣就……
平時皇帝很少提到李廣,所以眾大臣的著眼點,都在於怎麼把張延齡趕出朝堂,今天卻讓他們意識到,原來還有個對皇帝影響很大的禍患,居然沒事建議修什麼亭子?
犯得著嗎?
徐溥道“陛下,修亭之事,應當謹慎為之,此事涉及到大明國祚之安定。”
其實徐溥更想說的是,這麼做勞民傷財。
但皇帝人家都說了,這是為他老婆治病,當大臣的也隻能挑皇帝所忌憚的事說,皇帝不是最信道家鬼神那一套?我們就拿天命來說事,若以勞民傷財為進言的突破口,就顯得大臣很不識大體。
“徐閣老,朕一向不知,你對堪虞之術,有研究嗎?”
“這……”
一個問題,就讓徐溥感覺到很為難。
簡直是無法回答的問題。
你非要拿道術來說事,可問題是……你不懂啊。
你也沒說自己懂。
朕是請示過“高人”的,現在高人說要修亭子,你們說這麼不合適,是不是應該找個更權威的出來說服朕才可以?
“此事就著工部來修建,朕會以太常寺著人來製定修建方略等……”
朱佑樘對此事好像很堅決的樣子。
徐溥請示道“那陛下,不知由何人來主持修建?”
朱佑樘想了想,道“就由建昌伯來主持。”
又是張延齡。
平時朝中事,由張延齡處理也就算了,難道宮裡修個亭子,也要張延齡去監督?這些文官自然不滿,這意味著張延齡在未來修亭子這段時間,可以隨意進宮,這對他們而言可不是好事。
“陛下……”
“此事便這麼定了,著人去通傳吧!”
……
……
當蕭敬帶著皇帝的旨意,到建昌伯府去找張延齡時。
卻是張延齡和張鶴齡兩兄弟正在吃酒。
張鶴齡還在對弟弟抱怨沒同意他領鹽引之事,試圖用軟磨硬泡的方式,令弟弟屈服。
“老二,你不能把咱家的基業都葬送出去,這可涉及到張家未來幾代人的安穩。”
“兩位爺,司禮監的蕭公公來了。”
“讓他進來。”
“這老東西來乾嘛?”
張家兩兄弟,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過了不多時,蕭敬被東來酒請進來,本來蕭敬到彆人府上,彆人一定會出門恭迎,現在這兩位……連座位都沒起來,但是把他蕭敬請到內堂來,也算是給麵子了。
“蕭公公,快過來坐,正好一起吃個午飯。”張延齡笑道。
蕭敬先打量了一下張鶴齡,似乎對張鶴齡沒在軍營而出現在建昌伯府有幾分驚訝,隨後笑著對張延齡道“建昌伯見諒,咱家是奉皇命而來。”
“何事?”張鶴齡沒好氣問道。
張延齡笑著拉張鶴齡一把,意思是起來迎接一下。
但張鶴齡脾氣上來,就是端坐不起。
蕭敬道“有兩件事。”
張延齡道“蕭公公不妨坐下來說,我們邊吃邊說。”
“不必不必,說完還要急著回宮,有旁的差事。”蕭敬可不想觸黴頭,這兩位不待見自己,那就不待見好了,反正也知道這倆是什麼人物,自己權勢再大也開罪不起,他道,“第一件事是這樣,皇後娘娘抱恙在身,陛下問詢過李天師的意見,說是要在宮裡萬歲山上,修建一座亭台,陛下在朝堂上已將事定下來,準備讓建昌伯您主持,由工部派工匠修建。”
張延齡笑而不語。
張鶴齡這怒道“宮裡修什麼亭子?就算修亭子,那跟我們有何關係?”
蕭敬陪笑道“兩位不要動怒,這是陛下交待下來的,咱家不過是轉告禦旨罷了。”
張延齡道“勞煩蕭公公回去跟陛下通稟一聲,就說這件事我不太明白,我也不了解什麼天象之類的,至於如何修建,還是誰建議,誰來修為好。”
“啊?”
不但蕭敬驚訝,連張鶴齡也覺得不可理解。
張延齡居然直接推辭了?
“建昌伯,您……”
“蕭公公不必多言,隻管如實跟陛下說,相信陛下也不會強人所難,讓我做一些不懂的事,若是修建不好的話,對皇後的病情無異,反而可能會遭到……不好的災劫,您說呢?”
蕭敬為難,不知該如何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