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嗬”地笑了,袁客師頷首“不錯,卻如狄公心中猜想!”
“不可能!”狄胖胖色變,斷然一句,隨即那點堅持,在老袁玩味的目光中,破滅。一絲凝重而複雜的表情,開始浮現在胖臉上。
後堂的不對勁,引起在對角等候著的幾名內衛的注意,在其閣領的帶領下逼了上來,為李元芳擋住。還不待雙方起衝突,狄仁傑已然走了出來,神色如常。
“大人(叔父)!”元芳與如燕喚道。
狄仁傑抬手以示安撫,看向那內衛閣領,拱手道“宋閣領,逆渠已亡,還請查驗!”
內衛如今的猖獗早不複當初,一個小小的閣領,還不敢無視“聖眷正隆”的狄仁傑,回了個禮,便往堂中走去。裡邊,袁客師已躺在案幾邊上,酒杯倒在一旁。十分乾練地上去檢查了一番,確認其死亡後,方才鬆了口氣。
“陛下有諭,一切由狄閣老處置!”宋閣領嘴邊帶著笑對狄胖胖道。不過告退之際,看向他的目光中,存疑。
他那點小眼神,哪裡瞞得過老狐狸那對眼睛,隻是默然一歎。
立於庭院中,仰頭望著夜空,長歎。李元芳走到狄仁傑身邊,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了“大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惹得您心情如此沉重?”
狄仁傑一時沒有說話,隻望著天上那黯淡星光出神,眼神時而茫然,時而深邃。良久,嘴邊掛上點苦意,抬手對李元芳道“元芳啊,你我,恐怕要彆離朝闕了!”
“啊?”元芳微訥“您這是什麼意思?”
“聖心難測啊!”狄仁傑答。
元芳還有些迷糊“和皇帝有關係?”
“元芳。你英勇果敢,冷靜睿智,但在某些事情方麵,確是不如元徽啊!”狄胖胖卻歎道,解釋著“皇帝,是不會相信任何人的,包括你我。此次事件,她恐怕已生忌憚之心了!”
“那方才的內衛!”聞言,李元芳臉色劇變。
見元芳一副想多了的表現,狄仁傑趕緊開口“我們也不使皇帝難做了,明日便遞折乞骸骨吧”
臉色還是陰晴了一陣,李元芳方才說“想不到,竟是這樣的結局!”
“怎麼,舍不得這將軍職位?”狄胖胖突然來了興致,出言調笑。
“隻是覺得,有些不公平罷了”元芳搖搖頭。
朝其擺了擺手,狄仁傑臉上卻露出點輕鬆之色“這些年,四處奔波,操勞國事,也確是辛苦了,頗有力不從心之感。或許,該回鄉裡歇息終老了。”
狄胖胖的話,對元芳很有觸動,隻見他動情地望著老狐狸“不過幾年的時間,您發間,如今已布滿灰絲了。當初在絳帳館驛,初見大人的時候”
估計真的是人老多情,回憶被勾起,便有些擋不住了。二者開始回憶起,這幾年來的經曆,不勝唏噓,狄如燕在旁,卻是聽得認真。
過了一會兒,對a美人突然問道“叔父,那元徽也知事情詳由,皇帝會怎麼對付他?”
聞言,狄胖胖想了想,抬頭擺擺手“皇帝已然有安排了,日後,恐怕還會有處置!”
“元徽,哎!”
“逆渠已死?”上陽宮中,女帝清冷的聲音回響在陰寂的店內。
“回陛下,臣已反複檢查,確認無誤!”宋姓閣領恭敬地候在下邊回答。
良久,武淡淡地說了句“朕知道!”
“陛下!”少作猶豫,宋閣領低聲喚道。
“還有何事?”女帝口氣有些不耐煩。
“逆渠臨死前,似乎與狄公私敘了一會兒話,臣為李元芳所阻,未能察之”
“哼!”一聲悶哼若雷,武疾聲厲色對那閣領道“狄懷英剿平逆黨,方立大功。你,這是欲離間我君臣嗎?”
“臣不敢!”其人慌了,直接拜倒在地“臣隻是據實以報啊!”說著猛磕起了頭。
“罷了,你退下吧!”又過了一會兒,女帝方才淡淡地揮了揮手。
再度踏入東宮,狄仁傑敏感地發現,衛率似乎換了些軍官。以桓斌之故,在皇城、宮城之中,一場對禁衛軍官的清洗已然展開。桓斌宿衛禁宮十數年,一路從中下層爬到高層,與其有乾係的人太多了,而女帝對軍隊,尤其是南衙諸衛,那是異常警惕的。
涉及到軍隊,武的動作很小心,也未搞血腥誅殺,大部分是調離原崗,少部分貶謫,隻有極少與桓斌過分親近而又解釋不清者,殺。
李旦這些年當真過得苦,歲在壯年,但身體卻越發單薄了,黑絲間夾雜的白發著實不少。長相依舊英俊,當真是個帥大叔,麵容間展露的悲劇美再加本身的儒雅氣質,對某些少女具有絕對的殺傷力。
狄仁傑來謁,李旦哪裡敢怠慢,親自將其迎入殿中。落座奉茶,操著略顯磁性的聲音問“昨夜天災臨,神都大變,朝廷上下一片忙碌,狄公怎麼有閒暇,到東宮來?”
狄胖胖目光平靜地看著李旦,嘴邊含著點笑“老臣,是來向殿下辭行的。”
“辭行?”李旦微愣,訝異道“狄公這是何意?您要到哪裡去,莫不是陛下又有差遣?”
狄仁傑輕輕地搖著頭“老臣已奏本鳳閣,乞骸骨,告老還鄉。”
“什麼!狄公何故如此?”李旦一驚。
“無他,隻因臣年老昏邁,身染沉屙,不能視事!”狄胖胖隨口解釋著,語氣平淡依舊“隻是臨走前,有些話,相對皇嗣殿下說。”
聞言,李旦甚感意外,迎著老狐狸平靜的目光,身體不由佝了下去,恭敬道“不知狄公有何教誨,孤必謹記於心。”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還請殿下,相忍為國”一句話,驚得李旦一身冷汗。
“狄公何出此”脫口而出疑問,但見老狐狸那滿臉誠摯,李旦不由咽下了喉頭之言。
並沒有在東宮待多久,隻淺談兩句話,狄仁傑便告退了。
而在太平公主府中,元郎君慢悠悠地削著蘋果,對麵,貴婦聞得元郎君的敘說,思慮良久,歎息道“卻是小看我這四哥了”
狄仁傑告老,在朝中還是引起了一陣波瀾,不過問題並不大。朝政還不至於少了個狄胖胖就無法運轉了,幾番沉浮的禦史中丞魏元忠頂了他的位置,升任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女帝談笑間,給狄胖胖選了個極佳的休養場所,江州。那裡,元郎君可還有些許食邑,畢竟爵號潯。
在聖曆元年秋,朝廷發生的最大的事,便是武正式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徹底向天下宣告,還政於李氏。距離皇位最近的李旦,沒能跨過那道有如天塹的鴻溝。
李旦還是表現得人畜無害,主動退讓,主動放棄,固請遜位於廬陵王。至於其背後的原因,則不為外人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