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村裡世代流傳下來的思想影響,村裡沒有人會把耕地租賃出去。
在他們看來,祖上傳下來的神聖土地,是絕對不允許外人踐踏的。
這就導致了整個村子真的很窮。
眼下最大的收入,就是跟著劉照啟,去南嶺山村采野果的工作。
呂冬夜發現,村裡的人們其實都很樸實,不過也都像劉照啟一樣單純。
他詢問了一圈發現,讓他心頭最沉重的,就是村裡的教育思想也很落後。
幾乎在所有村民看來,上學都毫無用處,孩子大一點了,能幫家裡乾點活分擔一下,才是最實在的。
呂冬夜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因為他管不著這個村子。
隻是心頭難免有些感慨……他以為,當今社會,也就隻有自己那個封閉的小山村,才會有這種落後的思想。
沒想到,良西村這種半開放的小村子,竟然也還流傳著這種思想。
呂冬夜不是聖人,也沒有悲天憫人的能力,更加不可能幫到全天下的所有人。
他所能負責的,就隻有他所能掌握的南嶺山村。
不過,呂冬夜還是私底下,跟劉照啟說道“要是你們村,有誰家的孩子想上學,而家裡的大人,又實在沒時間照顧的話,你就跟他們說說,把孩子送我這兒來吧,我不要錢,還管食宿。”
劉照啟當時就一臉的苦笑“呂校長,我知道你是個好人,但上學這種事兒吧,還是得看個人家裡是怎麼想的,國家現在的義務教育,不是也不要學費嘛,可他們都覺得,讓孩子去上學,還不如在家裡幫忙乾活呢。”
呂冬夜默然。
的確,思想上的禁錮才是最麻煩,也是最可怕的。
尤其是年齡越來越大的人,思維方式都已經固化了,想要說服簡直難以登天。
就現在這種時代,國家都已經開放免費義務教育了,可還是有人覺得不值,是在浪費時間。
這就是呂冬夜沒辦法的了。
“而且啊,呂校長,我家那孩子,不是在鎮上上初中嘛。”
劉照啟繼續說道“他成績不行,自己也不願意上學,打算著混個初中畢業就算了。”
呂冬夜理解。
大部分底層人家的孩子,幾乎都是混個初中畢業,也就出去打工了。
完全意識不到,上學的重要性,以及學成後,會給整個人生帶來的整體巨大變化。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著學子的求學之路。
比如,雖然義務教育不收學費。
但雜費住宿費甚至夥食費等等,對於一些貧困家庭,也是難以負擔的。
再加上另外一些,難以說清楚的元素,和教育資源的不公……導致當今年代,寒門出貴子的幾率越來越小。
這或許,就是窮人家後代的宿命。
呂冬夜隻是一個小學的校長,他最多,也隻能幫助小孩子做好基礎教育。
剩下的教育之路,他當然也是無能為力了。
他來良西村這一趟,考慮到的是……自己的南嶺山村,不也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嗎?
呂冬夜記得,過了今年暑假,村裡的一些小孩子,也該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
隻是,那些家庭早就外出打工,也把孩子帶在了身邊,不知道在打工的當地,小孩子能不能上到學了。
每年他們都會帶孩子回來過年,呂冬夜打算,今年趁著過年的時候,好好打聽一下這方麵的事情。
爭取讓村裡,所有上不起學和沒學可上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個基礎教育。
最起碼,識字多一點,會一點算術。
等日後長大了走上社會,也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腦力工作了。
至少,基本不會像劉照啟那樣,被最低級的騙術所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