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劫主!
現在的聖庭四司當中,除了血司沒變,幽司、冥司和鬼司都是由曾經的暗司分裂而來。
幽司以當年暗司的九州九衛為班底建立,等於是襲承了暗司的情報網,隻不過換了個名目,不再是衛所,而是武勳院。
冥司則繼承了京畿五衛的人馬,人多勢眾,兵強馬壯,算是現在聖庭最能打的一部。
而鬼司以暗司剩下的天策三衛為基,控製了當初的暗司刑獄,又吸收了大量的暗司刺客,相當恐怖,可以說現在的鬼司就是當年先帝朝暗司的縮小版。
此外聖庭還有和以前沒有太大差彆的半軍隊化的緹騎血司,以及主管刑名、訓練、巡察、經營、聯絡的五個龐大的後勤部門。這四司五部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聖庭。
當然,類似丘淵那樣,自己在外麵領了一份職司,然後盤踞了一處密地自行其是的也大有人在,偌大的一個聖庭中,四司五部確實是最大的九個山頭,卻不是全部的九個,若是細細較來,聖庭甚至可以被拆分為數十股勢力,不比鬼徒一方差多少。
而造成聖庭分裂至此的根由,究其源頭,自然是最後一任廷尉徐謙的死。
意外?陰謀?
陳安直接將手中的卷宗翻到盛典元年。
這一年周帝薑駿平定四方,取締所有封國,將地方大權收歸中央,正是意氣風發想要大乾一場的時候,由是改年號為盛典。
也就是在這一年,陳安東海一戰,成為了整個天下第一個打破了先天之限的人。
同樣是在這一年,東海之中衝出無數妖獸伴隨著強悍的煞妖襲擊了東海沿岸,開始了七年妖災的序幕。
其實一開始,煞妖的出現雖然給東海沿岸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但對於整個大周朝並不是什麼太值得關注的事情。陳安當初造就的一場死亡數十萬的瘟疫,周帝都能將之壓下,更何況僅僅隻是毀滅的幾個小漁村,死了百十人。
所以七年妖災的第一年其實是盛典二年。
這一年,煞妖出現在陸地,給內陸城池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朝廷震怖,派遣軍隊除妖。
奈何煞妖太強,動輒引動天象,禁軍和暗司連續幾個兵團衛所都打殘了,也僅是消滅了兩個本體稍弱的煞妖,於整場妖災來說意義不大,妖災繼續彌漫至整個大周王朝,大地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權貴門閥們也隻能依靠堅城自保,這還是在沒被煞妖們盯上的情況下,不然對凡人來說堅固無比的城池,相對於煞妖和紙糊的也沒什麼區彆。
好在這種慘劇沒有持續太久。
七年妖災的第二年,也就是盛典三年,宋守第一個突破先天之限,成就一品宗師,同時他重出江湖,連續斬殺三尊在西北肆虐的煞妖,算是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再之後,當年的幾位內廷大成九竅圓滿的宗師級人物紛紛打破先天之限,成就一品,煞妖之患為之緩解。
這一年年底,由朝廷牽頭,各方宗師彙聚一堂,共商清除妖災之事,由是誅妖聯盟建立,最終因為朝廷掌握的資源最多,聖庭成為了聯盟的主導。
而聖庭的廷尉,同樣突破了先天之限的徐謙成為了聯盟的第一話事人。
他借助聖庭近乎無孔不入的信息渠道迅速鎖定了肆虐整個大周九州的六十二隻煞妖的蹤跡,決定開春就進行誅妖計劃,徹底將煞妖之患解除。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周帝薑駿突然暴斃,過程突兀的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聖庭的力量全部來自於朝廷,周帝的死給予聖庭的打擊不是一般的大,一時之間,聖庭的力量全麵收縮,在誅妖聯盟中的話語權大大降低,西北武林道和南武林道乘勢做大,除了已經徹底變成聖庭黑手套的北武林道以及河洛武林道外,其他地方的江湖勢力都有跳反的跡象。
原本強盛的誅妖聯盟差點一夜崩解。
若不是宰相李應當機立斷,迅速地和他一向看不起的佞臣徐謙聯手,扶保先帝長子薑宏繼位,定年號為天秀。
這一舉措迅速穩定了人心,促使聖庭又在誅妖聯盟中站穩腳跟,再次領導大家對抗起了漸漸糜爛的妖災,暫時穩定住了局勢。
隻是先帝的突然暴斃,使得疑心的種子被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