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鄭縣。
這座以輕工紡織業聞名的商都,眼下的城市規模,遠沒有達到幾十年後突破四環的寬廣區域。
它北至金水河,西到京漢鐵路沿線,東臨城隍廟,南抵隴海鐵路。
鄭縣城內有名的街道,比如德化街、西太康路、東泰康路、銘功路、福壽街、正興街等,這個年頭就已經初具雛形,確定了大概的位置與格局。
正因為城市繁榮,工廠林立,這裡聚集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口。
前段時間,鄭縣真個是一日三驚。
當時省城開封淪陷,繼而整個豫東失守。
明眼人一看便知,鬼子下一步進軍的目標,無疑就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的鄭縣。
一時間,關於“鬼子三日內出兵鄭縣”、“前線國軍已經潰敗”、“鄭縣一周即將失守”之類的謠言,甚囂塵上。
這其中梁一龍團夥居功至偉。
他們在城內各處大放厥詞,傳播各種小道消息,說得有鼻子有眼,旨在製造混亂,動搖軍心。
這樣的戰前氣氛,的確造成鄭縣城裡城外,人心惶惶。
偏偏此時鄭縣當局也對鄭縣保衛戰持悲觀態度,為防工廠大量的機器設備,以及囤積在這裡的軍用物資落入敵手,當局開始火急火燎地利用火車皮,向南方搶運各類物資。
這就更加劇了民眾的恐慌情緒。
一些富商巨賈、達官貴人,都想儘一切辦法,拖家帶口離開此地,跑去南方避難。
也隻有梁一龍這些暗中跟鬼子搭上線的漢奸賣國賊,心中竊喜,蠢蠢欲動。
這一切狀況,在花園口決堤後,發生了逆轉。
由於豫東變成一片澤國,兩條鐵路主乾線被衝毀,鬼子方麵非但增兵計劃落空,並且孤軍深入的土肥圓14師團主力,也不得不丟下散布各縣的先遣隊,匆匆退回開封城。
由於無法保障運輸線的安全,鬼子甭說保持攻勢,就連防守也大成問題。
在與國軍進行一番拉鋸戰後,他們放棄了中牟等已經攻陷的縣城,蝟集在開封周邊縣市,形成以開封為核心的防禦圈。
國軍則收複了外圍的失地,對14師團形成了半包圍圈。
不過他們同樣麵臨運輸困難,軍用物資不足的困境,難以發起進攻。
總的來說,現階段雙方都無力主動出擊,隻能保持一種相持不下的態勢,他們在黃泛區的地盤,也是一種犬牙交錯的局麵。
而這個時候,日軍的陸軍本部,已經在籌劃繞開黃泛區,轉而進攻武漢重鎮。
不管怎麼說,鄭縣算是暫時安全了,民眾不必擔心戰火隨時會燒到自己頭上。
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戰爭的陰霾雖然雲開霧散,但大量災民的出現,又讓鄭縣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