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收了數萬災民之後,豫東受災與災民暴增的雙重危害開始顯現出來,鄭縣的物價飆升,尤其是糧價,更是翻著跟頭往上漲。
縣府不堪其擾,隻能設卡限製災民繼續流入鄭縣。
魏大勇一行人從西門進鄭縣的時候,也受到了嚴格的盤查。
不過智林身上帶著度牒以及新密縣府的賑災籌款文書,手續完備,車上押送的又是大筆的銀錢,守門士兵沒有為難他們,很快就予以放行。
按照靜雲大師的交代,魏大勇等人,把馬車趕到了位於正興街的中央銀行鄭縣支行門口。
在這裡,魏大勇見到了一個熟人,正是空明寺的知事僧圓同師傅。
說起來魏大勇入廟以來,早就認識圓同師傅。
隻不過圓同師傅是當家的知事僧,空明寺近千名僧眾的日常用品采買,都要經過他的手,因此他向來都在山下忙碌,一年當中,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廟裡。
魏大勇回憶了一下,自己總有大半年沒有見過這個師兄了。
自從空明寺的幾位高僧,分赴各地召開祈福法會募集善款以來,圓同師傅就遵循清玄住持的法旨,帶著另外兩個知事僧,來到鄭縣落腳。
這年頭雖然已經有電話電報這些溝通信息的途徑,但銀行的服務範圍很窄,不可能像後世電子轉賬那般便利,異地之間的彙款極其不便,大多是通過郵局完成,不僅要交付昂貴的手續費,時效性也低得要命。
因此,空明寺從省內各地獲得的捐款,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者雇傭鏢局,把銀錢送達位於鄭縣的中央銀行,存入專用的賬戶。
圓同師傅三人的工作,分為兩個方麵。
一是負責接收從各地運送過來的善款,並且與銀行方麵做好交接。
二是依照來自登封的電報指示,采購相應數量的糧食,並雇傭車馬行直接運往鬆山腳下的各處粥棚。
所有的收入與支出,都需要登記造冊入賬,以便隨時可以查賬。
他們三人租住在與中央銀行一街之隔的大中旅館裡,每天銀行開門後,就借用一張桌子辦公。
由於糧食的采購量大,而鄭縣城的糧食供應日漸緊張,通常都是圓同師傅留守銀行,另外兩個人去糧商那裡訂貨發貨。
魏大勇本就跟圓同師傅混得相當熟絡,二人寒暄幾句,此時銀行的襄理已經得知又有一筆善款抵達,便迎了出來。
正事要緊,魏大勇讓智林等人幫忙把四箱的銀元抬進銀行裡麵。
銀箱在銀行大堂內一字排開後,智林向魏大勇辭行。
魏大勇看看時間已到了正午,本想請他們稍候片刻,等善款清點完畢後,大家一起吃頓便飯,不過智林歸心似箭,說來時馬車上已經帶了回程的乾糧,大夥兒急著回聖水寺向昌龍方丈交差,就不多加叨擾了。
魏大勇見他們去意已決,大家都是爽快人,也沒有勉強,客套了幾句話,雙方就此彆過。
經過銀行工作人員的一番清點,8萬元善款悉數入賬。
辦妥了手頭上的事務,魏大勇也準備告辭,和真遠一起回空明寺,來時靜雲大師就已經告訴他們,法會既已結束,他也要即刻返回鬆山。
圓同師傅拉著魏大勇的手說道“你難得來一回鄭縣,說起來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外奔波,這些天又被派到這裡,咱們許久未見,今日我請你吃一頓。”
魏大勇連連點頭“你的月錢是最高一檔,理當讓我和真遠吃大戶,今天可要吃點好的!”
話雖如此,結果他們還是進了銀行附近,路邊的一間雞毛小店,要了三份素的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