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不由得站了起來,眼圈泛紅,心中悲痛……目光看向長孫無忌這麼一行人,但實際上卻緊緊的盯著他手中的宣紙,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這麼一首曠古爍今的絕妙詩賦。
所有人都沉浸在悲傷的情緒當中,就仿佛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忘記了此時正在尚書省受試,慢慢的感受著詩詞中的悲,仿佛身臨其境。
紀顏心中感歎,李白不愧有詩仙的稱號,隻是一首公無渡河就讓這些大人物如此的失態,不過讓後世的李白知道有人盜了他的原創,也不知道心中會有何想法。
不過李白是出生於701年,那也是貞觀之後很多年的事情,所以這一點他並不擔心,看著這些人陷入到悲傷當中,心中也是有些不忍。
“好!好詞!好詩!”
就在眾人沉浸在氣氛中的時候,杜如晦突然仰天大吼道,此時他的雙眼當中已經充滿了淚水,連說三個好字,完全是由心底發出。
也是因為這麼一句話,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回過了神,目光盯向了杜如晦,秦瓊雖然是武將,但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臉上同樣有悲傷的神色。
紀顏身側的一名參加考試的學子,忍不住的看向杜如晦問道“夫子,我能夠感受到詩詞中的悲慟、狂放。可是卻不明其中之意,不知夫子可作解釋?”
眾人聞言,並沒有因為這名學子的貿然詢問而責怪,一個個也都紛紛稱是,畢竟杜如晦可是十八學士之首,他的話可是擁有著絕對的權威性。
杜如晦心中體會頗深,見到眾人如此,最終將目光集中在了紀顏的身上,忽然鞠了一躬,這一舉動可把紀顏嚇了一跳。
誠惶誠恐的說道“夫子這是為何?學生承擔不起!”
“哎!莫怪夫子之前錯怪,如此經典絕倫的詩賦,老夫平生第一次見到,實乃經典之作!值得老夫一拜!”
杜如晦感歎了一聲,看著紀顏滿是欣賞的說道。
“夫子高讚,學生不敢!”
紀顏恭敬的回答道。
“嗬嗬,你也就不要謙虛了!能讓夫子有此高論的人,我長孫無忌還是第一次見到,不過這首詩的確感人!”
長孫無忌笑了笑,滿是欣賞的看著紀顏說道。
“趙國公說的沒錯,但是卻有此才華才能做出如此詩賦,剛才你也聽見了,很多人都想知道詩賦其中之一,不如由你這個創作人來解釋一番!”
杜如晦一改之前悲傷之色,看著紀顏誠懇的說道。
聞言,紀顏連忙恭敬的答道“學生不敢,還請夫子點評!”
雖然這首詩是自己盜用的,彆人不知道但是他的心中卻清楚,如果此時再高調的站出來自我評價的話,顯然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但若是杜如晦親自點評的話,那可就像是落上了大印,而且極具權威性,更不會有人來找自己的麻煩。
其他的監考官對著紀顏欣賞的點了點頭,有如此橫溢之才華,不驕不躁,不忘尊師重道,的確是難得。
在這些監考官勸說下,又經過紀顏再三的請求,杜如晦也沒有繼續謙虛,而是對著在場眾人說道
“既如此,那老夫就解說一番,開篇就將巨筆伸向了蒼茫遼遠的往古——“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裡觸龍門”!
詩中以突兀驚呼之語,寫它在霎那間衝決力量和氣勢的象征——橫亙天地的昆侖山;隨即挾著雷鳴般的“咆哮”,直撞“萬裡”之外的“龍門”。
寥寥兩筆,就在“昆侖”、“龍門”的震蕩聲中,展現了“西來”黃河的無限聲威。
“波滔天,堯谘嗟!”滔天巨浪吞噬了無數生民,茫茫荒古,頓時充斥了帝堯放勳的浩然歎息因為詩中用的是三言短句,這歎息之音,聽來便愈加激切。
於是,“大禹”出現了。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本可以激發詩人的許多奇思。但此節重在描述黃河,故詩中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帶過,以表現桀驁狂暴的洪水在這位英雄腳下的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