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毒奶影後!
左丘依白走到‘柏葰’麵前,“柏大人,您看上去憔悴了不少啊。
咱們做臣子的,該有臣子的本分,這次您真的是做錯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萬望柏大人引以為戒。”
說這話的時候左丘依白是真的一臉惋惜,說完還往空無一人的周邊作出互動,通過左丘依白的動作,在場的人恍惚中看見了左丘依白正在對周圍的官員作出隱晦的炫耀。
向川表演這一段做得是惋惜姿態,而左丘依白則是選擇了嚴肅且隱晦的得意。
肅順是個能臣,之前他已經表現出了肅順對清朝看法中的朝氣,那種年輕人的得意和誠惶誠恐,也通過和同窗墨裕的交流顯示了肅順骨子裡的自卑。
是的,在左丘依白看來肅順是自卑的,自卑於自己妾身子的身份。
這份自卑也是他擁權的根本。
這一段他飾演肅順的重點就是肅順的跋扈。
是,科舉案確實是不能容忍,但是細品結局就能發現裡麵的不公。
柏葰、朱鳳標和程庭桂同為鄉試主考官,官職雖然有正副之分,但各自承擔的責任不應當有太大區彆,但最後這三人隻有柏葰被處以死刑。
僅犯失察之過的柏葰變成了貪汙舞弊的主謀,而程庭桂縱容兒子收受賄賂,人證物證俱在,鹹豐卻以其子程炳采已受處決為由,對程庭桂加恩免死。
與柏葰和程炳采一起被處斬的,還有同考官浦安,作弊考生平齡、羅鴻繹,以及替羅鴻繹遞送條子的兵部主事李鶴齡。
奇怪的是,同樣是遞條子擾亂科場秩序,像潘祖同、李旦華這些背景深厚的官二代們卻沒一個被判死刑,都僅受到革職處分。
小孩子不懂事犯了錯,需要責備家長。
劇本上鹹豐在諭旨中批評潘敦儼的父親潘鐸“平日訓子無方”,將潘鐸交部議處。
按理來說,潘鐸當時遠在湖南,正是與太平軍作戰的最前線,對兒子一時看管不嚴也可以理解。
反而是陳孚恩近在京師,卻看不好自己兒子,更當得起訓子無方這四個字,但鹹豐諭旨中對陳孚恩卻無半句批評。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不公開就是因為肅順的擁權。
肅順和柏葰乃是政敵,平日諸多摩擦。
左丘依白在飾演角色之前也做過大量研究。
禦史孟傳金上疏參劾平齡,隻是明麵上興起大案的導火索,實際上早有人在背後暗中策劃推動,此人正是在這起科場案中不乏存在感的陳孚恩。
在王鼎屍諫事件中,陳孚恩僅憑王鼎上班遲到這件小事,就敏銳地感覺有大事發生,並在第一時間攔下了王鼎的遺疏,展現出超強的政治敏感性和行動力。
陳孚恩給被彈劾的穆彰阿幫了一個大忙,穆彰阿亦投桃報李,故陳孚恩官途順風順水,短短幾年間就從一個七品吏部主事被提拔到刑部尚書的位置。
作為一隻官場老狐狸,鹹豐登基之後,陳孚恩迅速嗅到了朝廷政治風向的變化,過去的大靠山穆彰阿極有可能成為被清算的對象,而陳孚恩身為“穆黨”重要成員,必然會受到牽連。
在這種情況下,陳孚恩選擇以退為進,以母親生病為由,向皇帝請求解職回鄉,侍奉老母。
為了東山再起,陳孚恩需要有人在鹹豐麵前給自己說好話,於是他投靠了肅順。
陳孚恩利用和程庭桂的私人關係,打聽到了當年順天鄉試中內外勾結的舞弊情事,正好可以借此機會打擊傾陷柏葰,作為自己正式加入肅黨的投名狀。
然而中途出現意外,打亂了其部署,那就是陳孚恩的公子陳景彥,竟然也是涉案人員之一。
肅順和陳孚恩為保陳景彥,才導致案件審理的結果出現如此多自相矛盾的不公之處。
之前查到這份資料的時候,左丘依白就覺得不能用單純的一麵來表現肅順,因為肅順這個角色已經不再是曆史書上那一個被人簡單評價為清朝能臣的人物了。
肅順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yu,是人就不完美。